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职场or生活,勇敢跑步前进

邢军

我的2021年,只有一个Flag,就是手捧这本书,把它的油墨醇香献给我的小儿子乐乐,这是我作为妈妈的念想和心意。

书中收录的六十篇文章,是我以专栏作者的身份发表在热门公众号“奴隶社会”专栏“职场邢动力”上的优质文章集结,其中十多篇成为“10万+”爆款文。这些文章发表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间,每周二早上8点与网友见面,从未爽约。那段时间,正是我生活旅程中最艰难的时段。彼时,我的小儿子正在与恶性脑瘤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大儿子正处在申请大学的最关键时刻;而我,则在制药头部企业的美国全球总部担任高管,职场上过的是每天“晨总会”(早晨总开会)与“夜总会”(夜里总开会)交织的日子。

压力山大的时光,每周要写三四千字,还要保证可持续性和每篇文字的“含金量”,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承诺。我为啥要自讨苦吃,给自己加这个码?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

第一,把经验系统化,给成长中的“后浪们”提供一些帮助。

这么多年,我自己从“后浪”成长起来,既当领导又做下属,纵、横两轴的零散经验俯拾皆是,掉过坑也摔过跤,好在咱不算笨,从吃过的亏中,归纳总结,总有些东西可以提炼,总有些东西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皮毛看精髓。幸运的是,我从小被父母教育“得语文者得天下”,虽然一直学理科,但积累了一点文字功底,用理科的逻辑把脑子里的那点料用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倒也是件愉悦的事儿。下笔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批评的过程。因为要写出来给那么多人看,必须倒逼自己去把那些我平常自以为正确的东西再思考一遍,世上虽没有完美的理论,但是经过三思的东西,通常可信度会大一些。

因为有了专栏的归纳,我应邀在各种论坛中做职场、管理,或者领导力之类的演讲时,准备工作变得相对容易,因为原料早已被预先炮制,拿起一个应景的话题延伸出去,可以洋洋洒洒或中文或英文脱稿讲上几十分钟。有时,同事或朋友找我商讨职场问题,因为有专栏的系列文章在,很多问题的讨论也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更加有的放矢。

第二,对教育孩子有用。

受我父母的影响,我一直在努力做孩子们的导师。专栏文章开篇的时候,我的大儿子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大学申请阶段,而整个写专栏文章的过程,我目睹了他从写申请材料的惶恐、等待面试的焦虑直至收获被多所学校录取的喜悦,以及做出最终抉择的纠结。我用专栏文章中说的一些道理,陪伴他走过了这人生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无论是时间管理,还是面试准备,抑或是正确缓解压力,这些都从侧面给儿子提供了一些帮助。能被极难取悦的零零后接受,我这个当妈的有点受宠若惊。我准备继续和天下许多自愿“犯贱”的父母一样,追着他成长的脚步,奉上岁月为我们打磨出的智慧。这,算是超出我预期的额外收获。

第三,给重压下的自己,创造一片宁静的空间。

写这些文章的一年多的时间,正是我的小儿子与恶性脑瘤做最艰苦斗争的时段。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孩子的病情还是一步步地走向恶化,作为妈妈,经过好多个无助夜晚的思考后,我想明白了,无论孩子的病情发展多么凶险,我必须做孩子的天,做全家的啦啦队长。要做好这个双重角色,必须持续地给自己创造并输入正能量,只有给自己不断输入正能量,才能可持续地把斗志和精神输出给家人。对我来说,写作能帮助我在重压中找到一片宁静和寄托,每周六晚上,在规定的时间(9点到12点),规定的地点(厨房一角的书桌),我安静地做文字生产者。构思素材的时候,想象着厨房那边正慢炖快炒,一碗一盘人间烟火,而我在厨房这边精雕细琢,一字一句职场春秋,把苟且与诗和远方糅在一起,加工处理,就烹制出每周一篇的职场文字。这些文章,因为糅进了烟火气,所以更加接地气。每篇文章,力求以拨云见日为宗旨,谢绝所有油腻废话,力争干货当道,直奔职场热点与痛点。

每篇文章在公众号发表后,我都能收到很多读者的中肯反馈和积极转发。其中十多篇被多个公众号转载,成为“10万+”爆款文。我也因为专栏文章而结识了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成为我在帮助儿子与恶疾顽强斗争过程中的温暖使者,是我在一次次几近被打倒的人生至暗时刻的难能可贵的支撑。朋友们的鼓励,帮我撑过了今天又撑明天,让我一天天熬了过来。

这本书有机会与读者见面,首先要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李又顺编辑及刘西越编辑,他们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把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细致打磨,力求经得起推敲,也感谢出版社其他人士的努力和幕后默默无闻的劳动。

感谢公号“奴隶社会”的创始人一诺和华章,以及费腾和志芳两位编辑,是他们的信任和努力,让这些职场文章有了最初的传播途径。感谢我的两位职场密友,自愿当每篇文章的第一读者,给出各种中肯、犀利的建议。感谢所有认识的朋友和不认识的读者的阅读鼓励和批评建议。感谢不分晴天雨夜支持我逐梦赶路的亲人和友人。感谢与我风雨同舟的职场小伙伴们。我一直坚信,职场和生活是相通的,很多职场上的道理,生活上同样适用。比如,勇敢的跑步前进,虽不能保证成功,但至少能够增加成功的几率。这种坚持,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可以积累成奇迹。

2021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