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婴儿的养育和早教宜忌

1~2个月婴儿养护宜忌

YES宜关注婴儿的体重变化

体重是身体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重量的总和,是反映近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尤其在婴儿期,体重对判断生长发育是否良好特别重要。

正常情况下,婴儿期前3个月体重增长速度最快,3个月末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与后9个月的增加值几乎相等;1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2岁时增至出生时的4倍,2岁后体重增长比较稳定,一直到青春前期。

计算儿童用药量和液体用量时可参照以下公式:

公式1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千克)

7~12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6×0.7(千克)+(月龄-6)×0.3(千克)

2岁~青春前期体重(千克)=年龄(岁)×2(千克)+8(千克)

公式2

3~12个月体重(千克)=[年龄(月)+9]÷2

1~6岁体重(千克)=年龄(岁)×2+8

同龄儿童体重的个体差异较大,其波动范围可在±10%。

YES宜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这个月,婴儿开始显示昼夜规律,晚上睡眠时间可延长为4~5小时,白天觉醒时间逐渐有规律。

睡眠质量的好坏对婴儿的健康影响很大。睡眠质量好是指能按时入睡、按时醒,睡够应睡的时间,睡得深沉,睡醒后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为此从小就要养成不抱、不拍、按时、自然入睡的好习惯。

1.睡眠环境应安静、舒适

婴儿的卧室要空气新鲜,温暖季节可开窗睡,冬季睡前也要进行通风换气,寒冷新鲜的空气是最好的催眠剂。为新生儿创造一个睡眠的气氛也很重要,当婴儿将要上床入睡时电视的声音要放小一些,灯光也要暗一些,白天应挂上窗帘,大人的说话声应尽可能放低;婴儿睡觉的屋内空气保持清新,被褥枕要干净舒适,与季节相符合,特别是要注意被子不要太厚,避免婴儿有燥热的感觉。

2.睡前不要让婴儿过度兴奋

快到睡眠的时间就要使婴儿安静下来,这样他才能逐渐有睡意。因此在睡前半小时应让他自己安静地玩一会儿,使其情绪平静下来。

YES宜做好预防接种前的准备

1.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卡

预防接种的各种疫苗都有不同的规定,有了预防接种卡,每次接种后都有明确的记录,可以防止漏种和重复接种,也便于计算接种间隔。此外,儿童患病时预防接种证还可供医生参考,有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治。

2.预防接种前最好测测体温

婴儿体温正常才能进行疫苗接种,而且正常预防接种后部分婴儿可有轻度发热,但这种发热与疾病引起的发热处理方法不同。如果预防接种前不给婴儿测量体温,预防接种后出现发热就不易查找原因。因为婴儿不会用语言表达感受,有低热时仍可照常玩耍,不测体温,有发热容易被父母所忽视。

3.注意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可减少预防接种后的细菌感染机会。预防接种后一般24小时内不再清洗局部皮肤。因此,最好在预防接种前洗澡、换内衣。

4.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婴儿在空腹、饥饿和过度疲劳时不宜接受预防接种,应该在进食休息后再接种,这样可减少晕针和低血糖反应。

5.不要同时使用抗生素

目前使用的预防接种疫苗一般都是减毒活疫苗和细菌病毒的灭活死疫苗。从理论上讲,抗生素对病毒性疫苗或细菌死疫苗都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可以同时使用抗生素。因为一般的病毒疫苗,特别是一些半抗原疫苗,对抗生素是没有反应的。但从另一角度看,疫苗作为外来的抗原,接种后机体要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才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抗生素是杀菌剂,对机体的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预防接种期间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对活疫苗。如果在预防接种期间有必须使用抗生素的病症时,最好推迟1~2周再进行预防接种。

YES宜正确处理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部分婴儿在接种疫苗后12~24小时,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少数婴儿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接种局部出现硬结。全身反应主要是发热,多数为低热(38℃以下),部分婴儿在发热同时伴有头疼、乏力和周身不适,个别婴儿可伴有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通常在2~3天自行消失,无须特殊处理。只是在此期间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

1.过敏性皮疹

过敏性皮疹多发生于既往有过敏史的儿童,目前使用的几种疫苗都有可能发生过敏性皮疹。一般在预防接种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皮疹可多种多样,其中以充血性皮疹最多见,大小不等,浅红色或深红色,压之退色。斑疹或丘疹均可见,严重时可融合成片。不需要特殊处理,一般可在1~3天自行消退。较重的过敏性皮疹需马上就医。

2.局部红肿

预防接种后发生局部红肿是由于个体差异发生的一种局部特异性反应,多见于过敏体质的婴儿。预防注射后2~24小时局部发生红肿,表皮充血,水肿明显,范围逐渐扩大,严重者可蔓延至整个上臂或整个臀部。个别婴儿有局部发痒、麻木感,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过敏性皮疹。小婴儿可表现烦躁、哭闹、不爱吃奶。多数红肿在2~3天趋于固定,范围不再扩大。3~7天红肿逐渐消退,且消退后局部无异常痕迹。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反应较严重如婴儿烦躁、哭闹较重者,应马上就医处理。

3.局部化脓

预防接种后发生局部化脓,多数是由于污染造成的,如疫苗在分装过程中污染了其他化脓菌,或疫苗的包装瓶破裂污染,或疫苗开启后被污染,或由于注射器材及局部皮肤消毒不严格等因素造成污染;另有一小部分属非污染造成,见于注射吸附疫苗后。

临床表现为:预防接种后2~3天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部分婴儿可同时伴有发热、头疼、乏力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1周后炎症趋于局限,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部硬结,以后逐渐软化,形成脓肿,轻压局部有波动感。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注射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化脓感染的初期局部有红、肿、热、痛表现,此时不宜做热敷,一般先观察不处理,如局部红肿明显可用湿毛巾冷敷。伴有全身症状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局部脓肿形成后,如无破溃,禁忌切开排脓。如脓肿已破溃或发生蔓延感染,则需就医处理。

