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战疫:武汉三百公里外,我在县域一线抗疫

1

前几周的我,还只是一家医院的小医生,每天早上七点打卡,晚上六点下班,日子枯燥得似乎没有什么波澜。

透过诊疗室的玻璃看向外面,街道上永远是那么喧闹繁忙,来来往往的人都喜气洋洋地准备着过年的必需品,反倒是我们医院比平时清闲了不少。

“或许是要过年了,身体都好像轻松了不少。”

想着那些病人出院时感叹的话语,我伸了个懒腰,活动活动因为写病历已经酸麻的手腕,拿起工作卡,走向食堂。身后的广播嘶哑作响:“截止今日,武汉发热肺炎病例确诊六十七例,专家正在全力……”

“武汉啊,离这儿挺近的。”我心想,“应该很快会解决的吧,现在医疗技术都那么发达了。”

没想到,当天下午医院就开会让我们对此引起重视。因为我们就在武汉周边,城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在武汉读书。前不久学校放假,正是返乡人数最多,人流量最大的时候,再加上潜伏期十五天,现在更是病魔容易露出爪牙的时机。

于是,这一次的春节,我们没有节假。

全院医护人员分成三组,轮流倒班,确保在有病人的时候,值班人员不会有断层。

其余医护人员,手机必须二十四小时开机,回家尽量多休息,以保在特殊情况下能尽快赶来入岗。

可是……

“人民日报最新消息:1月22日海南确诊4例。”

“1月22日,贵州首例确诊。”

“1月22日,四川首例确诊。”

“……截止22日19时20分,全国确诊473例。”

“1月23日,武汉公交,地铁,动车轮渡等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

“……”

听着新闻里一天比一天严重的事态,我震惊得甚至有些茫然,我们医护人员明明如此努力,为什么,为什么还会变成这样!

我稍稍抬头,护士长双手大拇指按在太阳穴上,手掌遮盖住眼睛,像是在缓解长时间的作息不规律导致的头疼,可是那濡湿的指缝,在白炽灯下略微晃眼。

大厅里,引导台的两个小护士偷偷打着哈欠,露在口罩外面的眼睛弯弯的,帮助来诊病人登记信息。

那面向外界的玻璃后,已经看不见嬉闹喜庆的人群。在电视、网络的传播影响下,多数市民已经尽量减少外出,选择在家里保护好自己。

挂在医院大厅里的电子屏一遍又一遍滚动播出戴口罩的正确方法和七步洗手法,至少还能提醒偶尔从门口走过的行色匆匆的路人注意身体。

他们是去买口罩的,我知道。

从开始研究这种病毒起,个人防护就是重中之重的一环,口鼻眼更是我们要防护的重点。微博上渐渐开始有人教导大家如何选购医用口罩和N95的口罩,那些忧患意识比较强的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2

“诶,小晨,你来一下。”科长站在门口喊我。

我跟着科长来到了二层的阳台上,看着灰蒙蒙一片的天空。

“是这样,我听李姐说你的孩子现在还在读大学,我们这儿跟她一批在武汉读书的孩子,前几天不是刚从那边回来嘛,你让她问问,如果有不舒服的。如果有发热咳嗽之类症状的,让她们赶紧就医,不能瞒着不治疗,一拖拖全家,不能不重视啊!没有症状的话让她们尽量待在家里,自我隔离十二天看看,保护好自己和别人最重要。”

“好,我会让她问问同学的。”我看着科长青黑的眼袋,知道现在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医生能真正睡一个安稳觉。每时每刻都在扩散的疫情让所有的医生都有一种悔恨感:为什么我不能尽快解决这件事,为什么我的专业知识不能再精进一些!

沉默了一会,科长突然开口:“你说,我们要不要组织医疗队,去武汉?”

我心头一热,自己虽只有绵薄之力,可还是想过去帮助同是一个医疗系统的医护人员,也想帮那些……“不行,不能去,我们这个小城,医护人员也不多,如果随意抽调,到后续这边真的需要我们的时候,很可能会人手不足的。”我狠狠咬着牙,不让自己语调抽噎。

“……你说的对,武汉那边会有很多权威性的专家赶过去,我们就算去了也做不到什么,甚至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在这里,我们还能守护市民,还能给这座城市安全感。”

科长的声音有些喑哑,一边从白大褂的挂兜里掏出了一只烟,掐在两只指头之间,狠狠地碾了碾,烟的碎屑掉落在他另一只手的手心,他一把扔进了垃圾桶。

“你是不是以为我要抽烟?”科长故作笑意地拍拍手,“其实我早就戒了,最近头疼拿出来摸摸掐掐,权当给自己解忧了。”

