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南北走向,高两千四百多米,为关中西面天然屏障。但其纵长有余,窄处不足十公里,由陇右到关中或沿渭水上游(南路),或越陇山山脉(中路),或绕道陇山之北(北路),故在陕甘地理上,并不能完全起隔绝阻塞作用。且历代帝王多立都关中,因此关中安危不能单凭陇山之险,必须具有全部陇右以为保障;豪强争天下,也必争陇右。刘秀二伐隗嚣,羌族三次起义,都发生在六盘山及其右。
西汉王朝后期,农民和小工商业者破产,成为当时最危险的社会隐患。王莽改制,但因之而产生的流弊,却无法克服。尤其是货币的改革,使经济秩序大乱。
朝廷连年用兵,骚扰更甚,加之连年荒旱蝗灾,民不得食,法令繁急,狱诉不决,官吏暴苛。“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富者不能自保,贫者无以自存,于是并起为盗”。王匡、王凤、马武、成丹,屯聚湖北当阳县的绿林,号称绿林兵。天凤元年(18年),临沂樊沂起兵,转战泰山,号称赤眉。河北、山东揭竿而起的起义军,大小数十部。地皇三年(22年),湖北枣阳大豪强刘璜、刘秀兄弟俩也揭竿而起,同新市、平林、下江的义军相合,于更始元年(23年),拥刘玄为帝,号称更始,在南阳(今河南南阳)建立政权,同年占领洛阳,并在洛阳建都。
这时,陇右豪强隗崔、隗义兄弟俩,同上邽的杨广、冀城周宗起兵攻占平襄(今甘肃天水),杀死王莽镇戎大尹李育,推举隗崔、隗义的侄子隗嚣为上将军,宣誓辅佐刘氏,散发文书,历述王莽罪恶,并勒兵十万,击杀雍州牧陈庆。安定郡的大尹王向,是王莽从弟王谭的儿子,威令独行。隗嚣劝告王向起义,因为不从,发兵攻击安定(郡治高平),杀了王向。于是安定郡的各属县都归属隗嚣。隗嚣等又派兵分别攻占了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各郡县。
更始二年(24年),更始帝迁都长安,招抚了陇上的隗嚣。隗嚣便与隗崔、隗义等应征前往,都成为更始的将军。于是安定、天水及河西走廊一带,都归属于更始。
更始三年(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隗嚣与诸将劝说更始帝刘玄归政于光武帝刘秀,刘玄不肯。诸将欲挟持刘玄东归,投降刘秀,隗嚣也参与其谋。事发后,隗嚣带着几十名骑兵,逃回平襄,复招旧部,自称西州上将军,割据陇右。
建武二年(26年),东汉大司徒邓禹奉刘秀之命西击赤眉时,邓禹部将冯愔背叛,引兵西向平襄,隗嚣派兵迎击,并在高平打败了冯愔。隗嚣借此表面依附了刘秀,被任命为西州大将军,掌管凉州、朔方等事务。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隗嚣又派部将高峻率兵万余人,据守高平第一城(即高平城),另派部将牛邯驻守瓦亭(今宁夏固原南)。
后来,光武帝刘秀让隗嚣率其部众讨伐割据巴蜀并先于自己称帝的公孙述,借此来观察隗嚣的态度。隗嚣则以三辅地区势孤力单,刘文伯(即卢芳)又在北边为由,认为不宜攻蜀。光武帝心里明白这股势力终不能为自己所用,便决定讨伐。隗嚣也清楚地知道刘秀是不会放过他的,他担心自己斗不过刘秀,便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封隗嚣为宁朔王。隗嚣叛汉后,光武帝即着手筹划消灭隗嚣割据势力,一方面派隗嚣降将马援游说据守高平第一城的高峻和依附于他的羌人豪强,以离间其内部,另一方面与归顺东汉王朝的凉州牧窦融联络,共相约定起兵攻打隗嚣。
