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一代贤臣晏子(7)

虽然,晏子与孔子的政见不同,但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却是晏子一生的写照。晏子的克己简直到了非常人可以承受的地步,他的复礼同样如此。

晏子对自己是极其严格的,但对于别人则是宽宏大度的。史料记载了晏子的父亲晏弱去世时,晏子穿着草鞋、腰系麻绳、身披麻衣、头戴孝帽、夜睡草棚,为父亲守孝三年。

要知道,晏子这样做是符合丧礼礼制的。但由于丧礼过于严苛,三年内,除了要穿这种不修边的麻衣外,还必须做到三年内不喝酒不作乐!

这对当时的公卿大夫们来讲太不方便了,既不方便上班也不方便生活。所以,到了春秋后期,这样的丧礼几乎没人遵守了。

当晏子这样替父守孝时,他的家臣便劝过他,说现在这个世道没必要这样了,因为大夫级别的都不奉行了。

晏子当时是这样答复他的:“我这个级别的人还不算什么真正的大夫,只有卿大夫才是真正的大夫,所以我还是坚持这样做吧。”

晏子并没有拿什么周礼来作答,因为如果他拿出周礼来的话,那便是讥讽了当时整个大夫阶层,让人家都脸上无光。

所以,他故意以自己并不算什么大夫为理由,从而将自己从大夫阶层脱离出来,从而照顾了整个大夫阶层的颜面。

父亲过世,晏子守孝三年。当他的国君齐庄公被杀时,他赶到现场哭丧,而且当着凶手崔杼面对国君哭丧!

这不是晏子胆肥了,而是他没有做过分。因为他只是做到了一位臣子对国君去世后应该要做的事:顿足三下,捶胸而哀泣,然后从容离去!

他只是守着这份礼,而没有表现出对崔杼的极端不满与愤慨。他没有对着崔杼大骂其为国贼,没有与崔杼去计较弑君之因。所以,崔杼不会杀他!

坚守着心中那份道义!大义凛然,谁敢轻之?当崔、庆两大家族把持朝政,逼迫众臣盟誓效忠崔杼和庆封时,晏子却偏偏发出忠君爱国的誓言。同样,崔杼和庆封不敢杀他!

正因为如此,晏子虽然没有所谓的政坛上属于自己的核心圈子。但他受到了任何一派的尊重,更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成为齐景公最值得倚重的大臣!

齐景公是一位非常渴望实现齐国霸业的君主,但一部《晏子春秋》给人的感觉,却是丝毫不见得这位齐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国君的霸气,反倒处处流露着可爱和谦虚的形象。

齐景公性格张扬,喜欢我行我素,但又总能知错能改。正是晏子,一直引导着齐景公不断走向正途,在引导齐景公不断改正错误中,处处闪耀着晏子的智慧之光!

有这样一个故事。齐景公的一位爱妾不幸去世了,齐景公悲伤至极,守着尸体日夜哀嚎,很多人去劝他都没用,也不再理政事了,甚至到后来几近癫狂。

齐景公甚至发出诏令道:“若有谁能使寡人的爱妾起死回生,寡人就把齐国的一半国土封赏给他!”

晏子又好气又好笑,敢情齐景公摇身一变成了绝世大情种了,但齐国任其这样胡闹怎么行?晏子出马了,他对齐景公道:“主公勿伤心,臣有办法令如夫人复活,只是需要点时间。”

齐景公大喜,还没等他问晏子有什么办法,晏子又道:“但是,主公现在数日不眠不休,饭茶不思,悲伤过度,神情憔悴,如夫人复活后见到您这番模样,估计不认得您了,甚至可能会因此而惊吓再度去世。所以,臣请主公立即沐浴更衣,先好好吃饭,安心休息数日。”

齐景公一听有理,尤其是当他照了照内侍递上来的铜镜后,连自己都惊了。自己怎么变成这鸟样了?快快,沐浴、吃饭、安寝。

晏子则命人赶快将女尸收殓入棺。齐景公洗了澡,吃了饭,睡了一觉,精神好多了,又惦记着爱妾起死回生之事。结果爱妾都已经收敛入棺了,火大了,顿时命人将晏子叫来,意欲惩处。

晏子不等齐景公把准备责骂自己的话骂出来,正色道:“主公,如夫人刚才已经复活过一次了。她活过来后指责臣等,说想不到堂堂国君,居然把一个死人看得比国家社稷还重。这样的国君她不想再伺候了,免得遭万人之唾,使自己在人们眼里成为亡国之尤物。

然后,如夫人还命令臣等,无论如何都不得再令她复活,要求臣等立即将她收敛入棺,尽快安葬。臣不得不听啊。”

齐景公呆了半晌,随后对晏子施了一礼道:“寡人确实为爱妾之死而悲伤,实在不愿相信爱妾已死,所以才乱了心智,行事荒唐。而今听了夫子一席话,寡人知错矣。没有夫子的教诲,寡人还要继续犯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