一一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66]

毗舍离国有尼揵子[67] ,聪慧明哲,善解诸论,有聪明慢。所广集诸论,妙智入微,为众说法,超诸论师,每作是念:诸沙门、婆罗门无敌我者,乃至如来亦能共论。诸论师辈,闻我名者,头额津、腋下汗、毛孔流水;我论议风,能偃草折树,摧破金石,伏诸龙象[68] ,何况人间诸论师辈能当我者?

时,有比丘名阿湿波誓[69] ,晨朝着衣持钵,威仪庠序[70] ,端视平涉,入城乞食。尔时,萨遮[71] 尼揵子,有少缘事,诣诸聚落,从城门出,遥见比丘阿湿波誓,即诣其所,问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云何说法?以何等法教诸弟子,令其修习?”

阿湿波誓言:“火种居士[72] !世尊如是说法教诸弟子、令随修学,言:诸比丘!于色当观无我,受、想、行、识当观无我;此五受阴勤方便观,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萨遮尼揵子闻此语心不喜,作是言:“阿湿波誓!汝必误听,沙门瞿昙终不作是说。若沙门瞿昙作是说者,则是邪见,我当诣彼难诘令止。”

尔时,萨遮尼揵[73] 子往诣聚落、诸离车[74] 等集会之处,语诸离车言:“我今日见沙门瞿昙第一弟子,名阿湿波誓,薄共论议,若如其所说者,我当诣彼沙门瞿昙,与共论议,进却回转,必随我意。

“譬如士夫刈拔茇草,手执其茎,空中抖擞,除诸乱秽;我亦如是,与沙门瞿昙论议难诘,执其要领,进却回转,随其所欲,去其邪说。如沽酒家执其酒囊,压取清醇,去其糟滓;我亦如是,诣沙门瞿昙论议难诘,进却回转,取其清真,去诸邪说。如织席师,以席盛诸秽物,欲市卖时,以水洗泽,去诸臭秽;我亦如是,诣沙门瞿昙所,与共论议,进却回转,执其纲领,去诸秽说。譬如王家调象之师,牵大醉象,入深水中,洗其身体、四支耳鼻,周遍沐浴,去诸尘[75] 秽;我亦如是,诣沙门瞿昙所,论议难诘,进却回转,随意自在,执其要领,去诸秽说。汝诸离车,亦应共往观其得失。”

中有离车作如是言:“若萨遮尼揵子能与沙门瞿昙共论议者,无有是处!”复有说言:“萨遮尼揵子聪慧利根,能共论议。”时有五百离车与萨遮尼揵子共诣佛所,为论议故。

尔时,世尊于大林中,坐一树下,住于天住[76] 。时,有众多比丘出房外林中经行[77] ,遥见萨遮尼揵子来,渐渐诣诸比丘所,问诸比丘言:“沙门瞿昙住在何所?”

比丘答言:“在大林中,依一树下,住于天住。”

萨遮尼揵子即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诸离车长者亦诣佛所,有恭敬者,有合掌问讯者。问讯已,于一面住。

时,萨遮尼揵子白佛言:“我闻瞿昙作如是说法,作如是教授诸弟子:教诸弟子于色观察无我,受、想、行、识观察无我。此五受阴勤方便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为是瞿昙有如是教,为是传者毁瞿昙耶?如说说耶?不如说说耶?如法说耶?法次法说耶?无有异忍[78] 来相难诘、令堕负处耶?”

佛告萨遮尼揵子:“如汝所闻,彼如说说、如法说、法次法说,非为谤毁,亦无难问令堕负处。所以者何?我实为诸弟子如是说法。我实常教诸弟子,令随顺法教,令观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观此五受阴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萨遮尼揵子白佛言:“瞿昙!我今当说譬。”

佛告萨遮尼揵子:“宜知是时。”

“譬如世间一切所作皆依于地,如是色是我人,善恶从生;受、想、行、识是我人,善恶从生。又复譬如人界、神界、药草、树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

佛告火种居士:“汝言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耶?”

