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痛苦,救己济世
多年以前,我特意去都江堰,去看望我的脑瘫学生陈媛。在她的家里,我看到这样惊险的一幕:陈媛和她的母亲一前一后向我走过来,突然之间,陈媛大叫一声,明显是要跌倒。她的母亲飞一般从后面冲过来扶住陈媛,两个人扑通一声全倒在地上,花了一些时间挣扎起来时,两个人哈哈大笑⋯⋯
这样的一幕,让作为客人的我瞠目结舌。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她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幕,而对于陈媛来讲,生活可能就是一次次摔倒、起来、哈哈大笑⋯⋯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在都江堰一条奔涌的大江旁边。在那里,有一个沿着江岸展开的不大的露天茶室,我和陈媛面对面坐着(她坐在轮椅上),商量她的第二本书的创作。
在这之前,她已经出版了个人自传《云上的奶奶》。书中讲述一个奶奶如何不惧嘲笑,克服各种阻碍,帮助脑瘫孙女求学成长的故事。那本书我指导了很多年,但在指导的时候,我就知道它只是一个序幕,而我真正要指导的是另外一本书,
大江江涛的声音非常大,我需要喊着,对面一米处的陈媛才能听清楚。我对她讲:“你需要完成第二本书——更有价值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要将所有脑瘫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痛苦全都呈现出来。拥有这样一本书,脑瘫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我期待这本书已经很多年。”
为什么让陈媛写这样一本书?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脑瘫的孩子,她说话不清楚,手指变形无法伸直,走路一瘸一拐,说话的时候面部表情有些扭曲,家人不愿把她带到大街上,但是她的所有思维、思想都是健全的。这样一个状态,她的一生会遇到多少烦恼啊!尤其对一个脑瘫女孩来讲,还有天生的对美的追求⋯⋯
之后,我开始对她进行两年的指导。
在陈媛书稿的目录中,有这么一个标题:我可以端水给妈妈吃药了。仅仅通过一个标题,我们就能知道她几十年来的辛苦。而她,不但克服了这些,还创造了以下的成绩:
她用一两根手指完成了十几万字的自传创作;她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去许多地方公开演讲,她演讲的时候速度很慢,每个字都用尽全身的力气;她居然去学习大学社工课程,并且顺利毕业;她已经在社区为需要的人提供公益心理支持;她还和母亲一起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包括高山、高原,她坐着轮椅,母亲推着她,两人相互鼓励。
最重要的是,她已经可以和她的母亲,在那样一个客厅里猝不及防摔倒后哈哈大笑⋯⋯
指导她写这本书时,我甚至对陈媛下了“命令”,让她必须在两年之内把这本书完成。因为,全国几百万脑瘫患者,他们都在等待着这本书。而今天,陈媛这本书终于问世了!
有的时候,我特别感慨,一个人经历了生命中无数的烦恼、痛苦和苦难,而他如果能够走出来,如果能有好的文笔,如果能有坚强的意志,他就可以强力地在心理层面帮助这个群体。这几乎是一个公式,是一个规律,是生命在遭遇磨难的某一时刻注定拥有价值、必然拥有价值的人生铁律!
在这个世间,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活法。但的确有一种人,他们承受痛苦是因为无法不去承受这种痛苦,是因为他们必须要走出这种痛苦,是因为他们要让这种痛苦从痛苦变成文字、从文字变成力量、从自己的力量变成几百万人的力量。
我相信,如果陈媛没有脑瘫这样一个病,可能她也不会写这样一本书。甚至,在她心里可能会想:我宁可不当作家,我也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人可以轻易拥有的——行走权利、爱美权利、婚恋权利。但人生就是这样,可能,有些事情你无法选择,有些事情生来如此。有些人穷尽一生,并不是要去获得普通的生活,而是无条件地接受现状,然后无极限地去改变自己,之后,无穷尽地去改变同样的人。这是生而痛苦所衍生的生而改变,这是生命最有魅力的、最为壮观的进化。
序言写到这里,我再次想起了都江堰轰隆的、奔腾的江水以及大江旁边“安静地”听着我的建议的陈媛。那种安静、那种平静,和奔腾的江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人生最奇妙的一种景象:面对滔天的痛苦,静静地坐在那里,说这样一句话:
所有的痛苦,都来吧!我们携手,创造毁灭你的力量。
张大诺
中央电视台“中国好书”获奖作家,本书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