“噢对了,通知各科室今天晚上提前半个小时下班吧,毕竟明天就是年三十了,回去好好歇歇,明天中午吃了团年饭再来。”

科长离开了,剩我留在阳台,看着走廊里面露忧色刷着手机等待看诊的人,我心里的责任感前所未有的强大。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社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入职医师时的宣誓词不知为何在心中突然清晰了起来,我转身离开了阳台,离开这片灰蒙蒙的天空。

我们怎么能放弃。

3

除夕当天,武汉相识的医护人员朋友圈里突然有了不一样的内容:

“我们收到了匿名送来的饺子,外卖,还有信纸上稚嫩的鼓励的话语。”

“除夕夜我们还是在忙碌,但是看见那么多为我们加油,给我们捐赠物资的信息,我知道我们不是孤城奋斗。”

“我们一定会胜利的,怎么能在新年被这种事打倒!”

“……”

我捏了捏手里的病历表,心里有一丝喜气,这些天我们确实不是孤身奋斗,我们遇到疑似病例会请教上级专家和武汉的朋友们,虽然我们的城市小了点,但是市民和领导层对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支持力度,让人暖心。

从武汉回来的大学生们自觉在家里待着,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也坚持给自己查体温,爱惜自己更爱惜他人;市民每次出行都会带好口罩,人群聚集少了,广场舞大妈们也散了场,那台堪比震天响的大喇叭,被用来循环播放疫情防护的方法,和提醒市民注意身体健康。

这个年,虽然没有那么浓的年味,但是我们会牢牢记住它,因为这些日子,我们医护人员天南海北团结一致都在为同一件事忙碌奔波。

晚上八点,央视的春晚开场,办公室的小电视开了静音,我们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怔怔地看着。

虽然不是在家里陪着家人亲戚,我却觉得,医院好像是我另一个家。

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朋友提醒我们春晚临时增加了一个为武汉加油的朗诵节目,让我们记得看。

到了时间,科长默不作声地把小电视开了两格声音,六位主持人身姿笔直地站在台上,缓缓念出:

“过年,就要拜年,首先给全国所有的白衣天使,尤其是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拜年。我们在这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但是不管你有多忙,你有多累,再隔一会儿钟声敲响的时候,给自己留几分钟的时间,给家人打一个报平安的电话,许一个与幸福有关的愿望。”

“……隔离病毒,但是绝不会隔离爱,让我们一起给他们加油,给他们最最需要的温暖……”

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感性过了,眼角一阵阵发酸,只能低头忍住泪水。耳边传来小护士的啜泣声和抽纸开包的声音,我倒是笑了笑:真好,有那么多人在帮助我们,有那么多人在惦记着我们。

诗朗诵结束后,科长重新关掉了声音,大家的视线从电视上撤回来,眼睛都有那么一点红。这些天医院、市里的压抑气氛得到了一丝缓解,微博上高挂不下的关于“疫情最新情况”的热搜也暂时变成了春晚相关,掐紧我们脖子的那双手,似乎松了一松。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们守护着别人,是因为有人在守护着我们。我和同事们守在医院里,警察守在路上,我们永远都不会放弃希望,也不会放弃光芒。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医生,没能在疫情一线冲锋陷阵,但是我和同事的身后,也有需要我们去守护的人。

至少现在,微博上有好消息传来,疫情有了痊愈的例子,全国人民也足够重视,自觉自发地消毒防护,钟南山院士说已经有药物将用于临床医疗。

这场疫情如果过去,我还是那个上下班按时打卡,生活枯燥的城市小医生,可是在特殊的时期里,我找回了最初想要守护人们的心情,想必一场共苦之后,我们与患者的关系,会有好的转变。

“想啥呢,快去消毒换衣服,准备进手术室,急诊。”科长的手拍上了我的肩头。

“啊,好的,马上来!”

作者的话:这篇文章是我帮我爸爸记录的,他就是文中的那个医生。他救死扶伤这么多年,今年第一次在我面前露出无力感,他每天看着电视上的最新报道,期待着有好消息传来。他就像忍者一样,每次半夜两三点接到电话就悄摸爬起来赶往医院,几乎每年都是大年三十中午才放假,到初五初六就急着赶回医院去上班。而今年春节,他没有放假,一直在医院忙碌。我跟他一样,都希望这场疫情能够快点过去,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