答言:“如是,瞿昙!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此等诸众悉作是说。”

佛告火种居士:“且立汝论,本用引众人为[79] ?”

萨遮尼揵子白佛言:“色实是我人。”

佛告火种居士:“我今问汝,随意答我。譬如国王,于自国土有罪过者,若杀若缚、若摈若鞭、断绝手足;若有功者,赐其象马车乘、城邑财宝,悉能尔不?”

答言:“能尔,瞿昙!”

佛告火种居士:“凡是主者,悉得自在不?”

答言:“如是,瞿昙!”

佛告火种居士:“汝言色是我,受、想、行、识即是我,得随意自在,令彼如是、不令如是耶?”

时,萨遮尼揵子默然而住。

佛告火种居士:“速说!速说!何故默然?”

如是再三,萨遮尼揵子犹故默然。

时,有金刚力士鬼神[80] 持金刚杵,猛火炽然,在虚空中临萨遮尼揵子头上,作是言:“世尊再三问,汝何故不答?我当以金刚杵碎破汝头,令作七分。”

佛神力故,唯令萨遮尼揵子见金刚神,余众不见。萨遮尼揵子得大恐怖,白佛言:“不尔,瞿昙!”

佛告萨遮尼揵子:“徐徐思惟,然后解说。汝先于众中说色是我,受、想、行、识是我,而今言不,前后相违。汝先常说言:色是我,受、想、行、识是我。火种居士!我今问汝,色为常耶?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瞿昙!”

复问:“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瞿昙!”

复问:“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瞿昙!”

受、想、行、识亦如是说。佛告火种居士:“汝好思而后说。”复问火种居士:“若于色未离贪、未离欲、未离念、未离爱、未离渴,彼色若变若异,当生忧悲恼苦不?”

答曰:“如是,瞿昙!”

受、想、行、识亦如是说。复问:“火种居士!于色离贪、离欲、离念、离爱、离渴,彼色若变若异,则不生忧悲恼苦耶?”

答曰:“如是,瞿昙!如实无异。”

受、想、行、识亦如是说。“火种居士!譬如士夫身婴[81] 众苦,常与苦俱,彼苦不断不舍,当得乐不?”

答言:“不也,瞿昙!”

“如是,火种居士!身婴众苦,常与苦俱,彼苦不断不舍,不得乐也。”

“火种居士!譬如士夫持斧入山,求坚实材。见芭蕉树洪大[82] 直,即断其根叶,剽剥其皮,乃至穷尽,都无坚实。火种居士!汝亦如是,自立论端,我今善求真实之义,都无坚实,如芭蕉树也。而于此众中敢有所说:我不见沙门、婆罗门中,所知所见能与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共论议,不摧伏者。而便自说:我论议风,偃草折树,能破金石,调伏龙象,要能令彼额津腋汗,毛孔水流。汝今自论己义而不自立,先所夸说能伏彼相,今尽自取[83] ,而不能动如来一毛。”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披[84] 郁多罗僧[85] ,现胸而示:“汝等试看,能动如来一毛以不?”

尔时,萨遮尼揵子默然低头,惭愧失色。尔时,众中有一离车,名突目佉[86] ,从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言:“世尊!听我说譬。”

佛告突目佉:“宜知是时。”

突目佉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执持斗斛,于大聚谷中,取二三斛,今此萨遮尼揵子亦复如是。世尊!譬如长者巨富多财,忽有罪过,一切财物悉入王家;萨遮尼揵子亦复如是,所有才辩悉为如来之所摄受。譬如城邑聚落边有大水,男女大小悉入水戏,取水中蟹,截断其足,置于陆地,以无足故,不能还复入于大水;萨遮尼揵子亦复如是,诸有才辩悉为如来之所断截,终不复敢重诣如来命敌论议。”

尔时,萨遮尼揵子忿怒炽盛,骂唾突目佉离车言:“汝粗疏物!不审谛何为其鸣?吾自与沙门瞿昙论,何豫汝事?”

