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四):吕氏弄权
- 历史不是僵尸
- 1663字
- 2024-11-28 17:52:51
2. 设置左右丞相
惠帝四年,各种奇异事件频出,仿佛在预示着什么。好不容易过了这一年,到了惠帝五年,秋天八月份的时候,相国曹参一病身亡。
曹参死后,谥号为懿侯,其子曹窋(zhú)承袭了他的侯爵,也就是平阳侯。曹窋后来官至御史大夫,直到文帝刘恒即位,才被免职;曹窋为侯二十九年去世,谥号为静侯。曹窋的儿子曹奇承袭侯爵,为侯七年去世,谥号为简侯。曹奇的儿子曹时承袭侯爵,娶了平阳公主,生儿子曹襄,为侯二十三年去世,谥号为夷侯。曹襄承袭了侯爵,娶了卫长公主,生下儿子曹宗,为侯十六年后去世,谥号为共侯。曹宗继承了侯位,在汉武帝时期受太子兵变一事牵连,获罪处死,曹参家的封地从此废除。
以上这些内容,一股脑儿全梳理了出来,以便大家直观了解曹参家族的兴衰过程,以后或多或少还会提到。
对于曹参一生,司马迁在《史记》中有着比较客观的评价:“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这段话主要从两方面总结了曹参一生的功绩。一方面是战功。曹参战功非常多,主要是因为他跟对人了,也就是长期跟随韩信南征北战,沾韩信不少光。另一方面是政绩。曹参极力主张“黄老之学”,清静无为,给大乱之后的百姓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时机。为此,曹参得到天下人称颂。
曹参死后一个月,历时三年建造的长安城也全部竣工。关于这项工程,前面我们说到过,长安城的别名“斗城”就是因为这次建造而得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长安城的建设主要发生在曹参担任相国期间,因此它应该算是曹参的政绩工程吧。总之,曹参为大汉王朝建立了不朽功勋。
现在,曹参死了,谁又能来担任相国这一重任呢?大家还记得吗?刘邦临死时,曾留下过遗言,说曹参死后,可以任用王陵或陈平。陈平这小子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关于王陵,之前也说到过几次,我们不妨再简单回顾一下。
王陵是刘邦的老乡,也是沛县人,而且是沛县的一个大豪强,早年势力非常大,刘邦那时还给他做过小弟。因此,刘邦起兵的时候,王陵迟迟不大情愿归顺。给自己曾经的小弟做小弟,确实是一件让人抹不开面子的事。
楚汉战争时期,王陵的老娘认为刘邦必成大事,坚持让王陵归附刘邦,并以死明志,结果被项羽给烹了。王陵报仇心切,从此开始死心塌地跟从刘邦平定天下。汉朝建立后,王陵因为跟雍齿关系很好,而雍齿和刘邦有仇,又加上王陵原本无意归附刘邦,所以受封较晚,最终被刘邦加封为安国侯。
尽管如此,刘邦对王陵还是比较器重的,否则不可能留下遗言,要吕雉重用他为相。
这也可能与王陵的秉性有关,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陵少文,任气,好直言。”也就是说,王陵这个人缺乏文化素养,爱意气用事,为人直爽。而刘邦最喜欢用这种秉性的人,比如“厚重少文”的周勃,也因此很被他看重。
刘邦认为,这样的人花花肠子少,比较忠诚。事实上,他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后来,王陵为刘汉政权挺身而出,抵制吕雉分封诸吕,虽然没有奏效,但总算不负刘邦所望,后面我们还会详细说到。
有刘邦的遗言在那里,吕雉和儿子刘盈一商量,决定拟用王陵或陈平为相。相国人选事关全局,但这唯一的名额究竟花落谁家呢?吕雉踌躇了两三个月,也没有下决心,这样一晃就到了惠帝六年。
一国之相,不好迟迟不定,否则国家那么多大事,谁来处理呢?最后,吕雉提议,废除相国名号,设立左右两个丞相:王陵担任右丞相;陈平担任左丞相。按照汉朝时的尊卑规定,右丞相比左丞相地位稍微高一些。所以王陵为主相,陈平为副相。
左右丞相确定后,也不知道谁提的建议,惠帝刘盈随即颁布了两个政策:一是,百姓可以花钱买爵位,这里的爵位不同于官位,是一种身份象征,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变相鼓励创富,让百姓既富且贵成了可能;二是,女孩子必须在十五岁至三十岁之间出嫁,否则罚款六百钱,这显然是在鼓励生育,目的是增加劳动力。这两项政策,总的来说,还是为了发展经济,休养生息。
新的政策刚刚颁布,两位丞相还在磨合之中,又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开国功臣一命呜呼了。那么,这位开国功臣又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