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幕字体设计:从符号语言到意义构建
- 万千个 赵悦
- 1741字
- 2023-07-27 16:31:12
前言
当今关于字体设计的书籍有很多,但伴随着屏幕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文字阅读的重新认识,传统字体理论已经不足以解释新的现象。麦克卢汉曾言:“我们塑造我们的工具,之后我们的工具塑造我们。”屏幕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其出现为设计师带来了更加复杂且具有创造性的挑战。要想全面了解屏幕字体设计这一对象,目光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审美或功能的某一层面,而应该多视角、多维度地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为此,本书从几个方面对屏幕字体设计进行了解读。前两章是字体设计总体的理论及历史背景。其中第1章是对于字体设计理论研究历史及现状的大致梳理,并引入布坎南的设计四层次理论,提出将字体设计从原先狭小的学科范围置入更广阔的语境中,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同时适用于传统媒介与屏幕媒介的新型字体理论框架。同时,为了让读者对屏幕字体设计发展的端倪与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第2章中加入了屏幕字体历史梳理的内容。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所发生的数码技术革命中西文字体设计的转变进行研究,展现出科技对于文字审美及阅读方式的改变。因此,更进一步说明了屏幕字体是一种新的拥有自身独特语法、句法与规则的语言形式,接下来的理论框架是为了加强而不是限制我们对其的理解。
根据布坎南的符号、物品、行为、思想的设计四层次理论,本书提出了屏幕字体设计符号语言、信息载体、阅读方式、意义构建的四层次框架。其中每一部分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结合来自跨领域的理论进行分析架构,如传播学、修辞学、交互设计理论、透视与直视理论等。
接下来第3~5章分别从前三个层次对屏幕字体设计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第3、4章包含屏幕阅读时代新符号的诞生和旧符号的改进、屏幕背后的文化隐喻、屏幕与印刷载体的对比、屏幕媒介特性总结等。第5章重点分析了屏幕阅读与透视、直视的哲学关系以及屏幕阅读方式四象限的建立,涉及静态字体的识读性、动态字体的观赏性、响应字体的适用性、交互字体的游戏性等方面丰富的内容。
第6章对于屏幕字体如何构建意义是本书中最综合的部分。本章首先试图从构词学角度厘清屏幕字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方式,其中包括对传统字体固有属性的梳理,以及基于前几部分内容的屏幕字体特有属性总结,两者共同构成了屏幕字体的构成元素。之后本章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利用这些元素进行“劝说”,并构建意义:一方面从修辞学角度,依据修辞学中诉诸人品(Ethic)、诉诸情感(Pathos)和诉诸理智(Logos)三大劝说方式推导出屏幕字体修辞的三大途径:字体品味、字体逻辑、字体情感;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案例从修辞格的视角对屏幕字体构建途径进行了分类梳理,其中包含譬喻、夸张、排比、留白、省略、对比、倒装、双关、混合,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最后,在第7章中重申了屏幕字体四层次理论框架作为字体设计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定位。它结构性的视野有助于读者意识到传统字体理论不曾注重的现象,如动态文字、交互阅读、超文本等;并通过梳理了解其构成的属性与特征,如传统字体理论所鲜有涉及的时间要素等。通过知晓字体设计现象背后因果关系的本质,如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的认知视角转变,从而明白屏幕字体设计构成意义途径与修辞学及传统字体构成要素及屏幕字体特有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虽然本书理论性较强,但每一章节的内容也都涉及具体应用的内容,如文中大量出现的屏幕字体实践案例,以及包括屏幕字体属性构成图表在内的理论工具。如果将整本书比作一栋建筑,屏幕字体四层次理论则是该建筑最为重要的基础钢筋结构框架,而其中一些有关屏幕字体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案例则是在此之上搭建的砖石。由于基础研究所关注的是普遍规律和本质,所以往往涉及学科的融合交叉,同样本书对于屏幕字体理论框架的搭建也涉及设计学以外的传播学、修辞学等其他学科理论的研究。
总的来说,本书将字体设计视作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字体设计从原先狭隘的字形、版式等视觉形式设计拓展到阅读方式、意义构建等更广阔的领域视野来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传统字体设计理论已经无法有效地指导新型屏幕媒介下字体设计的实践,因此试图更新以往的字体理论以解释如今字体设计中的新现象,为当下的屏幕字体设计实践提供依据和方法。
本书参考文献、推荐阅读、教学课件等资源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