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针对和谈相关准备(48)

赵佗原为秦朝将领,出身寒微,家世并不显赫。但他自小就怀有报国之志,立志要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年少时,赵佗就加入了秦军,在战火硝烟中摸爬滚打,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人。凭借过人的勇猛和军事才能,赵佗很快就被秦始皇嬴政器重,被任命为镇守南方百越地区的大军统帅。这一职务百越地区地处偏僻,瘴气肆虐,当地土著部落又凶悍难驯,是秦朝统一天下的最后一块蛮荒之地。如果无法彻底征服百越,秦朝就无法真正称霸天下,统一中原。虽然看似不太重要,但对于秦朝来说,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岗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赵佗与任嚣奉了秦始皇的命令,南下攻打百越。

秦始皇亲自挑选赵佗出任这一重任,希望他能以过人的军事才能,彻底平定百越,完成秦朝的伟大统一事业。赵佗上任后,果然施展出色。他首先改革了秦军的编制,增加了轻骑兵的比例,以适应百越地区的地形环境。同时,他还大量招降当地土著,编入秦军,利用他们对当地环境的熟悉,作为向导和侦查兵力。在战术上,赵佗也颇有创新。他采取"焚烧""围剿"的方式,先焚毁百越人的粮草和房屋,迫使他们无家可归,然后再对他们实施有步骤的围剿,最终彻底击溃。凭借这些创新的战术,赵佗在短短数年间,就一举平定了整个百越地区,为秦朝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秦始皇对赵佗的功绩赞赏有加,不仅重赏厚酬,还亲自为他题写"佗"字匾额,以示嘉奖。

从此,赵佗这个名字,在秦朝就响当当了。他不仅是秦朝的猛将,更是秦始皇最得力的干将。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赫赫有名的秦朝猛将,日后竟会有如此离奇的经历。秦朝统一六国后,朝政日渐腐败,加之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等人在关中首先打响了反秦战争的号角。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偏远的南方百越地区。作为秦朝派驻南方的最高军事统帅,赵佗对这一动荡局势了如指掌。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秦朝彻底覆亡,作为秦朝遗老的自己,定将遭到新朝的猜忌和排斥。于是,在秦二世胡亥继位的同年,赵佗就下定决心和中央决裂,割据一方,自立国家。汉元年(前206年)任嚣病亡,赵佗即向岭南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秦朝灭亡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南越国建立伊始,赵佗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藩属国。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高祖崩而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吕后七年(前181年),吕后发布对南越禁令,后赵佗称帝。文帝元年(前179年)后,吕后已崩,赵佗去帝号。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赵佗去世,时年已逾百岁,葬于番禺(今广州)。

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时,“一军塞镡城之岭(今越城岭一带),一军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带),一军处番禺之都(今广州),一军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军结馀干之水(今江西余干县一带)。”五十万秦军分五路,平均一路十万,其中“一军结馀干之水”与岭南地区无涉,可见用于岭南越地的秦军只有四十万。秦人南伐之初即占领番禺一带的广东地区并留军驻守,另外三十万秦军西赴广西地区与当地的越人作战,虽然击毙西瓯部落首领“译吁宋”,然而持续三年的征战却失败,连主将屠睢也在战争中被杀。秦对百越战争史料记载比较少,只有《淮南子》有少量记载,因秦末乱后南越便封锁了对中原的联系。随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个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委赵佗任龙川县令。赵佗上任后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极力安抚当地民众。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与岭南人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秦朝灭亡后,接着就是刘邦和项羽长达的四年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在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的谋划;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倚山临海(古代珠江河面宽阔,称为海),讲的是广州的山川地势。北控五岭,近扼三江;是广州的攻防要势。赵佗洞悉广州防御要领,为了防止北方战乱南延,加强对岭南的控制,严封五岭的四关,也就是横浦关、诓浦关、阳山关、湟溪关。同时断绝4条新道,就是江西入广东南雄一路,湖南入广东连州一路,湖南入广西贺县一路和湖南入广西静江一路。另外,赵佗还精心构筑了捍卫番禺的三道防线,分别为乐昌一仁化一南雄防线,英德一清远防线,石门要塞防线。北兵要逾五岭攻南越,不破这三道防线,是到不了番禺的。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以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当地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