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当我们聊起艺术

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都是惊诧的:非主流艺术史?难不成“杀马特”“洗剪吹”也能算是艺术?还有一整套发展历程?非也非也。我这里的非主流是相对于艺术史的主流发展脉络来的。换言之,那些已经被其他书籍重复讲了无数遍的“烂大街”艺术史知识我不讲。我要讲的,是那些有趣但冷门,或是在国外人尽皆知却没红到中国来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那么有人一定要问了,讲这些非主流的艺术史知识的意义何在?我又不是搞艺术的,那我了解这些非主流知识有什么意义呢?问得好。但是我想先反问各位一个问题:在我们日常的社交生活中,谁能百分百闪避艺术方面的话题呢?谁能百分百避免与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交流呢?恐怕没有人能做到。

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深有体会:越是高层次的社交,越难以回避艺术的话题。而这就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人谈资“欠费”。当然了,你还是可以跟人聊凡·高、毕加索、达·芬奇等等这些主流大师,但是这些主流大师人人都知道,就连我七岁的学生都能张口说出一堆凡·高的代表作。所以,如果你张开嘴还是聊这些主流大师,却聊不出深刻与独到的见解,就像我七岁的学生一样只知皮毛还特别爱好发言,别人一看就知道你不过是为了附庸风雅而读过那么几本书“充电”而已。这种时候,非主流知识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在一个文艺界人士面前说出一个在艺术圈中备受推崇却不被普通大众所知的艺术家,会多么令人刮目相看?如果你能在其他人谈资都“欠费”的情况下还有“余额”,会显得多么有“品”?而你想要的这一切,正是这本书将会给你的。

当然了,我并不想只把这本书做成个肤浅的“充电宝”。也许你是带着“充电”的目的拿起这本书的,但是我希望当你读完它时,能够从此真正享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从艺术中寻求到解脱。所以,这本书中不止有知识,亦有经验与随想。当然了,一个人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我始终相信,那些曾经启发到我的事物必定也会对你有所触动。沿着我提供的思路,你也一定能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理解艺术的方法。

为什么我如此肯定?我的底气从何而来?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个艺术史学家,也并不是一个艺术评论家,而是一个职业画家,换言之,是一个艺术的实践者。但同时,我又有着十多年的写作经验,并且对理论研究一直有着极大的兴趣,这也就成为了我得天独厚的优势。史论专业出身的人往往没有艺术实践的经验,艺术的实践者又往往不擅长史论,但我却同时具备这两种不同的视野,所以我才能写这样一本书。当然了,这本书必定有着诸多的争议点和不完美,也还请各位读者能够多多谅解。

首先希望各位读者谅解的是这本书的涵盖范围。据说,曾经有一个人这样问毕加索:“什么是艺术?”毕加索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什么不是艺术?”就这样,一句“什么不是艺术”因为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而从此广为流传。而这句话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其实从侧面说明了一件事:广义上的艺术的涵盖范围几乎是无限的。

绘画是艺术,雕塑是艺术,音乐是艺术,戏剧是艺术,建筑是艺术,时尚是艺术,烹饪是艺术……几乎没有什么不能被纳入艺术的范畴。但是一本书毕竟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书籍的作者也往往都是“术业有专攻”,只精于一个门类。虽然也不排除有能在多个领域成为专家的天才,但敢于如此宣称的人却十有八九都是招摇撞骗。所以,这本书虽然名为《非主流艺术史》,但我所采取的方式并不是笼统地将各种艺术一网打尽,而是从我所从事、研究的专业去切入艺术这个主题。说白了,这本书的主线是“西方美术发展史”,而非其他。

但我们都听说过,艺术与艺术之间多少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换言之,当你掌握了欣赏一种艺术的方法,就会像拿到了一把万能钥匙一样,整个艺术世界的大门都会向你敞开。所以,反而是范围更明确、讲解更深入的知识更有价值,因为能够主动学习的人肯定不会想去当一只“填鸭”—他们需要的不是插进嘴里的导流管,而正是这样一把钥匙。

除了涵盖范围,另外一点需要读者谅解的是这本书的主观色彩。其实,带有一定主观色彩是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避免的事,尤其是讨论艺术这种原本就很主观的东西。但你可以把我的观点作为一种抛砖引玉的存在—如果我的文字引起了你的不适,这意味着你正在独立思考,并且开始对艺术形成自己的见解,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最后,我想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写作思路。本书所涉及的艺术史时间范围始于文艺复兴,止于20世纪,全书共分五卷。每一卷的第一章,我都会介绍一位该卷所涉及的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艺术家,并从该艺术家的作品向外延伸,扩展出一个有趣的小专题;而第二章,我会大致梳理该卷所涉及的时期或主题的主流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搭建起必要的历史框架,再用几小节去介绍与该卷主题相关的非主流艺术知识。

譬如,第一卷的主题是文艺复兴。所以在第一章,我先介绍了一位我认为非常有趣的文艺复兴艺术家洛伦佐·洛托,又由洛托的代表作之一《苏珊娜与长老》引出了一个专题,解析了各路大师们以同一个故事为灵感创作出的各有千秋的作品;第二章,我梳理、总结了整个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脉络,接着又用两节的内容介绍了两段我认为非常值得深入了解的冷门文艺复兴艺术史:弗兰德斯文艺复兴美术和鲜有人知的大师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这种编排方式乍一看可能有点凌乱,但其实却遵循了一个明确的思路:从具体的某个艺术家切入,归纳出该阶段艺术的普遍特征,再从归纳出的普遍特征出发,去具体的艺术家身上进行验证。全书的内容构成大致就是如此,但愿我别出心裁的内容形式能让每一个人在读完这本书后真正的有所收获。

好了,不多啰唆了,诚祝热爱艺术的您“食用”愉快!

安争鸣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