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山向身后倒退。
武关大道上,出现了两匹马,由两个小黑点组成,迅速移动。
灰马上的中年壮汉低低地说:
“快了,前方就是武关。”
此时,原来宽阔的道路,只容下一骑通行。
与他并肩而行的,是位稚气未脱的青年,那青年骑着白马,穿一袭白袍,面容清秀,像位公子哥,或许是穿得单薄,年青人的面色苍白,嘴唇哆嗦。
其实,那位中年汉子的心头,也是一片寒意。
武关是秦国与楚国的边境,地处今天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
它夹在秦岭山脉之中一条山道,两边崖高谷深,狭窄难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过”的说法,地势险于函谷关,由于它处于商洛地带,这一带全是崇山峻岭,人烟稀罕。
远远地,看到了由片石砌成的跨道,上筑有城楼,门前设有一座吊桥。
遥望高耸的城堡,壮汉顿时泪流满面。
对楚人而言,武关是一个伤心的驿站。
当年楚怀王应秦昭王之约,去武关商议结盟和好事宜,刚进武关,秦国的伏兵拦截后路,扣留下怀王,要挟割让巫、黔中之郡给秦国,遭到怀王的拒绝。怀王被囚禁在此,过着囚徒的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屈服。几次想逃出囚牢,都未成功。
三年后,楚怀王病死,临终之际,始终没有答应秦国的无理要求,当他的灵柩从武关返回时,楚国举国悲悼。
壮汉抹干眼泪,抬头观察周边环境:北倚岩崖,南临绝涧,前方拱形的门洞有3米多高,石片的界墙上写有“秦楚分界墙”五个大字。
今天他要闯出武关,留住楚国血脉。
拼一切力量,让太子完逃回楚国,重整家国。
那壮汉摸摸紧贴胸口的一根出关木棨,然后又按了按肋下的配剑,他想了想对年青人说:
“太子殿下,我们换把剑吧。”
那称着太子的青年人并不清楚他的意图,抽出了自己的剑。
古朴的铜剑滑入了青年人华丽的剑鞘,而青年人那把剑,滑入了壮汉的剑鞘,安排停当,两匹马不紧不慢地直奔武关。
灰马上的汉子拿出出关的封令,高声说道:
“楚国传令使者和随从归国,请大人检点封令。”
说完,把手续一一递给关吏。
关吏验过封印,打开了封令,一条条对照所写的出关人姓名、身份和年龄,盘问过后,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关吏举起手,向城楼上守关的卫士,发出开启吊桥的信号,突然,他的目光紧盯壮汉几秒,然后将目光移到他的剑鞘上。
问题出在这儿。
铜制的剑鞘,上面是极为简单的回形花纹,一种庄重的王者之气,显出它的不平凡,露出的剑柄,上面缀有宝石、绕着金丝。
关吏答腔:
“好剑,久闻楚国盛产宝剑,不知使臣这柄剑有何来历?”
年轻人紧张的心都快跳出来。
“昔日越国良匠欧治予和干将为楚王铸造过三口铁剑,龙渊、太阿和工市,我这口剑也是良匠所制,只不过那三把剑太过有名,这口剑反倒没了名头,关吏要是喜欢,不如我们换换如何?”
壮汉急于脱身。
关吏一听喜得眉眼堆成一处,解下配剑,双方互换,壮汉接剑看了看,也赞道“真是一把好剑”,想必也是从出关人的身上取得的。
白马上的年轻人,这才明白刚才与自己换剑的目的,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