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刘良主编
- 822字
- 2025-04-12 21:15:34
一、中医临床用药知识的起源和积累(远古至公元前221年)
(一)药物知识的起源
远古时期,神农为了“令民知所避就”,减少“疾病毒伤之害”,而“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以及伏羲“尝百味药”等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古人认识药物的艰辛历程。可见,在当时根本谈不上用药安全。
秦以前已经发现了众多药物,而且对药物的性味功效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先秦时期的古代文献中,记载了某些药物的形态、产地、用法、用量、炮制、配伍、禁忌等内容,可以认为是临床用药知识的起源。例如《山海经》记载一药治一病,但也有一药兼治数病,或数药同治一病者。《管子》《离骚》等记载了大量芳香药物。农学著作《任地》《辨土》《审时》等,记载了部分药用植物的栽培与采收方法等。
(二)药事管理制度的创立
夏、商、西周时期,药物知识不断丰富,人们还发现了一批作用较专、效果较明显的药物,并开始应用动物、植物、矿物药治疗疾病。西周开始建立专门的药事管理制度,由“医师”掌管药事,故《周礼·天官·宰下》曰“聚毒药以共医事”。此处所称之“毒药”,可以理解为所有药物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容易中毒的药物,以及相应的解毒之药。
(三)伊尹制汤液和酒在医药上的应用
汤液应用于医药,并且采用多种配伍用药,是治疗学上的巨大进步。汤剂药物,用药品种多,变化多,药物间相互作用,或可促进吸收,使药物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或可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汤剂,至今仍是中药最常见的用药形式,也是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主要方式,即能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的不同,辨证组方,灵活加减。汤液的创制,标志着方剂的诞生。酒应用于医药,扩大了用药范围,同时酒又是很好的有机溶剂,能增加饮片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药物的功效。
(四)《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为记载临床治疗的方书,每一种药物具有多种治病功效。书中记载了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药,其中以外科、皮肤科为主;同时,已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和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