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自是无不应允,他也想知道李成桂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哈哈,殿下爽气,既然是比试,外臣还想加个彩头。”
朱棣眼中精光一闪。
“哦?你想要什么?”
李成桂却卖起了关子,先说起了自己的筹码。
“若是殿下赢了,此次高丽带来的六千匹战马尽数赠予大明,我还会在回国后,另外奉上四千匹战马!”
“若是我赢了,想请殿下答应我一个小小的要求,当然,绝对不会让殿下为难。”
朱棣闻言眼前一亮,明朝战马奇缺,这一万匹战马对现在的大明来说,足以组建近一万余人,共两个卫所的骑兵。
李成桂深知大明的痛点,筹码极具诱惑力,让朱棣难以拒绝。
而且他也隐隐猜出了李成桂的目的。
二人心照不宣,将猎场一划为二,各自带队深入猎场进行狩猎。
待到太阳快要落山之时,朱棣率领护卫,带着狩到的猎物率先回返,不多时,李成桂也带着一队亲兵回到了起点。
盘点过后,朱棣以一头野鹿之差,赢下了李成桂。
李成桂丝毫不见失望,反而豪爽的称赞起朱棣。
朱棣心知他有话要说,于是只留了两个护卫,命其他人将猎物送至皇宫,权当给老朱打个牙祭。
李成桂也识趣的命亲兵带着李秀智回会同馆,自己孤身一人留了下来。
猎场上的闲杂人等已经退去,朱棣这才不紧不慢的问起李成桂的目的。
李成桂却耍起了滑头,将话题转到大明的对外战争上。
“殿下拒马河之战大挫北元,想必横扫漠北指日可待,不过外臣听说,大明南面,还有着元朝的余孽动乱?”
李成桂说的模棱两可,似是好奇,但朱棣知晓对方说的乃是云南的叛乱。
按照朱元璋的打算,原本是要在今年年中平叛云南,彻底收复此地。
可现在沐英却带着陕西方面的明军在漠北草原上征讨,力图将漠北上残余的青壮兵力一网打尽。
朱元璋最好分路作战,所以沐英所率兵马也都是分为几路。
这种情况下,朝廷不宜在此时再向云南出兵,免得劳累百姓。
李成桂隐晦的提起这个,就是想给朱棣一种危机感。
但朱棣却不吃这一套,不就是制造危机感吗,他还会画大饼呢!
“李使臣说云南啊,好说,想必使臣也知晓我大明火器之威,不瞒你说,我正着手制造新式火器。”
“威力较之前的火器来说,少说也有十几倍的增幅,届时,云南、辽东,都只不过是囊中之物罢了。”
提到火器,朱棣面带自信,彷佛将云南和辽东的纳哈出视为虫蚁一般。
这一下可就把李成桂搞的不自信了。
自从大明推出一系列改革和政策,蒸蒸日上时,不仅北元注意到了,就连李成桂也时刻关注着。
在得知北元十九万大军入关后,他本以为会是乃儿不花名满草原之战。
可却没想到却是大明的王爷,燕王朱棣的一举成名。
以一万多兵力,逆伐北元中军,鏖战近两个时辰,斩敌数万并配合明军一举击溃了北元大军。
其实这战绩说白了,在古今战役中,也就占据了一个勇武之名。
可问题是,燕王不仅勇武过人,引起大明日渐昌盛的数道政令,个个都与燕王朱棣有关。
两者叠加,这就不得不让李成桂重视起朱棣。
大明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是个文武双全,才德兼备的能人。
更重要的是,朱棣才二十出头,年龄是他极大的优势。
所以北元兵败以后,李成桂便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这个想法在明朝派出使者,要求收购高丽战马之后,终于被李成桂决定了下来。
于是他主动请缨,要求带领使团入明朝朝贡。
高丽国王也怕啊,生怕大明收拾完北元之后就该收拾他了。
于是对于李成桂的请求是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并放权由他挑选使团人选。
既然都这样了,李成桂索性一口气将使团的人全换成了自己的,又在四千战马的基础上,从自己的财产中抠出了两千战马。
而他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和朱棣达成同盟。
可听朱棣的意思,大明的新火器如果真能造出来,那岂不是没他什么事了?
不过谈判讲究的无非就是个唬弄,谁先开口,谁就失去了主动权。李成桂也没立马相信。
朱棣一直看着李成桂的神情,知道这大饼画的还不够彻底,当即道:
“你不信啊?等我造出大火炮收拾完纳哈出那家伙,顺带着拉着火炮去高丽走一圈,让你长长眼。”
“......”
李成桂沉默片刻,朱棣说的真切,饶是他不信,心中也忍不住有几分好奇。
其实他在进入大明境内后,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也清楚了流言非虚。
大明不同于刚刚建立那般样子,现在的大明像是一头正在飞速生长的猛虎,一旦獠牙尖锐,便会横扫天下。
而造成这只幼虎快速成长的关键,便是燕王朱棣。
所以在来时,他便已经做好了低人一头的准备,原本的不甘心,在见到朱棣后,也在慢慢消散。
所以犹豫几息后,他也没再拐弯抹角,干脆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我想与大明合盟。”
朱棣淡然一笑,心道终于来了。
“合盟?你,还是高丽?”
李成桂没有半分犹豫,“只代表我个人,与大明合盟!”
朱棣漫不经心的道:“李使臣莫不是在拿我逗趣,莫说你是高丽的完山府院君,就是高丽国王来了,也不够资格说要与我大明合盟。”
李成桂没有因为朱棣的不屑而恼怒,反而严肃的说出了自己的筹码。
“我麾下有两万高丽骑兵、一万步卒,他们只听命于我。”
朱棣也不复刚才的谈笑风生,开始严肃起来。
听到李成桂的话,朱棣忍不住暗暗惊讶。
高丽不过弹丸小国,举国之力恐怕也只能凑出十万出头的兵力。
可李成桂却自述,手下三万人完全忠心于他,并且还有着两万骑兵。
这可占了高丽近四分之一的兵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