萨遮尼揵子呵骂突目佉已,复白佛言:“置彼凡辈鄙贱之说,我今别有所问。”

佛告萨遮尼揵子:“恣汝所问,当随问答。”

“云何瞿昙为弟子说法、令离疑惑?”

佛告火种居士:“我为诸弟子说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如实观察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学必见迹[87] 不断坏,堪任成就,厌离知见,守甘露门,虽非一切悉得究竟,具[88] 向涅槃。如是弟子从我教法,得离疑惑。”

复问瞿昙:“复云何教诸弟子,于佛法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火种居士:“正以此法,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如实知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于尔时成就三种无上:智无上、解脱无上、解脱知见无上。成就三种无上已,于大师所恭敬尊重、供养如佛。世尊觉一切法,即以此法调伏弟子,令得安隐,令得无畏,调伏寂静,究竟涅槃。世尊为涅槃故,为弟子说法。火种居士!我诸弟子于此法中,得尽诸漏,得心解脱,得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萨遮尼揵子白佛言:“瞿昙!犹如壮夫,锋刃乱下,犹可得免;瞿昙论手,难可得脱。如盛毒蛇,犹可得避;旷泽猛火,犹可得避;凶恶醉象,亦可得免;狂饿师子[89] ,悉可得免;沙门瞿昙论议手中,难可得脱。非我凡品、轻躁鄙夫,论具不备,以论议故,来诣瞿昙。

“沙门瞿昙!此毗舍离丰乐国土,有遮波梨支提、漆菴罗树支提、多子支提、瞿昙在拘楼陀支提、婆罗受持支提、舍重担支提、力士宝冠支提[90] 。世尊!当安乐于此毗舍离国,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世间,于世尊所,常得恭敬、奉事、供养,令此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长夜安乐!唯愿止此,明朝与诸大众,受我薄食。”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时,萨遮尼揵子知佛世尊默然受请已,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尔时,萨遮尼揵子于彼道中,语诸离车:“我已请沙门瞿昙及诸大众,供设饭食,汝等人各办一釜食,送至我所。”

诸离车各还其家,星夜供办,晨朝送至萨遮尼揵子所。萨遮尼揵子晨朝洒扫敷座,供办净水,遣使诣佛,白言:“时到。”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着衣持钵,往萨遮尼揵子所,大众前坐。萨遮尼揵子自手奉施清净饮食,充足大众。食已,洗钵竟。萨遮尼揵子知佛食竟、洗钵已,取一卑床于佛前坐。尔时,世尊为萨遮尼揵子说随喜偈言:

“于诸大会中,奉火[91] 为其最;
闱陀经典中,婆毗谛为最[92]
人中王为最,诸河海为最;
诸星月为最,诸明日为最;
十方天人中,等正觉为最!”

尔时,世尊为萨遮尼揵子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还归本处。

时,诸比丘于彼道中众共论议:“五百离车各为萨遮尼揵子供办饮食,彼诸离车于何得福?萨遮尼揵子于何得福?”

尔时,诸比丘还自住处,举衣钵,洗足已,至世尊所,头面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向于路中自共论议:五百离车为萨遮尼揵子供办饮食,供养世尊、诸大众。彼诸离车于何得福?萨遮尼揵子于何得福?”

