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僧人圆固有些紧张,但还是定住心神,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大殿上香的香客中,有位老爷丢了枚玉扳指,当时有对母子离他最近,他言语有些污秽,惹得那妇人旧疾复发昏了过去,那少年气不过,与他动了手,如今师兄弟们已经赶了过去。”
朱棣在一旁听了个真切,暗道有戏看了。
对于佛法朱棣向来没什么敬意,刚才与宗延互相客套,也是为了想办法让道衍回京。
从那僧弥描述中,朱棣可以大致判断出事情两方的大致身份。
能戴得起玉扳指的,少说也是个有些财力的。
而那少年的母亲身有旧疾,想必是为祈福而来,家境应当好不到哪去。
两方身份之差,他倒想看看天界寺会如何处事。
很快,天界寺的僧人便将两方香客带至了禅房院落处。
朱棣跟着走到院内,才发现搀扶那妇人的乃是徐妙云。
朱高炽跟在身边,正对着朱棣眨巴着眼睛。
那少年则被几个僧人压着,而他们旁边站着一个正骂骂咧咧的中年男人,脸上还有着红痕,想必是那少年的杰作。
见此情景,朱棣还未说话,宗延的眼里就流出了几分尴尬。
“圆空、圆寂,谁让你们对香客无理的,还不松开那少年!”
两位僧人连忙松开制住少年的手,这才让他的身子伏了起来,露出了真容。
朱棣在看清那少年的脸后,不由得错愕了几息,这是……
“谁让你们松开这小贼的,他可是偷了我的玉扳指,你们知道多少钱吗?”
“你胡说!我和母亲潜心礼佛,压根没看到过你的东西,你出言不逊还血口喷人!”
朱棣见那中年男人聒噪的样子,刚还因见到故人的喜悦霎时被冲了个一干二净。
他直接走上去,一个巴掌甩在了男人脸上,对方被这一巴掌扇的有些发懵,反应过来后破口大骂,言语更加不堪入目。
朱棣眉头一皱,不想再脏了自己的手,朝身后的侍卫使了个眼色。
随着“啪!啪!”的巴掌声,朱棣走到徐妙云跟前,看了眼她搀扶着的妇人。
朱高炽看着侍卫教训那个男子,兴奋的说:“爹,刚刚我和娘祈福完准备来找你,就见这个人色眯眯的看着大婶,还出言调戏,你可千万别放过他!”
朱棣这才知道此事的隐秘,颇为不快的看了眼刚才报信的僧人。
随后他径直走到那中年男子跟前,看着他肿似猪头的脸颊。
“搜他的身!”
很快,侍卫便从对方的怀中搜出了一个带着裂纹的玉扳指。
这情况,朱棣哪还有不懂,这男子的玉扳指恐怕早有问题,专门用以讹人用的。
他也没再与此人废话,直接命侍卫将其带大理寺。
随后,朱棣跟宗延又要了一处厢房,以供那妇人休养。
安顿好妇人后,朱棣又差人回自己府上,将楼英请来。
厢房内,朱棣拦住了少年想要拜谢的举动,善意的笑了笑。
看着对方十几岁那稚嫩的脸庞,朱棣心中一顿唏嘘。
在进入天界寺之前,他就在疑似在人流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时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让朱棣见到了对方。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称为大明三杨的杨士奇!
算算年纪,对方现在才不过十五岁,没想到能在这遇上,也是一件妙事。
见杨士奇有些不自在,朱棣恍然大笑,知道自己的反应有些明显了。
收起感慨的目光,朱棣开口说:“你母亲的身体不宜走动,还要再养几天,你在京师可有认识的人?”
杨士奇摇了摇头,“学子杨士奇,是江西吉安府人士,在九江府德安县游学,这次来京本是带母寻医,求完医后母亲便想来天界寺礼佛一番,本打算礼完佛后便动身回乡,谁料遭了这事。”
说罢,他还是朝朱棣及徐妙云拜了一拜。
“还未请教恩人名讳,待将母亲送回乡后,杨士奇定前来报恩!”
听他这么一说,朱棣来了兴致,他倒是差点忘了,杨士奇的祖籍就在江西。
朱棣摸了摸下巴,眼里闪出莫名的光芒,看的杨士奇心头一紧。
虽然很不礼貌,但少年杨士奇怎么觉得眼前这个恩人神戳戳的?
“亲自来报恩就不必了,不过我倒还真有件事,如果你愿意,可以一试。”
杨士奇神色一正:“救母之恩杨士奇铭记于心,还请恩人示下。”
“等回府之后再与你细说吧,正好你母亲的身体需要休养,一并住进我府邸吧。”
朱棣顺水推舟,干脆再卖杨士奇一个人情,这小子他知根知底的很,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又恰好碰到,正好先调教调教。
耽搁了这么好一会,天界寺准备的素斋早就凉了,朱棣也没浪费,差人去热了热,然后又多添了几份。
众人吃个饭的功夫,楼英也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
听闻这妇人要去燕王府小住两日,楼英也没急着开方子,施了几针让妇人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随后小心翼翼的送上了马车。
来时人是这么多,走的时候还多了几人,朱棣也没含糊,问天界寺要了辆马车,刚好供他、楼英和杨士奇使用。
一路上,朱棣借着机会考校了一番杨士奇的学问,发现十五岁的他除了策论方面有些稚嫩外,其他学问都有着远超常人的水准。
这下同坐在一起的楼英也有了爱才之心,他虽是医者,但却是易医双修,这段时间正忙着完成一本著作,正是闲不住的时候。
于是他又接过话茬,和杨士奇聊了起来。
一直到马车停在燕王府前,楼英还有些意犹未尽。
杨士奇早年丧父,继父也早早离世,虽然家境孤贫,但学习却很勤奋。
为补贴家用,在学问小成后,他便四处游学,一边感受各地风土,结交能人志士,一边授徒,以补贴家用。
因此,杨士奇与人交谈时,常常能展现出不符合他这个年龄的学识,这也是楼英欣赏他的原因。
见楼英那副样子,朱棣升起几分警惕之意。
“可别让这老头把杨士奇拐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