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好景不长,皇后寻游太子居屋,没见到太子,皇后问居屋下人太子去哪了?下人道,禀奏王颖皇后,太子清晨去镇上赶集了,王颖道,哦,是吗?赶集去了,他一个成天待在家里,谈修身养性的人,门都不会出,居然会去赶集。骗我,后果是什么,你们都清楚吧?在太后的逼问下,下人道,启禀太后,太子乔装打扮成平民,去夜郎国埋那些被帝国将士所杀的人去了。
王颖听到后大怒,亲自去到军营,找到张林,王颖问道,你见过太子吗?张林道,启禀太后,臣为见过太子,只见过一个富家公子哥,王颖道,富家公子哥?张林道,是的。张林忽然想起来那个出手阔绰,大方的人莫非就是太子。可就算是军商处的人,也无法承担财政支出。张林道,微臣见到的公子莫非就是太子,王颖道,什么?他现在哪?
张林道,启禀太后在离军营五十里外一座坟山上,王颖道,什么,他平时在胆子那么小怎么敢去那样的地方,快带我去。张林道,是。
去到坟山上只见一个落魄的难民,上着香,凌乱的头发,脏兮兮的衣服,他慢慢转过脸来,王颖和随从看到后惊呆了,太子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英姿飒爽,玉树临风的太子,白皙稚嫩的皮肤被烤得黝黑,脸上的皮被活活晒去一层,冰霜玉洁的人,现在粗糙如嘛,整个人看上去都憔悴不堪。
太后王颖扇了李弘一巴掌道,糊涂,你没事跑这个地方来干嘛,白白读那么多书,什么雅正端方,修身养性,儒家思想,道家治法,你学去哪了?你知不知朝廷上那些大臣知道你的所做所为会有多不利,那些早就觊觎你父王王权的王妃贵族,将相王侯。什么后果你又不是不知道,娘从小就教你何以治国。
无论事现在还日后都不利,李弘笑了笑,不利就不利吧,难道,道家治法,儒家思想,就是可以乱砍乱杀,强抢民女,欺压百姓吗?娘我读了那么多年书,我不是为了你们而读,我不是为了装模作样而读的,更不是为那些朝廷大臣而读,也不是为了一个名义去读的,我等皆为皇族,手握大权,应系天下苍生为己任,我早就父皇启禀过,不要屠城不要屠城,父王没有下圣旨,这些将相王侯就开始屠城,斩杀降兵,残害百姓,胡作非为,这些人那道不是帝国的人杀的吗?这些命不是你们将军拿的吗?他们的命就不是命吗?到最后却又没人敢承认屠城事自己做的,斩杀降兵事自己做的,好。
既然屠城斩杀降兵的事永安国没人出来承担,身为一国君主,那我就出来以身作则,以慰亡魂。
旁边的张林不仅感慨,王权富贵,此子非同凡响啊!王颖道,来人,把他拉走,顶撞太后,重罚。
李弘道,不用,我自己会走。我上完香就走。
回到皇宫后,被抽了二百二十三辫,他没喊一次疼。
元丰十七年,卯时已岁,皇上驾崩,朝廷内部动乱,基业晃动,太子李弘出来继任皇帝,四个太子知道如果李弘继任皇帝,他们鱼肉百姓吃喝嫖赌的好日子就倒头了,三个太子一致的反对,虽然一致反对但由于太后的极力举荐,最后还是李弘继任太子,可好景不长,太后不久病蹦,整个皇权掌握在他一人手里,顿时皇权动荡,李弘在治理方面只想着让部下为官清廉,不可鱼肉百姓,可谈何容易,朝廷的权利早已大于圣上,就算继任圣上,如今的他只不过是个傀儡。许多王宫大臣开策反,顿时战火纷飞,生灵涂炭。
太子来到当年那棵树面前叹道,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直道相思了无意,未妨惆怅是轻狂。世事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张林为保护太子被乱箭射死,最后太子李弘被乱刀砍死在续灵系檀那棵树下。
另个一个故事便是太子死后那些亡魂为太子向上天求情。突然雷雨大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一道金光照在太子身上,渐渐消失在雷雨交加中,天地感曰,此子前途无良非凡,太子年少飞升得到成仙,方圆百里的乱党见到此情此景纷纷下跪。
左哲瑞看着这个故事道,二者故事,前者虽然刺骨,却很现实,后者虽然美好却不现实。
叶无言道,对啊,很多时候现实更会是前者,左哲瑞道,谢了,叶无言道,不客气,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