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刘良主编
- 570字
- 2025-04-12 21:15:34
三、本草学的创新和发展,以及中药炮制学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本草学的发展与创新均表明,这是一个医药并举、创新发展的时代。
(一)《吴普本草》
该书增加了药用植物生态、形态、采集时间、加工炮制、配伍、宜忌等内容,并且尤为注重对药物毒性的阐述,重视道地药材;在配伍宜忌方面,具体论述了配伍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等内容。
(二)《名医别录》
本书增加了药物品种,记述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尤其在药物名称、性味、毒性、主治,以及药物的产地、性状、用法等方面论述较详细。本书对药物性味、主治功效的论述更切合临床实际,其收载的药物大部分疗效可靠,如百部止咳,半夏止呕,槟榔杀虫,大蓟、小蓟止血等。
(三)《本草经集注》
本书增补了许多药物的采收、鉴别、炮制和配制方法,以及诸病通用药等,对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诸病通用药按所治80余类病证列举药物,对药物按功效分类有重要影响,方便临床选药。《本草经集注·序录·诸病通用药》中专设堕胎药项,收载堕胎药41种。
该书倡导不同药物宜使用不同剂型,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和安全用药。
(四)《雷公炮炙论》
本书创立了增效减毒的炮制方法,使中药炮制学从本草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学科。该书增加了炮制方法,对辅料更加讲究,奠定了后世中药炮制学的基础,对中药增效减毒的原理研究亦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