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泪露芍药

花卉中,芍药普及得最早。相传夏、商、周时,芍药花儿已遍开九州,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人人喜爱。要论芍药花开最出名的地方还数扬州,自广陵至姑苏数百里间,芍药园连绵不断。在花农的精心培育下,每逢芍药盛开之时,园园放彩,争奇斗艳,甚是好看。因此有“扬州芍药天下冠”的说法,也有人称芍药为扬花。

宋朝时候,也不知扬州的哪位太守,在扬州的禅智寺内建了个宽敞的芍药厅,举办万花会,每年暮春举行一次,供达官贵人观赏取乐。这一规定可苦了众花农。每逢万花会到来前,地方官吏为了讨好主子,到处搜觅佳品。凡有花圃的花农每年要向芍药厅进献十盆佳品芍药。

苏东坡是个能诗善文的大文人,文人们都爱赏花,他对扬州一年一度的万花会很向往。在吏部做官的一个朋友为了满足他的心愿,多方周旋,奏请皇上,就叫他出任扬州。

苏东坡出任扬州的消息一传出,扬州地方官为了讨得新任主子的欢心,别出心裁,要在芍药厅凑齐一万盆佳品。苏东坡到扬州时正值暮春,地方官花样百出:他们带轿夫出城迎候,苏东坡的轿子一到,便换轿夫,把苏东坡一直抬进禅智寺, 要在芍药厅中用花宴给苏东坡洗尘。

八抬大轿落在芍药厅前,苏东坡一出轿,在地方官的笑脸陪同下走进了芍药厅。好一个芍药厅啊! 一盆盆盛开的芍药分色摆放,每盆芍药都贴着花名。

苏东坡仔细地观赏着每盆芍药,黄的有御黄袍、金绣球;红的有旭日出海、绿野落霞;白的有一捧雪、清水泉……苏东坡一盆盆地品赏着,众官吏满脸堆笑地尾随着。苏东坡眼望着这许多芍药,总觉得花儿虽好,但耗费太大……

这时,忽见两个面露忧伤的姑娘,抬进了一盆别致的上品。万花会的主管忙走到苏东坡面前,殷勤地说:“太爷,品赏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盆,这盆绝品一到,正好成了名副其实的万花会。”

苏东坡信步走到那盆盖世无双的芍药跟前,只见那花红、黄、白三色相间,花姿艳丽,只是不见花名。奇怪的是,在那朵朵芍药上还挂着闪闪露珠。

此刻已过午时,哪来的露珠呢?苏东坡对那花瓣上的露珠看了又看,忽然心有所悟。他抬头微笑着说:“这盆佳品,真是扬州一绝,我要把它进献给皇上。皇上或赏官,或赏银,都归原主。不知这盆芍药的主人是谁?”

这时,州官、县官,还有那万花会的主管,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我家的。”

苏东坡说:“不要争,想必是州官大人的。我说州官大人啊,这花没贴花名,不知叫什么名字。”

州官说:“这这这,卑职才疏学浅,想不出贴切的名字,因此没有贴标。苏大人博学多才,还是劳烦大人给这三色芍药起个名吧。”

苏东坡说:“在这样的芍药面前,苏某也一样无能为力,想不出恰当的名字。有名也好,无名也罢,这芍药一贵三色相间,二贵晨露不消。如今州官大人当以花主身份启程进京,把这佳品进献万岁。我另写奏章,言明大人在扬州的政绩。”

那州官先是一喜,后听到“政绩”两字,感到不妙,趴在那盆花上仔细看看,那滴滴露珠好像是泪。忙笑着推辞说:“苏大人,要说这盆奇花,还是万花会主管送给我的,这功劳当归万花会主管,还是让万花会主管进京献花领赏去吧。”

万花会主管一听也感不妙,忙近前施了一礼说:“要说这盆花,还是知县大人献给万花会的,小人不敢冒功领赏,还是让知县大人进京献花领赏去吧。”

知县听罢,也感不妙,忙跪在苏东坡面前说:“小人更不敢冒名请功了,倘若有赏,还是让花农进京献花领赏去吧。”

于是,苏东坡让花农进见,进来的正是刚才献花的两姐妹。原来在禅智寺对面的望春园里住着一个姓花的花农,人称花翁。花翁无儿,只有一对双生女儿,因他爱花,就给大女儿起名芍红,二女儿起名芍蓝。

他父女三人终日以种花卖花为生。芍药花好,纯属单色,花翁想培育出一种复色芍药,就领着两个女儿下了三年苦功,才育出了这三色相间的芍药。

后来,有人上报知县,知县就责令他把这三色芍药献给万花会。花翁不愿,迟迟不献,知县就派衙役去到望春园,打得花翁卧床不起,又逼他的两个女儿立即把这盆三色芍药抬进芍药厅。双生姐妹无奈,只好抬来,满腹辛酸一路泪,点点滴在芍药上,因此芍药上出现了“露珠”。苏东坡和气地细细盘问两姐妹,终于查明了真情。

于是,苏东坡当厅判案,判罚州官、知县半年俸银给花翁治病养伤,又当众废除扬州一年一度的万花会,并让万花会主管立即把芍药厅中的各种上品送还原主。

然后,苏东坡问那双生姐妹这盆三色芍药叫什么名字。双生姐妹说:“爹爹给它起名叫宫锦红。”

苏东坡说:“你们姐妹把这盆宫锦红抬回去吧。”

双生姐妹向苏东坡拜了几拜说:“今逢青天大人,废除了万花会,解除了花农的疾苦,我们姐妹愿把这盆宫锦红献给大人,以表心意。”

苏东坡连声谢绝,那双生姐妹只是不依,万般无奈,苏东坡只好收下了。

苏东坡把那盆宫锦红带进了衙门,放在案头,起名叫“泪露芍药”。他用这泪露芍药劝诫自己,每当审理公案时常去想一想,生怕办事不慎,会给百姓带来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