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的争端愈演愈烈,何一鸣却依然从容不迫。这种淡然并非源自漠视,而是因为他早已习惯了在多重身份中找到平衡。他并不是那种事必躬亲的公司管理者,而是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研究成果,通过入股的形式掌控了公司的一部分核心话语权,而公司的日常运营,早已有专人负责。
几年前,何一鸣通过多年科研积累,研发出了一套先进的材料力学分析软件,这一成果不仅获得了多项专利,更被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后来,国内一家新兴高科技企业慧达科技主动找上门,提出用股份换取这项技术的合作协议。
彼时的何一鸣,正处于事业的瓶颈期。他既渴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实际应用,又希望借助企业的平台获得更多资源支持。经过多次谈判,他同意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成为慧达科技的股东,同时保留部分专利的学术使用权。
慧达科技在短短几年内飞速发展,最终成功上市,而何一鸣的股份也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然而,他从未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纯粹的商人。在公司的日常运作中,他选择全权委托给职业经理人团队,而自己则专注于科研与教学。
“老何,你这公司上市了,怎么还这么拼?换了我,早躺平了!”学院里的同事有时会开玩笑道。
何一鸣总是笑着回答:“科研这条路上,躺平就是倒退。我做这件事,不只是为了钱,更是为了心中的那点理想。”
事实上,他与慧达科技有着明确的分工。公司的研发部门会定期与他进行技术沟通,但具体的管理事务,他很少过问。相比之下,他更看重的是如何将自己的研究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价值。他深知,技术入股的优势在于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学术,而不是被公司的日常事务牵绊。
这一天,他在办公室内接到了慧达科技CEO高翔的电话。
“何总,最近公司在开发新的材料性能优化软件,我们研发团队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有空来公司开个研讨会吗?”高翔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恭敬。
何一鸣点点头,拿出手机看了看日程安排,说道:“后天我可以过去一趟,不过时间有限,咱们尽量高效点。”
“没问题,何总。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技术支撑,我们都很期待您的建议。”
挂断电话后,何一鸣陷入了片刻的沉思。身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他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早已超越了很多同龄人。然而,他心中依然清楚,自己真正的热爱依然在实验室里、在课堂上、在那些未解之谜的学术领域中。
他的选择或许看似矛盾:明明拥有远离学术纷争、专注享受生活的资本,却依然投入时间与精力在学院和博士后流动站之间奔波。但何一鸣明白,金钱只是手段,而学术与科技才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可以暂时将公司事务交给高翔,却无法割舍那份推动科学进步的使命感。
学院的风波还在继续,而公司对他的依赖也在增加。但在何一鸣心中,二者并不矛盾。他清楚,只有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让公司立于不败之地;而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也让他能更安心地追求科研梦想。
这份平衡,正是他面对外界质疑时最有力的回击。他不是谁的附庸,也不需要谁的恩赐。他脚踏实地,既仰望星空,也关注眼前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