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忠良叔詹

对郑国来讲,公元前630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年份。晋军仍旧团团围困着郑国都城新郑,虽然在烛之武的努力下,秦国已退兵了,但晋国仍旧摆出一副不灭了郑国誓不退兵的架式。

郑文公长叹一声,现在只能是一切听晋国的,只要保全郑国宗庙,随便晋国人敲诈吧。

他派出使者去见晋文公,给使者的外交权力很大:一切听晋国人的,只要能够保住郑国。

是啊,在目前的情况下,跟晋国人打,那是肯定打不过的,郑国现在可以祭出的武器只有一件:那便是投降求和。

反正这也是郑国近年来最擅长的本事了,对无论是楚国还是晋国,只要来揍自己,无非就是三种状态:直接投降、象征性地抵抗一阵后投降、顽强抵抗失败后投降。

这一次,是直接投降。

晋文公表示愿意接受投降,并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是将逃到晋国、现在已经在晋国为官的郑国公子兰立为世子,并接回郑国,委以监国重任。

二是将郑国上卿叔詹逮捕交给晋国。

晋文公为什么要郑国交出叔詹?

因为叔詹是郑国最有才能的上卿,只要他在,郑国便基本不会乱。只要他在,亲晋派的公子兰便肯定监不了这个国!

此外,叔詹曾经提议要杀了当时还是流浪汉的晋文公。

郑文公犹豫了,叔詹不单是自己的亲弟弟,更是郑国的柱国大臣、肱股之臣。

怎么可以将这位忠心贤德且智慧超群的上卿送到晋国给祭杀了呢?但如果不答应晋国的要求,那郑国真要亡国了。

唉,都怪自己当初一时糊涂,早听叔詹的话,无论是礼遇重耳,还是杀了重耳,郑国都不至于摊上这等大事。

叔詹得知情况后,求见郑文公。

叔詹道:“主公,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如今国家危难之际,晋国佬既然要臣的性命,臣如果惜命,那万恶的晋国佬是决计不会退兵的。

臣惜命,那是对主公的不忠,是让主公忧虑甚至屈辱的事,这是做臣子的不对。臣愿意跟他们走,随便他们处置就是了。”

郑文公眼含热泪道:“去晋营,则必死,寡人不忍心啊!”

叔詹道:“相比郑国百姓的危困、社稷的灭亡,臣一条命何足道惜。”

郑文公无奈之下,只得挥泪送叔詹去晋营。

晋文公见了叔詹,想起当年在郑国风雪交加中被拒入城,无名之火上涌,命人架起油锅,准备将叔詹投入油锅烹死。

那个时代,敢情都喜欢油炸活人啊,动不动便是油烹,搞得炸油条一样。

叔詹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朗声道:“想不到我叔詹这样一个仁智忠勇俱全的良臣到了晋国,却要被油烹而死,真是不甘心呐。”

晋文公大怒,喝道:“你还仁智忠勇俱全啊,想当年寡人到你们郑国,你作为执政大夫,却放任郑伯行不仁不义之举。

作为上卿,你在敌兵进犯时不敢引兵相抗,还到寡人面前来吹牛。你倒说说看,你的仁智忠勇在哪里?”

叔詹哈哈笑道:“想当年,晋侯尚是落泊公子重耳,流亡经过郑国。外臣劝主公要善待重耳,因为外臣认为公子重耳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主公不听,外臣又劝杀了重耳,以免留下祸害,结果主公又不听。这说明臣料事如神,这是智也。

外臣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故仁智忠勇俱全,既然晋国是不容人才之国,外臣这就赴死吧。”

说着,便一手扶着油锅,厉声道:“望天下人吸取詹之教训,忠心侍君的人是怎样一个下场!”

说罢,叔詹作势要跳将进去。

晋文公是谁?大名鼎鼎的一代霸主,他此番一开始来确实是找郑国的晦气,也报自己当年被拒之恨。

但作为一位欲图中原霸业的明君,他的战略目标主要的不是灭了哪个国家,而是拉拢更多的国家。

如郑国。当郑国表示今后愿跟着晋国走后,他的目标也已达到了。

伟大的人物,当自己的首要目标达成后,如果有额外的附带的小利益获得,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于是,当他听说郑国最贤能的大臣是叔詹时,便有意要会会叔詹。所以,他表演了一场戏,搞了一场政治大秀。

这场政治大秀的主要目的便是:咱重耳,是一位爱才的君主。

既然爱才,便要惜才,惜才的君主,怎么会轻易杀掉一名人才呢?

而叔詹也是牢牢把握住了晋文公的思想,所以他才有这么一说。

他的这番说辞,当然也获得了晋文公的尊重。最后不但保存了自己的性命,而且受到晋文公的厚待,邀请叔詹留在晋国担任上大夫,当然,叔詹是婉拒了。

叔詹,就此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舍身救国的忠臣形象。

当然,历史关于叔詹之死说法很多,如有的说,叔詹在晋文公面前这样说完后便当场自杀了。

还有说是叔詹这番大义凛然的话里所透露出的霸气,震慑住了晋文公,晋文公只好下令放了他。

还有说叔詹听说晋文公要自己的命,在郑国自杀,尸首送到了晋文公面前等等。

但是有一点,公元前630年以后,郑国历史上一位令人尊敬的执政大臣叔詹,确实不再见于史料。

到底叔詹有没有赴死?叔詹又是如何死的?

这些其实都是不重要的,因为重要的在这里:叔詹甘愿舍身救国,故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