建武八年(32年)春,光武帝从洛阳出发到长安,派大将来歙率精兵两千人,伐山开道,由山道袭取了略阳城。略阳城在今甘肃秦安东北,是隗嚣的战略要地,平襄的门户。隗嚣虽竭力反攻,公孙述也派兵相助,但数月未能攻克。同年闰四月,光武帝亲率大军从长安出发,经咸阳沿泾水北上,越过陇山(今六盘山),抵达高平第一城。光武帝招降了高峻,封高峻为“通路将军”。当时,为配合光武帝西征,凉州牧窦融率河西五郡太守及羌人、小月氏等数万骑、辎重车五千辆,也到达高平,与汉军会师,一时汉军声势大振。在高平,君臣举行了朝会仪式。光武帝宣告百僚:今军旅草创,诸将朝会一切从简。大设宴席,“置酒高会”,并以“殊礼”相待窦融一行,加官晋爵。窦融及太守们极为荣耀。
高平大会师之后,汉军分数道进攻隗嚣割据势力,并招降了驻守瓦亭的牛邯。汉军所向披靡,隗嚣大将十三员、部众十余万及所属十六县都投降了汉朝。围攻略阳的隗嚣逃奔西城(在今甘肃天水西南)。汉征南大将军岑彭与大司马吴汉合兵包围了西城。公孙述派大将李育率兵前来援救,隗嚣军队又重新振作起来,高竣复又叛汉,重占高平。安定、北地、平襄等地复为隗嚣所占。建武九年(33年)春,隗嚣死。隗嚣部将王元、周宗立隗嚣子隗纯为王,屯兵冀县、清水、略阳等地。此时,高峻自立山头,聚兵万余人于高平。八月,刘秀再次西攻,汉将耿龠和来歙分兵攻取安定、北地诸营堡。高峻坚守高平。武威太守梁统围攻,一年未攻克。不久,来歙等大破隗纯于洛门(今甘肃冀县境内)。隗纯部将王元奔蜀,隗纯与周宗同时投降汉军。寇恂奉汉光武帝命令,到高平招降高峻。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见,寇恂杀皇甫文,高峻惊恐,投降汉朝。隗纯平定陇右割据局面暂告结束。
安定郡是大关山和小关山中间河谷冲击平川所设的重要郡镇,名安定,实不安定。东汉中期,羌人三次起义,延续六十年,安定数迁郡治,最后不得不迁往六盘山之东较为安全之地。
羌人,为古代西部地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且影响深远的一个部族。先秦时羌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西汉永平年间迁徙至今固原一带。当地的豪强官吏,在经济上盘剥,政治上压迫,引起羌人的极大不满和怨恨。西汉太初三年(前102年),居住在安定郡(郡治高平,即今宁夏固原)的羌人数百人聚集起事,被安定郡兵残酷地镇压,羌人中的老弱没为奴隶。此后,羌人连续发动三次大起义。
汉永初元年(107年)夏,邓太后亲政。汉安帝派骑都尉王弘等征发金城、陇西、汉阳等地,羌人骑兵随汉军出征西域,由于各郡官吏在征发时急促强迫,又加之羌人疑惧远征难还故乡,行经酒泉时,多有逃散,诸郡合兵搜捕逃散者,羌人大惊,麻奴兄弟与其部族逃出安定(今宁夏固原),西出塞。于是羌人诸部互相联络,用竹竿、木棍、菜刀为武器,掀起了东汉第一次大规模的羌人起义。次年冬,汉中郎将任尚及从中郎司马钧等率诸郡兵与起义的滇零羌数万人战于汉阳的平襄,任尚大败,死八千余人,羌人声势大振,于是滇零羌乘胜率众北上,攻占北地郡(今宁夏吴忠市境)。起义军首领滇零在北地称帝。
东汉朝廷在永初五年(111年)下令将安定群徙美阳(今陕西扶风东)。安定郡的百姓留恋故土,不愿迁徙,大小官吏以毁坏庄稼、拆毁房屋等强制手段搬迁,以致“驱蹙劫略,游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大半”。在迁徙过程中激起民愤,汉阳人杜琦、杜季贡兄弟与同郡人王信等率众起义,并与羌人联合,攻下上邦城(今甘肃天水西)。
