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红蓼

别称荭草、红草、大红蓼、东方蓼、大毛蓼、游龙、水红花。我国除西藏外,广布于各地,朝鲜、日本、俄罗斯、菲律宾、印度、欧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野生或栽培。生于沟边湿地、村边路旁,海拔30~2700米。注意与酸模叶蓼鉴别,后者叶较窄,有黑斑点(图2-181-1、图2-181-2)。

果实入药,名为“水红花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其果穗,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味辛,性平,小毒。入肝、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煎汤内服,6~9克(大剂30克);研末、熬膏或浸酒。

图2-181-2 酸模叶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