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末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多,扩大了商品交换范围,促使氏族内部财富分配、占有出现明显差别,各个家庭之间开始发生贫富分化,社会财富逐渐集中到以部落头领为首的少数人手中。为了争夺权力和财产,头领们常常发动战争,当时六盘山地区部落酋长黄帝对此十分忧心。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姓姬),又号有熊氏,因居轩辕之丘,故又称轩辕氏,是五六千年前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传说他是炎帝的胞兄弟,与炎帝分管天下。后来,为对付九黎族首领蚩尤的侵犯,与炎帝结成联盟,在涿鹿进行决战。战斗一开始,蚩尤便从鼻孔喷出漫天漫野的大雾来,持续了三天,使黄帝的士兵不辨东西,幸而黄帝发明了“指南车”,把士兵引出重围,终获大胜。
黄炎联盟在打败蚩尤后也走向破裂。起因据说是“炎帝欲侵凌诸侯”,想争夺盟主地位,而诸侯们都愿意归从轩辕。结果,炎帝与黄帝在阪泉摆开战场。经过三场大战,黄帝取得胜利,被四方首领公推做了“天子”。做了天子后,怎么治理这个国家,黄帝心里没底,他听说广成子是得道的神仙,便决定去广成子那里问道。
广成子住在崆峒山,崆峒山是六盘山支脉,东南走向,山体崛起于上三叠纪时一个干热或半干热环境下的沉积盆地,和主峰关山、隆德南凤山构成十字形状。其沟谷和丹崖赤壁与之相连的古夷平面,构成了奇特秀丽而雄伟浑厚的景观。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岩洞遍布,怪石嶙峋,而台坪较平缓。广成子就住在台坪的紫云洞里。紫云洞是广成子新修行之地,相传他先在隆德南凤山石窑寺修炼,每日静坐,看红日东起,缓缓与山顶相摩。一天,忽听洞后有风火声,回头见洞开一穴,循穴遂至崆峒。广成子临走时以掌断山,斩断山仙脉并题字壁上:“此处吾修行,他人休打禅。若要成正果,拜师崆峒山。”
黄帝问道时,广成子自称已活了一千二百岁。他教给黄帝关于长生久视的道妙,并让黄帝入山时佩戴雄黄以避毒蛇。《古今图书集成》载黄帝问道的详细情节,其中说到黄帝立为天子的第十九年,天下承平,他便往崆峒山向广成子问如何取天地之精以培养五谷,如何把握阴阳以教化人民。广成子听了黄帝的提问后,认为他心怀贪欲,会使天地失序,怎能来谈论至道。于是黄帝退居静室,避开俗务,反省三月,再次到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广成子见黄帝虔诚恭敬,便将“至道”尽数教给黄帝。黄帝听后赞叹说:“广成子就像天一样伟大!”广成子说:“是这样,许多人都没有看到万物皆是无穷的,只在那里执寻着一个结果,许多人都想人为地改变万物本性,却不知道万物原本不需要人的规定而自然存在。所以得了我所教的道,上可以为皇,下可以为王。失去我所教的道,只能与泥土和空气同化。今天的世界,所有昌盛的东西都生于泥土,最终还要返回到泥土。因此,我要和你离别,进入无可穷尽的大道之门,与日月共光辉,与天地同长久。你不要当着我明白大道的玄奥,离开我又不明道为何物,独自长生而看着众人皆短命。”
问道后的黄帝处事公正,执法严明,能为民除害。传说有一回,钟山的山神烛龙,有个叫“鼓”的儿子,伙同另一个叫“钦(pei)”的天神在昆仑山上把另一个天神杀死了。黄帝很生气,立即派人前去杀掉他们。
作为“天子”的黄帝,他发明许多东西,如裁缝衣裳、制造舟车、营建宫室等,还命臣子伶伦制乐器,大挠作干支,仓颉造文字,他的妻子嫘祖还教人们养蚕。从此,天下大治,人民安乐。黄帝时期虽然进行过不少战争,但战争打破了氏族的狭窄界限,推动各氏族的融合,这样便逐渐形成了古老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相传历史上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君主,都是黄帝的后裔。因而,后人称黄帝为华夏族的始祖,把一切文化制度的创立都归功于黄帝,称之为我国的“人文初祖”。
黄帝问道的地方,人们称作“问道宫”。问道宫、问道宫,进门听不到水吼声。
问道宫在崆峒山南台之下,望驾山对面,泾河岸边。那里河道窄,水流急,真是激浪含烟,涛声如雷!问道宫恰巧就建在这里。但奇怪的是,当人们一跨进问道宫的大门,外边的涛声,一下子被隔绝了,连一丝细微的声音也别想闯入问道宫内。
这是怎么回事呢?传说,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时,最初就是在这里的一个石洞中。这事被泾河龙君知晓,他便赶忙前来参拜,并想听听广成子传道。谁知他进了石洞之后,喘息之声犹如泾河的涛声,黄帝无论怎样用心听也无法听清广成子所讲的字句。于是他便请准仙师法旨,命泾河龙君退出门去,永远不许他和他的声音进入这里。泾河龙君只好乖乖退了出去。后来,人们在黄帝最初问道的地方修了宫观,这里便被命名为问道宫。
说也奇怪,从那次黄帝让龙君退出之后,哪怕是惊涛震耳欲聋,只要进了问道宫,里边立即肃静安宁,没有一丝声浪。