东汉朝廷采用收买、暗杀等手段镇压起义军,杜琦被暗杀,王信战死,杜季贡投奔富平(今宁夏吴忠市境)滇零。永初六年(112年),滇零病死,其子零昌袭“天子”称号,年尚幼,以同部人狼莫为军师,以杜季贡为将军,教羌汉人民在丁奚城附近垦殖边荒,从事耕稼。永初七年(113年)夏,汉骑都尉马贤与护羌校尉侯霸掩击在安定郡的零昌别部牢羌,牢羌失利,死千余人,失牲畜两万余头。元初三年(116年),东汉统治阶级开始集中主要兵力围攻北地郡。至次年,羌人接连失利,滇零政权的首领只剩狼莫一人,狼莫率领部众徙往北地郡之富平及安定郡界内(今宁夏吴忠至宁夏固原一带)。冬十二月,任尚和马贤共击狼莫于北地、安定二郡。任尚的军队开到高平,向南进攻,与马贤合兵,狼莫北撤到北地。元初五年(118年),狼莫被刺,滇零政权宣告瓦解。
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尚书仆射虞羽上书汉顺帝,认为北地、安定、上郡一带不可久弃,建议将这三郡迁回原地。汉顺帝还派郭璜将散居在外的原三郡居民同时迁回,修复城郭,设置堠亭驿站,大量屯垦,以备荒年。顺帝永和四年(139年),因东汉地方官吏对羌人的奴役、掠夺与残酷压迫,且冻羌、傅难种羌联合塞外羌人举兵起事,反抗官府的苛政,塞内羌人纷纷响应,西北纷乱,京都为之震惊。东汉派马贤为征西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及五校劲卒入陇,联合西部诸郡郡兵共十万大军,分屯要点,伺机攻羌。永和六年(141年)五月,羌人起义军进围安定,安定太守郭璜兵败又进攻北地郡,与马贤战于射姑山(今甘肃庆阳北),杀死马贤及其二子。于是,北地、安定的东羌与金城、陇西的西羌在北地郡会师,然后又分兵三路,使整个凉州和三辅都受到了极大威胁。汉朝统治者惶恐万分,再度将安定、北地两郡内迁。东汉朝廷一面增加军队据守三辅,一面加紧对起义军进行分化、招降。顺帝汉安元年(142年),以赵充为护羌校尉镇压起义羌人,由于羌人缺乏统一指挥,未能协同作战,加之朝廷的分化,致使第二次羌人起义失败。
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烧当、烧何、勒姐等部羌人联合起来,进攻陇西、金城等郡,波及安定、北地郡,声势浩大,堡寨多被羌人攻破,凉州路断,汉廷震动。东汉王朝起用段熲领兵镇压。护羌校尉段颍受命后,即率兵追剿,伤亡较大。朝廷去段熲,改派主张“剿抚兼施”的皇甫规为中郎将,持节统领关西诸郡兵马,统管治理羌务。皇甫规击败零吾羌后,惩办了欺压羌人的安定太守孙隽、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使张禀等地方官员,招降了先零诸羌部众十余万人,部分羌酋多年专事征战,拒不听从皇甫规劝戒,先后攻占张掖、酒泉,几乎占领整个河西走廊,加之皇甫规为人正直,“恶绝宦官,不与交通”,汉桓帝于次年将皇甫规调职,重新任命段熲为护羌校尉。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汉护羌校尉段熲领兵万余人征伐安定郡起义的先零羌。先零羌迎击于逢义山口(今固原须弥山)。段熲集中兵力,配备强弓劲弩,羌人不支,向东北退却。段颖遣司马田晏、司马夏育分别统兵由东西夹击羌人,追至汉阳山谷中。建宁二年(169年)七月,遣部将田晏、夏育领兵五千人进驻羌民屯据地瓦亭山(今宁夏固原南)扎营,诱羌人进攻,羌人大败,死一万九千人。招降散羌四千人分别安置到安定、汉阳、陇西三郡。至此,东汉王朝算是获得暂时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