佛告诸比丘:“彼诸离车供办饮食,为萨遮尼揵子,于萨遮尼揵子所因缘得福;萨遮尼揵子得福佛功德[93] 。彼诸离车得施,有贪、恚、痴因缘果报;萨遮尼揵子得施,无贪、恚、痴因缘果报。”

彼多罗十问[94] ,差摩焰仙尼,

阿㝹罗长者,西毛端萨遮。


[1] 拘舍弥国瞿师罗园:拘舍弥国,又作憍赏弥国、俱睒弥国、拘睒弥国,以都城命名,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瞿师罗园,系城内瞿师罗长者捐献给僧团的园林。瞿师罗,长者之名,意为美音、妙音声。

[2] 差摩:比丘之名,又作叉摩、差摩迦,《增一阿含·弟子品·第三经》译作“识”,佛陀称誉他为诸弟子中瞻视疾病、供给医药、四事供养之第一比丘。

[3] 跋陀梨园:位于拘舍弥国内。

[4] 陀娑:比丘之名。

[5] 瞻病者:照顾病患者。

[6] 差:病愈。

[7] 缚:高丽藏原作“继”,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8] 往反:即往返。

[9] 脚机:踏脚板。

[10] 然:高丽藏原作“能”,今依前后文改。

[11] 优钵罗、钵昙摩、拘牟头、分陀利:其意分别是青莲、赤莲、红莲、白莲。

[12] 华:同“花”。

[13] 等说:即如法说、如实说。

[14] 于:此字前高丽藏原有一“离”字,属衍文,今删。

[15] 然:高丽藏原作“能”,今依前后文改。

[16] 法眼净:又作法眼、净法眼,谓如实知见佛法之观慧。

[17] 仁者:对人之敬称。

[18] 焰摩迦:比丘之名,又作耶摩迦,意为双。

[19] 异色:意为离开色。

[20] 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三·蕴相应·焰摩迦》译作“见如来是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耶?”

[21] 彼长者……不受害耶:依前后文,其意当为:彼长者本(不)知彼人诈亲欲害,(因而不能)善自防护、不受害耶。

[22] 痈:毒疮。

[23] 杀:指危害。

[24] 受:此处指执以为我而受。

[25] 遮罗迦:意为游行僧。

[26] 富兰那迦叶:又作富兰迦叶,为佛世时六师外道之一,据说有五百弟子。他否认道德与善恶业。

[27] 记说:授记、记别。

[28] 末迦梨瞿舍利子:又作末伽梨瞿舍利,无因论者,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依其自然本性而结合、变化。

[29] 先阇那毗罗胝子:又作散若毗罗梨子,捕鳗论者,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不确定的。舍利弗曾经为其弟子。

[30]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又作阿夷多翅舍钦婆罗,断灭论者,认为一切事物最终都归于四大而成空。

[31] 迦罗拘陀迦栴延:又作波浮陀伽旃延,定命论者,认为一切有情经过定量定劫的轮回后就自然解脱。

[32] 尼揵陀若提子:又作尼揵若提子、尼乾子、尼揵子、尼揵亲子,意为离系亲子,苦行外道,耆那教之中兴祖师,认为苦行能清净身心、导入解脱。

[33] 仙:高丽藏原作“先”,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34] 异见、异忍、异求、异欲:意为不如法的见、忍、求、欲。异,此处是不同之意。

[35] 慧眼:因智慧能观照,故称智慧为慧眼。

[36] 慢无间等:依前后文义,此处应指非无间等之慢。无间等,现观、正观之意。

[37] 于慢无间等观:指正观于慢并舍离于慢。

[38] 作:高丽藏原作“住”,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39] 阿㝹罗度:即阿那律,又作阿那律陀,意为无障、离障。

[40] 无记:即不予记说、没必要解答。

[41] 有无:既是有又是无。

[42] 非有非无:既是非有又是非无。

[43] 堕呵责处:指因论辩失败而被人呵责的不良境地。

[44] 焰摩迦契经:指《杂阿含·一〇四经》。契经,十二部经之一,又音译作修多罗,意译作长行。

[45] 说:高丽藏原作“记”,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6] 越次:越于法、次法之外,即非随顺法。

