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应了一声,目光却透过白玉扳指,缓缓放大观察范围,仔细打量起这头游空鲲。
只见那游空鲲身形巨大,浑身散发着淡淡的蓝光,鱼鳍宽大有力,轻轻摆动间,便能带起阵阵气流。
“当真是不错的灵兽。”
林轩心中暗自赞叹。
“若是能够拿来代步,想必极为不错。”
自己那用来代步的毛驴,在这游空鲲的对比下,显得那般平平无奇,瞬间就不香了。
只是,白玉扳指有着限制,无法收纳拥有灵智的活物。
最多也就只能收纳些灵药、灵果之类。
想要让云洛将这游空鲲打包送来,那自是痴心妄想,根本行不通。
况且,云洛如今还未曾修炼,他手中的副戒空间太过狭小,根本无法容纳游空鲲那庞大的肉身。
就在林轩思忖之际,云洛已然进到了一个房间之内,顺利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这房间面积不大,略显局促,中间稳稳地摆着一个桌子,周围分布着四个座位。
在和房门相对的方向,一扇窗户豁然开朗,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而云洛的座位靠近窗户,本是个观景的好位置,却见已有一个女孩静静地坐在那里。
那女孩身着一袭粉色的罗裙,裙摆随风轻轻摇曳,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
腰间系着一条淡紫色的丝带,更显纤细柔弱。
她的头发如黑色的绸缎般顺滑,用一根精致的玉簪挽起,几缕发丝垂落在脸颊两侧,衬得小脸愈发精致。
此时,却是在专注地望着窗外的风景。
“你好,这是我的座位。”
云洛礼貌地开口说道。
那女孩听到声音,回过头来,微微一愣。
刹那间,她的小脸涨得通红,仿若天边的云霞,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只得连忙起身,略带羞涩地让开。
原来那女孩原本的位置,就在云洛的旁边,只是不靠窗户。
云洛性子本就开朗,见此情形,也不拘谨,脸上扬起灿烂笑容,主动与女孩攀谈起来。
言语间,得知她名叫庄琪,来自红雾岛。
红雾岛相较金鹤岛略大几分,却也属小型岛屿。
岛上独有的灵兽红雾精甚是奇特,没有固定形态,身躯由云雾缭绕凝聚而成,似真似幻。
二人相谈甚欢,欢声笑语回荡在这狭小空间。
此时,游空鲲庞大的身躯缓缓浮空,朝着东边前行。
其游弋之时,周围气流涌动,似有灵韵相随。
倚窗而望,只见窗外白云悠悠,仿若触手可及,远处天空与云海交融,景色壮丽非凡。
……
半月之后。
柳州,秋华山。
林轩骑着毛驴缓缓行至一处山间村落。
只见他翻身下驴,拦住一位正要扛着锄头去田里劳作的乡人,和声问道:
“老乡,秋华山所在何处?”
那乡人抬眼瞧见林轩一副道人打扮,身姿挺拔,气质出尘,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之意。
于是,他赶忙放下锄头,恭敬地抬手一指:“道长,那座山便是秋华山了。”
林轩瞥了一眼,微微点头,又接着问道:“老乡可曾听闻过伏龙观吗?”
乡人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缓缓摇了摇头。
林轩见状,也不懊恼,谢过老乡后,便朝着秋华山的方向骑驴而去。
历经近一个月的功夫,林轩如今终是抵达了秋华山。
据空明老道所言,伏龙观就在这秋华山中。
此刻望着眼前的山峦,林轩心中暗自思忖,自己应该离目标不远了。
但,当他站在山脚下,仔细打量着秋华山之时,却是并未察觉到丝毫灵韵。
虽说如今正值末法之世,灵气断绝乃是世间常态。
可修行中人所居之地,无论如何也该残留几分灵韵才是。
就如那禾山道总坛,周围阴气弥漫,满是阴煞之气。
而玉露观上空,终年香火萦绕。
可眼前的秋华山,却是平淡无奇,仿若一座寻常荒山。
“倘若伏龙观真在此地,或许已然传承断绝了。”
林轩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忧虑。
但他很快收敛心思,振作精神,继续向着秋华山深处探寻。
天色渐暗,就在夜幕即将降临之时,林轩终于在山林间寻到了一处破落的道观。
此处殿宇数量着实不少,往昔想必也曾辉煌一时,可如今却皆已是破败不堪。
残垣断壁随处可见,似是许久都未曾有人打理。
林轩抬头望去,只见那高悬的牌匾之上,尚能模糊地看到“伏龙观”三个大字。
虽是历经风雨侵蚀,却仍旧透着一股往昔的威严。
林轩轻轻跃下毛驴,牵着缰绳,缓缓走入观内。
果不其然,道观内一片幽寂空荡,杂草丛生,蛛网横陈。
“道统断绝……”
林轩望着眼前的衰败景象,轻叹一声,透着一股落寞与惋惜。
不过,林轩并未因此气馁。
即便道统断绝,亦是有着机会留下传承。
于是,他抖擞精神,在这破落的道观内四处仔细探寻起来。
经过林轩一番悉心探查,他发现此地的破落,并非遭遇突然的劫难所致。
观内种种迹象表明,在彻底衰败之前,似乎仍是有人在精心打理。
好似居住之人早已做好了离去的准备,不少贵重的物品皆已被收拾妥当,仅留下一些不便携带之物。
待林轩踱步至藏书楼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中一喜。
只见此处仍是摆放着众多书册。
虽说,有些已是出现破损,纸张泛黄,字迹略显模糊,但粗略估计,最多也就是历经了几十年的光阴。
尚不至于腐朽到无法查看的地步。
林轩当即掐诀施法,只见灵光闪烁间,藏书楼内的灰尘蛛网瞬间被清理得一干二净。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心境,随后开始逐本浏览这些珍贵的书册。
时光匆匆,几日之后。
林轩将最后一本书册缓缓收入到了储物空间内。
经过这段时日的阅读,他对伏龙观没落的缘由已然有了几分了解。
据书中所载,这伏龙观传承的乃是地仙道统。
其“伏龙”之名,并非如常人所理解的那般是降伏蛟龙之意,实则是指迁移龙脉、地脉、灵脉之流高深术法。
地仙一脉的修士,在炼气境界之前,需要挑选一处灵地,依靠特定的法门,凭借自身真气进行炼化。
一旦炼化成功,便能自如地操控灵地范围内的天地灵气。
于灵地之中,可谓是同境之内难逢敌手。
待到修行至炼虚境界时,那灵地便会逐步化作灵境,渐渐与天地分离。
若能更进一步,渡劫成功,使得灵境成功化为福地,便能有望证得真仙道果,羽化飞升。
可惜,时运不济,如今正值末法之世,天地间灵地难寻,灵气匮乏。
这对于地仙一脉的修士而言,无疑是最为不利的局面。
没有灵脉,地仙一脉的修士,无法炼化灵地,突破到炼气境界。
相较于其他路数而言,最为窘迫。
在大梁晏平七年,也就是六十多年前。
伏龙观末代观主心怀壮志,试图培育灵脉,以挽道统于危亡之际。
最终却是功败垂成。
伏龙观末代观主终是心如死灰,遣散弟子,于观内坐化。
自此,伏龙观道统,便是彻底断绝,只留下这满院的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