传说,黄帝上了崆峒之后,他手下的那些臣子百姓,有上百人赶到崆峒山下,想让黄帝回到自己的身边。可黄帝上山以后,任山下的人们千呼万唤,始终未曾露面。守在山下的人们着急了,他们无法登上仙山,便在山前搬石运土,要垒起一座高台,站在台上望一望自己的亲人。“人心齐,泰山移”。大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崆峒山前加高土台,土台越来越高,人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只是好景不长,在时光飞逝中,这百十人也都相继谢世,土台并未达到崆峒山的高度。但这百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遗愿,死后都愿葬在土台旁边,做鬼也要加高土台,使后人能站在土台上望见崆峒仙境,望见黄帝的身影。
说也奇怪,自从这些人葬在土台下边以后,土台忽然自动升高了。土台日日增高,眼看就要高过崆峒山。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帝王,听了风水先生的话,说是崆峒山前的土台如果高过崆峒山,天下就要大乱。于是他便派人来挖断了土台前边与聚仙桥相通的仙脉,掘掉了土台下边的坟墓,土台果然不再升高了。
后来的人们把这土台叫作望驾山。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挖断聚仙桥,气死望驾山”。
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事情历史有记载。《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皇帝西至于崆峒,登鸡头。”《抱朴子·内篇》:“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
广成子死后葬于崆峒,沿崆峒天梯向上,路右即是,悬于崖壁,有祠彩塑黄帝与广成子像。唐李白有广成子诗: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所以桃李树,吐华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如果说伏羲、女娲的故事是以山为德,黄帝问道是以水为性,那么西王母的传奇则以六盘山左的泾水为背景。传说中的西王母住在泾河上游香水峡回中宫。“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峡中声浪卷来,音律起伏,管弦共鸣,又称弹筝峡(此所说的弹筝峡不是香水峡)。在峡中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芽,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轰鸣,看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和壮阔。回中宫泾源人说在泾源果家山,而泾川人说在泾川县城西“回山”上。回中宫在文人的笔下是:“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风翥鸾翔形缥缈,金花玉萼默沉浮,上排九凤丹霞,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色色新。”住瑶池,食美味,饮琼浆,是西王母。
西王母传说中和东王公分管西半天和东半天的神灵。后来,东王公在传说中变成了玉皇大帝,西王母成了玉皇大帝的夫人。传说西王母住在昆仑山附近的玉山上,她是主管天下的神。她的身旁有三青鸟专门侍奉她吃喝。玉山在香水峡左首,即果家山。西王母和她的侍女每天涂脂抹粉,故这段泾水称脂胭河,亦称香水河,其峡自然称香水峡。西周时,周穆王西巡狩猎来到泾水。到王母宫山南的瑶池里会见了西王母。美丽动人的西王母使周穆王震惊,人间的人再好,也没有天上的神好。西王母拿出天宫的美酒设宴款待周穆王,一个是天上的女神,一个是人间的皇上,一时之间离不开了。王母与穆王对歌,王母唱道:“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予无死,尚能复来。”意思是你见到我以后是不会死去的了,你回去后离这里有这么远的路,又隔着这么多的山,你什么时候再到我这里来呢?穆王唱道:“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说他三年之后,一定来这里。结果,穆王一去不返,王母天天在瑶池里倚在窗边看着泾河水,等啊等啊,终究未能等来周穆王,听到的只是穆王悲哀的歌声。穆王用歌声表达他的遭遇:他的人马走到一个叫黄竹的地方,遇到了大风雪,人马死伤惨重,前进起来艰难极了。本来,穆王的八骏马一天能跑三万里呢!
到了汉朝,汉武帝西巡,恰巧是七月初七之夜,汉武帝在泾川瑶池与王母相会,汉武帝不仅见到了天上的女神,还品尝了王母的仙桃,又欣赏天宫里的音乐。
泾水瑶池很美,这个传说更美,从古至今,广为流传,一代一代的人都要千里万里的赶到泾水瑶池拜谒王母。泾川是陇东繁华之地,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比泾源果家山沟深密林好出多少倍,因此,人们宁肯去泾川祭祀王母,不去果家山追寻仙迹。西王母在何处?这和其他历史史实一样,是由后人说了算的。那是由许多复杂因素所决定的。我暂且从《太平寰宇记》去读关于西王母的记载,从古诗中抄录关于“回中宫”的佳作。李商隐《瑶池诗》曰: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