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水上养鸭场投产后不久,制炭厂也投产,吕家堡有近百人在家门口挣工资。柴新科担任绿源制炭厂的厂长,李明进担任青龙养鸭场的场长,郭峰担任销售部经理。

第一批机制炭发出,陈浩问郭羡妮:“郭主任,咱们的机制炭利润是多少?”

郭羡妮说:“陈总,发出的150吨机制炭毛利不到50万元。”

“先给工人们发工资。”陈浩对郭羡妮说。

郭羡妮答道:“是,陈总。”

李明进问陈浩:“陈总,咱们养殖两万羽的养鸭场一年能够盈利多少?”

陈浩说:“当市场价格10元/斤,两万羽利润在120~140万左右,除去50万的养殖成本,总纯利润在70~90万左右。当鸭子市场价在5元/斤时,养殖收益不好。

鸭子养殖失败原因有很多,如没有合理规划养殖资金,养殖过程中出现资金问题。没有专业的养殖技术,养殖管理不善等都会导致养殖失败。”

年底吕家堡收入千万元,净利润248万元,吕方圆不知道该如何支配这笔资金,经过两委会协商以及陈浩建议,村里为全体村民缴了医保,共计支出16.835万元。

陈浩对吕方圆说:“吕书记,‘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委会办公条件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吕方圆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委会的形象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乡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的建设,包括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等方面。通过尊重群众意见,满足群众需求,建立新型干群关系,制定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来提升村委会的形象和威信。村委会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党的形象,而且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深厚感情与正确评价。”

李伟进说:“村委会的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形象。如果村委会干部能够真心为群众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反之,如果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公正、有私心,就会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村委会干部与群众走得最近,贴得最紧,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看法。因此村委会干部需要树立亲民形象,做好群众工作,以情动人,常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解决生产困难,做到哪里有危险、有困难,干部就先行。重视基层工作,特别是对基层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为他们创造好的政策环境,是事关党的威信的真正的“形象工程”。村委会的形象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树立党员干部形象,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了解村民,贴近民心;公正无私,树立榜样;持续学习不断创新’无论是普通干部还是领导,都需要记住这三句话。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村委会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陈浩说:“党群‘服务中心’应该成为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应该积淀和凝聚丰厚的精神财富,应该给党员群众创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生活,以此起到凝聚共识、凝聚人气、凝聚心力的作用。党群服务中心的软件也很重要,硬件只要有资金就可以解决,而软件单纯靠资金则无法提升,硬件建设只能保有现在,软件建设才能确保将来。”

吕方圆说:“抓好党群服务中心的软件建设是个命门,否则就很容易沦为‘空壳’。除了精神文明建设外,还有基础物理建设,老村委会办公室条件太差,可以考虑建设新办公室。”

“同意建设新党群服务中心。”与会者举手说。

建好投入使用的吕家堡党群服务中心,亲子活动中心还为居民提供半小时托儿服务,活动中心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区,还有党群服务大厅、社区学堂、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居民议事中心、革命历史和文化展览区、社工服务站等功能区,可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社区学堂可以开展知识讲座;文体活动室则为社区举办活动、排练舞蹈歌曲提供场地;居民议事中心成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积极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随着村党群服务中心不断完善,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了服务当地群众的主阵地。

“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这是村党支部书记吕方圆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表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的是全村居民,除了年轻人之外,还有许多年纪大的村民,他们不懂使用先进的电子设备、搞不清楚办事流程。这需要村“两委”干部提供贴心的服务,“把事情想到群众的心坎上”,帮助他们办理各种业务,才能让他们“不掉队”。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便民服务点”,整合民政、医保、税务等多个职能部门。由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担任“村级代办员”,以无偿代理、多级联动、全程代办的方式做好“一站式”服务。

“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党群服务中心就提供什么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开展实事惠民服务、志愿活动等,切实解决群众平时办事难、假期带娃难等问题,不断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的实体化功能,筑牢基层党建阵地,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服务当地群众的“大平台”,成为党员与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的“温馨家园”。

村广场健身器材的安装让村民们兴奋不已,村民们三三两两在亮化灯下拉家常、谈天说地,小孩子嬉戏打闹,一片欢声笑语。

“过去我们也想通过村民‘自筹’的方式来落实路灯安装工程,但村里人口少,资金缺口较大,现在装好了路灯,聚在一起聊天真热闹,也不用担心摸黑回家啦!”老书记高兴地说道。

“没有路灯,村民出行也很不安全,特别是视力不好的老人和调皮乱跑的小孩子。”吕方圆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让路灯亮起来这样的村民‘身边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展担当、善作为,让群众的心情靓起来我也有幸福感。”陈浩说。

吕家堡步入经济快车道后,陈浩默默地离开了云蒙山,在一个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落歇脚,不想房车在半山腰陷入泥窝。

陈浩看了看山顶的寨子,远看像一个巨大磨台上的石磨,然后沿着土路上山,进入寨子后他不禁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树下一个巨大编织布棚下坐着二十多个上课的孩子,他们的年龄在七至十岁之间,有的孩子光着脚丫。女老师身材干瘦,整个人没有一点青春少女该有的圆润与水灵,讲课时露出的那一口白得反光的牙齿显得格外突兀,但女老师胜在外形清秀,气质淳朴。

下课的时间到了,孩子们用天真的目光看着陈浩,陈浩的心在滴血,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孩子走进陈浩身边问:“大大,你是外村人?”