[47] 婆祇国设首婆罗山鹿野深林:《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三·蕴相应·一》译作“婆只国设首婆罗山之恐怖林鹿园”。婆祇,又作婆奇,印度古国。设首婆罗山,山名,《中阿含经》译作鼍山。

[48] 那拘罗:长者之名。

[49] 身:依后文,应作“心”。本经下文同。

[50] 已: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51] 尽寿:又作尽寿命、尽形寿,即直到这期生命结束时。

[52] 释氏天现:又作天臂城,内有蓝毗尼园。

[53] 安居:又作雨安居、夏安居、夏坐,指在印度的雨季三个月中,出家众为避免外出践踏草木、伤害生灵,而各自止居一处、专心学修。

[54] 堕负处:同前《杂阿含·一〇六经》之“堕呵责处”。

[55] 阎浮提:又音译作赡部洲,四大洲之一,位于须弥山南面。

[56] 授:高丽藏原作“教”,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本经下文同。

[57] 由旬:又音译作俞旬、由延、踰阇那、踰缮那,为印度古代的里程单位,指成年公牛挂轭行走一日的路程,约四十里或三十里。

[58] 邪见身见、根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分别指身见之(邪)见、根本、集、生。

[59] 地一切入处正受:即地遍禅。

[60] 是谓我中受:高丽藏原无此五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61] 受、行:高丽藏原无此二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62] 是谓我中想:高丽藏原无此五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63] 受、行、识是我,于想中住,周遍其四体:高丽藏原无此十四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64] 识:此字前高丽藏原有一“行”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删去。

[65] 猗息:又作猗、息,即轻安。

[66] 毗舍离猕猴池侧:此猕猴池侧有重阁讲堂。毗舍离,又作毗耶离、鞞舍离、吠舍厘,此都城位于中印度,在恒河北岸,为离车族集居地。

[67] 尼揵子:又作尼揵陀、尼乾陀,六种外道之一,主修裸形、涂灰等苦行,期能远离三界之系缚,故又称为离系外道、裸形外道。

[68] 龙象:象之上者,名为龙象,非谓龙与象。

[69] 阿湿波誓:又作阿说示,意译为马师、马胜,为佛陀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之一,被佛陀赞誉为诸弟子中“威容端正、行步庠序”之第一比丘。

[70] 庠序:指有素质、有涵养的样子。庠,高丽藏原作“详”,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71] 萨遮:为一尼揵子之名。

[72] 火种居士:为居家拜火婆罗门的通称。

[73] 揵:高丽藏原作“犍”,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本经下文同。

[74] 离车:又作离车毗,意为薄皮,为毗舍离城中的刹帝利种族。

[75] 尘:高丽藏原作“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76] 天住:又作昼住、昼正受,指日间的禅修。

[77] 经行:在长度适中的道上来回行走,同时保持正念作如理的思惟、观察。

[78] 异忍:这里指持不同见解者。

[79] 本用引众人为:刚才有必要提到(其他)众人吗?

[80] 金刚力士鬼神:又作密迹金刚力士,为佛教护法神。高丽藏原无“士”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81] 婴:遭受。

[82] :粗大。

[83] 尽自取:尽量论述自己的主张。

[84] 披:高丽藏原作“被”,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85] 郁多罗僧:又作上衣、七衣,佛教三衣之一,出家人入众时所着衣。

[86] 突目佉:尼揵子外道之弟子。

[87] 见迹:又作见道迹,即见道、见谛。

[88] 具:高丽藏原作“且”,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89] 师子:即狮子。以下各经同。

[90] 遮波梨支提……力士宝冠支提:此七支提皆在毗舍离城附近。支提,又作制多,指无舍利之塔。

[91] 奉火:事奉火神。

[92] 闱陀经典中,婆毗谛为最:闱陀,又作吠陀,婆罗门教早期根本经典。婆毗谛,吠陀经典中所认为的普遍真理。

[93] 福佛功德:因于佛陀作(供食)功德而得福。

[94] 彼多罗十问:此译本缺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