4.无菌性脓肿

无菌性脓肿是指非注射污染造成的化脓感染,多发生于注射吸附剂疫苗后(如百白破三联疫苗、百白破二联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是由于注射部位不正确,或注射过浅,或注射剂量过大,或使用疫苗前未充分摇匀等因素所致。

无菌性脓肿一般在注射1周左右局部出现硬结,可有肿胀、疼痛,但炎症反应不剧烈。持续2~3周后局部硬肿可以液化变软,表面轻压有波动感。轻者可自原注射针孔流出略带淡黄色的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脓肿并破溃。

无菌性脓肿一般不需要抗菌治疗,多数可于脓肿形成后由医生用无菌注射器抽脓,切忌切开排脓。少数严重者脓肿有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伴有间隔空腔,则需要由医生切开引流,必要时需外科清创处理。如有继发感染应送医治疗。

YES宜正确看待婴儿囟门的大小

囟门是婴儿两顶骨和两额骨交接而形成的缝隙,是颅骨生长发育的标志之一。囟门的大小和胎儿发育有关,出生时囟门过大、过小都不能作为疾病的唯一诊断标准,重要的是婴儿出生后头围的生长速度。不论囟门大小,出生后随着月龄增长,头围与该月龄组头围平均值的大小相当即是正常的。若出生时囟门小,每月测量头围又增长缓慢,囟门6个月以内闭合,尤其在4个月以内闭合者,头围又明显小于平均值的可能是小头畸形。若出生时头围过大,囟门3厘米~5厘米或更大,需要每日测量。如果头围超过正常生长速度,要进一步做头颅B超,检查是否有脑积水。

囟门是观察某些疾病的窗口,但也不能孤立地把囟门大小作为诊断的唯一手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常情况下,婴儿囟门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有病。例如,一个婴儿的囟门大于3厘米,观察时囟门处“呼嗒呼嗒”地跳动着,触摸囟门有搏动感,囟门处搏动感是小血管搏动所致,因此不属异常。若出生时囟门小于0.8厘米,但头围生长速度正常,这也不是疾病。出生时囟门虽小或囟门在6个月几乎闭合的婴儿,只要头围生长速度正常,也不能认为是疾病,但要定期测量头围。若婴儿发热伴有精神不振或烦躁、皮疹等,且触摸囟门时有紧张感、张力高或有搏动感,意味着可能有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表示病情严重;若伴有腹泻,稀水样便,囟门比平常低平或凹陷,可能有脱水。

NO!忌把婴儿的手包起来

手的技巧与大脑的发育相关,是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大约有20万脑神经细胞主宰手的神经韧带、关节和肌肉的活动,所以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孩子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都有不同的手技巧表现:如3个月时发现自己的手,开始在胸前玩手,能抓住放入手中的玩具;5个月时能主动够取吊起的小球;6~7个月时会转手;8~9个月时会用食指、拇指捏取;到了10个月,会用左、右手各抓取一小块积木,双手互相敲击积木;1岁前后学会从形板取下形块而后安上;1岁半前后学会摆套叠玩具;2岁前后学习穿珠子和翻书页;3岁前后学会使用剪刀和简单折纸等。按时让孩子进行练习,手会越练越灵活;反之,手的技巧就会赶不上正常水平。

有些家长害怕婴儿会抓破脸而留疤痕,用手套把婴儿的小手包起来,使婴儿丧失了动手练习的机会。我国多数家庭都用筷子吃饭,许多孩子在刚会自己吃饭时就想学家长那样用筷子,这是练习手精细技巧的好机会,应当予以鼓励,但有不少家庭会迟至3~4岁才许可孩子用筷子。更多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动用刀剪,这会剥夺孩子使用工具的机会。此外,日常生活中如穿衣、解系扣子、扫地、收拾屋子、帮厨等,如果让孩子参与都能锻炼手的技巧。如果家长样样包办代替,孩子的手就会因缺乏锻炼而显得笨拙。给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才能使其小手灵巧。

NO!忌衣服穿得太多

婴儿穿多少衣服要看季节及室内温度,根据天气冷暖、室内温度变化加减衣服。在冬季或天凉时,有些家长怕婴儿冷或着凉,总觉得婴儿穿得少,常常给婴儿穿得又多、盖得又厚。其实婴儿比成人活动多,全身及四肢都在不停地运动,吃奶对婴儿来说就是在运动和劳动,如果穿多了就容易出汗。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一个人衣服穿多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和劳动,一定会全身出汗,一旦遇到天气凉的时候很容易着凉感冒。婴儿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当婴儿穿得多、出汗多时,如果给婴儿换衣服或尿布时不注意保暖,很容易使婴儿着凉感冒。夏天有些婴儿穿得也很多,捂得婴儿面部出现汗疱疹,重者全身出现汗疱疹或脓疱疹。那么,婴儿到底应该穿多少衣服合适呢?一般来说,平时婴儿穿的衣服应和成人一样,甚至还可少穿一件。但带婴儿外出、让婴儿坐在童车里、婴儿活动量减少或不活动时就要加衣服,避免婴儿受凉感冒。

NO!忌给6个月以内的婴儿用防晒品

婴幼儿的皮肤黑色素生成少,相对的保护作用也小,易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伤害。但婴幼儿皮肤肤脂较多,容易吸收过敏物质,导致过敏。6个月以内的婴儿使用防晒品时一定要慎重,最好不要轻易使用。尽量采用遮挡方式防晒,如果一定要使用防晒品,也只能在小范围的皮肤,如脸和脖子上应涂抹较少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