陈浩说:“嗯,我是过路的。”

女老师也过来问陈浩:“叔叔,您是不是需要帮忙?”

“是的,我的车陷进坑里了。”陈浩说完问女老师,“你能不能喊人帮助我推车。”

女老师答道:“可以。”

在女老师和孩子们以及村民们的帮助下,陈浩的福特房车驶出乱泥窝,他开到寨内一棵银杏树下停车熄火,从车里拿出糖果和香烟匀给孩子们和村民们。

陈浩询问女老师凌颖慧以后才知道,这个坐落于海拔不足百米磨盘山的村庄叫磨盘村,北面面积约百公顷的蜘蛛山是石质,山海拔约120米,土层仅厚一尺,200多公顷的山上植被稀少;西面的山叫白虎山,海拔110多米,因山体含白云母较多,白石嶙嶙形如伏虎,故名白虎山。

磨盘寨是先民们当年修筑的,这些住在寨子里的人全部是老人和留守儿童,虽然这里山地面积广阔,但是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村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为生,是典型的贫困山村。石寨银杏树高25米,胸围2.7米,相传为洪武年间先人栽植。

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产业结构单一,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形成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劳动力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医疗卫生条件差,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低保、医保等保障措施覆盖面窄,难以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该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很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不完善,也缺乏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有限,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陈浩问凌颖慧:“凌老师,村委会办公室怎么走?”

凌颖慧指着不远处坍塌的石头房子说:“那就是村委会办公室,隔壁是教室,大上月24号被雨一块淋倒了。”

“现在村委会在哪里办公?”陈浩又问凌颖慧。

凌颖慧说:“就在这树底下。”

“村支书是谁?”陈浩再问凌颖慧。

凌颖慧说:“村支书是我爸,与村主任去乡里了。”

陈浩看了看烈日晴空问凌颖慧:“你爸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凌颖慧说:“不知道,这些天为重建办教室和公室的事情,我爸他们去乡里‘求’救助款了,乡里以财政困难为由推拒拨款。”

“你打电话给你爸,说有人能够帮助村里搞到建设资金,让他回来面谈。”陈浩说。

凌颖慧面有难色地说:“叔叔,我没有电话。”

“我有。”陈浩把手机递给凌颖慧说。

凌颖慧拨通父亲的电话,简单明了地让父亲回来,随后把手机还给陈浩。

“你爸什么时候能够回来?”陈浩问凌颖慧。

凌颖慧说:“从乡里回来有20多里崎岖山路,骑摩托车最快也要一个小时才能够回到村里。”

“我等着。”陈浩说。

“放学了,高龙去找凌奶奶拎壶水来。”凌颖慧对大男孩说。

“好的,老师。”高龙答道。

“不用拎水,我车上有水。”陈浩说。

“高龙,那不用拎水了,你们回家吃饭去吧。”凌颖慧说。

“嗯。”高龙应了一声抱着板凳走了。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村支书凌兆磊与村主任石光荣风尘仆仆的回来,凌兆磊眉宇之间显现出一种深沉、干练而又略带忧愁的复杂神态,只有那种诚实的饱经忧患的庄稼人才有那种神态。

石光荣身材魁梧,头发黑黑的,脸色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像两颗闪烁着光芒的宝石。他穿着一身朴素的衣裳,但干净整洁,透露出一种卓尔不凡的气质。

凌颖慧对凌兆磊说:“爸,是这位叔叔找您。”

凌兆磊伸出手问陈浩:“领导,贵姓?”

陈浩握住凌兆磊的手说:“我不是领导,姓陈。”

“陈兄,有何指示?”凌兆磊又问陈浩。

陈浩说:“指示没有,孩子们‘孜孜不倦’地学习不容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不能因为钱而误了他们的的学业,我愿意为孩子们建设教室,希望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谢谢!谢谢!!”凌兆磊激动地握着陈浩的手说。

“为了孩子们我想尽快盖教室,希望村里派出能工巧匠。”陈浩说。

“村子里泥瓦匠多得很,不乏手艺好的人。”凌兆磊说。

“那就好,明天你们找人清理场地。”陈浩说。

“可以。”凌兆磊高兴地说。

陈浩看着倒塌的村委会办公室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到车里说。”

“行。”凌兆磊答道。

“凌书记,我的车里东西一应俱全,您给找一个勤快的女同志来做饭,待会我们边吃边谈。”陈浩对凌兆磊说。

“小慧,找王彩娥来做饭。”凌兆磊说。

“爸,我马上去叫婶子。”凌颖慧答道。

王彩娥是村里的一个寡妇,不仅长的年轻好看,还很会打扮,跟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妇女截然相反,厨艺在村里那是数一数二。她热爱生活,敢于做自己,脸上充满自信,眼睛里充满自信,生活中的琐事并没有打败她。

她的整个额头宽而且呈方正,甚至比男人的额头都宽,这种女人有很好的头脑,就算身边没有男人,事事也能处理得妥善。她是个守妇道有爱心的寡妇,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有孩子们的陪伴,对生活充满热情,生活的孤独并没有给她留下任何痕迹。

干净素洁的王彩娥上车后,先麻利地做了几个精致的小凉菜,让陈浩与凌兆磊等人喝酒,随后开始做她的拿手大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