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战斗中,21岁团政委身受重伤

1930年7月,第一次攻战长沙后,根据上级指示,以湘鄂赣红军独立师为基础,扩编为红16军,军长胡一鸣,副军长孔荷宠(后来由孔任军长,黄志竞任政委),属红3军团指挥。红16军下辖第7师和第9师,7师师长邱训民,9师师长喻庚。江渭清所在的大队被编进第7师。不久,他由大队党代表调任团总支书记。

红16军在长沙城只驻了一个星期,形势就紧张起来。国民党军开始组织反扑。

8月5日,国民党军队在帝国主义军舰掩护下向长沙城反扑,红16军随红3军团退出长沙向平江转移,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也一起搬迁到平江长寿街,分别驻在邓湘高大屋和第二高小。

在平江休整了半个月,情况又起变化。为配合红3军团彭德怀部行动,毛泽东、朱德率红1军团由赣西万载向湖南进军,与彭部到浏阳永和会师。会师后,遵照党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共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朱德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总政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

红一方面军的建立及在湘赣地区广大农村的转战,在全国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影响。红军主力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民众拍手称快,各地党政军群众组织也得到了大的发展。红军确实是战斗队、宣传队、工作队和“播种机”。

1930年10月以后,在中共湖南省委辖区内已有岳阳、湘阴、长沙、益阳、沅江、常德、茶陵、攸县、醴陵、浏阳、平江等22个县委,约1000个党支部,近2万党员。湘鄂赣和湘东两个红色区域发展很快,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大部已经建立起来,并广泛开始了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建设,搞得轰轰烈烈。

革命事业的发展,红军力量的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坐卧难安。从1930年11月起至1934年,对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围剿”。

当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中央苏区连续几次进行反“围剿”作战之时,江渭清所在的部队红16军(后改为16师),也在湘鄂赣边根据地与敌军打得不可开交。1931年秋冬之时,江渭清在万载的朱木桥战斗中负伤,这次负伤给江渭清造成了终身残疾。

在这之前不久,江渭清的左小腿曾负伤。刚养好伤出院,便奉命从红16军第7师调到红18师48团任政委。此时,正值国民党军队集中3个师合击宜丰、铜鼓红军根据地,红军的口号是“保卫省苏维埃”,“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并在万载围歼敌人另一部,算是打了个“平手”。

在战斗中,江渭清的右腿又负了重伤,腿骨被打断了,因流血过多,医疗条件又差,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醒过来。部队只能用两块木板将江渭清的断腿夹住,放在担架上抬着行军转移。

不久,江渭清调至红军第三总医院任政委,这样可以一面养伤,一面做些党务工作。当时有一位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上校军医主任,在第三总医院当医疗顾问,有50岁了。一天,他查看了江渭清的病情后说:“江政委,其实依我的经验看,你这条腿是可以接起来的,只是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如果红军湘鄂赣军区能有个书面承诺,万一手术做坏了也不杀我的头,那么我就肯试一试治好你的腿。”

江渭清便把这件事向上级作了汇报,上级批准了,同意做复杂的外科接骨手术。当时江渭清身体极差,体重只有80斤重。为了再次开刀流血,必须先养好身体,恢复体力。那个老军医便买了5斤猪油、5斤红枣、45斤糯米,让江渭清吃了整一个月。

真管用,江渭清的体力果然明显增强,还长胖了许多。

手术开始了。第一天是清洗创口,将打断的骨头锉平,并把留在腿部肌肉中的碎骨碴清除;第二天接骨,用夹板、绷带将断骨固定起来。手术虽然痛苦,但想到“长痛不如短痛”,下决心要有两条好腿继续驰骋沙场,也就什么痛苦都能挺过来了。手术后,经过40天的休息,江渭清的右腿骨长好了,又能行军打仗了。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创伤处锉掉了许多碎骨头,右腿明显比左腿短了一小截,行走时有点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