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巴黎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发展起了规模不小的定居点,但是在此后的1000年里,它都没有受宠过。国王们更愿意住在巴黎附近的琅城奥尔良、默伦等城市。
巴黎的风采是从12世纪开始展现的。这时期也正是卡佩王朝走向强盛时期,而巴黎地位的上升,也正是与这个不断壮大的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巴黎的不断发展,宗教在巴黎规模也不断扩大。说到法国的基督教,马丁对法国的基督教化影响很大,他创建了法国最早的一批修道院。直到法国的墨洛文王朝的国王克洛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后,确立了基督教在法国的推行与传教。经过随后的加洛林王朝和卡佩王朝对基督教的传承,逐渐促使了法国的基督教化。最初基督教在法国,一个城市教区中建有一座教堂,并由主教居住和对信徒的洗礼、婚礼、葬礼和弥撒等宗教活动,称这种教堂为主教座堂。后来随着教区的扩大,城市里逐渐增建起若干教堂,以每个教堂为中心又可分为若干个堂区,由主教任命的神父负责,在乡村里也设有堂区神父。他们为信徒提供祷告和高解等宗教服务。
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巴黎北郊的圣德尼修道院。圣德尼修道院用尖券解决了提高拱顶高度带来的压力难题,还安装了彩色玻璃窗。这些技术为许多教堂所模仿。尤其是在法兰西岛及其周边一带,代表哥特式的三角形在巴黎附近特别密集。
最知名的哥特式教堂当属位于巴黎市中心,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主体部分建于1163至1250年间。巴黎圣母院旧址为罗马式建筑,后在苏利当选巴黎主教后,重修了巴黎圣母院,并于1345年建成。路易七世在巴黎建设的巴黎圣母院,将哥特式风格推向了极致,为法国赢得了国际声誉。而巴黎圣母院崇高的声望更多还是由于雨果笔下的描写。为巴黎赢得声誉的还有路易九世资助创办的索邦大学,从此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汇集到这里,使大学周围的地方形成了“拉丁区”。
腓力二世为巴黎建起了城墙,并且在面向英格兰的地方建造了一处要塞,即后来的卢浮宫。有了城墙以后,巴黎就成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首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大上升,因为城墙也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到14世纪查理五世在位时,为了更好地应对百年战争,又增加了一道城墙,这道城墙的最东端也建了一个堡垒,即后来的巴士底狱。
14、15世纪期间,法国国王们又不再青睐巴黎,更喜欢到卢瓦尔河谷的城堡中去生活。但是进入17世纪以后,巴黎与法国王室再也没有分开过,成为波旁王朝的国王们展现个人权威、炫耀自己功绩的场所。
亨利四世在巴黎修建了许多项目,他想要通过建筑、雕像和辉煌的城市来彰显他的权力。他在卢浮宫与杜伊勒里宫之间增建了一条长廊,卢浮宫从过去的碉堡演变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符号,并且一直到路易十四时代都不断地被修整、美化,象征着君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历代国王也都在这里存放收藏品,逐渐形成了一座艺术宝库。亨利四世主持了著名的新桥的修建,桥的中间竖起了他的青铜骑像,他还修建了王室广场(即后来的孚日广场),这是一个封闭性的意大利式广场,周围的房屋建好之后就很快被贵族们抢购而空。
路易十四比谁都更了解建筑与权力的关系,而且他的臣仆科尔伯也时刻提醒他利用建筑来表现王权的伟大。于是路易十四重修了卢浮宫,建造了很多广场,其中最著名的是路易大帝广场(后来的旺多姆广场)和胜利广场,两个广场中心都树立起他的雕像。他在巴黎北部地区还修建了两座凯旋门,其中一座圣德尼凯旋门,至今还在。此外,路易十四还在城墙之外修建了林萌大道,供人们闲暇游玩,荣军院、天文台、法兰西学院等建筑也都建立起来,衬托处国王的绝对权力。这些纪念碑式的建筑使巴黎成为法国风格新古典主义的典范。
路易十四在巴黎以外还修建了凡尔赛宫,在晚年迁到了凡尔赛宫。这对巴黎而言是个噩耗,失去了国王厚爱的首都在面对凡尔赛宫的辉煌时,略显凄凉,因为所有贵族也都自愿或被迫地搬到了凡尔赛宫。然而,巴黎并没有被遗忘,启蒙时代的文化中心仍然是在巴黎,沙龙、咖啡馆等新设施则为巴黎增添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很多启蒙运动的文人、学者经常聚会交谈,而沙龙、咖啡馆,以及一些社团、俱乐部组织就成为这些文人学者碰头和聚会的场所。最初是一些贵妇举办的沙龙,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提携赫赫有名的文人,并且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而使这些文人更加出名。譬如乔芙兰夫人之于伏尔泰、孟德斯鸠,华伦夫人之于卢梭,等等。
随后,奥斯曼对巴黎城区进行了改造,扩建了里沃利大道、赛巴斯托波尔大道和圣米歇尔大道等几条主要的道路,并使它们穿过市中心成为连通东西和南北的大动脉。虽然道路的扩建破坏了不少巴黎的传统街区,但便利了巴黎市区的人群和商业流通,也极大改善了城市的交通和卫生状况。
奥斯曼提倡“美化巴黎”,在市内多处设置了育植园作为林萌大道的配套工程,以供应所需的大量树木,还增加了两座城市森林:万森森林和布洛涅森林。巴黎由此成为“绿色城市”。奥斯曼期间为道路提供并修建的路灯、公测、长椅、遮蓬、凉亭、垃圾箱、喷泉式饮水器等,另外,公共厕所、商品亭、书报亭也被建立起来供应路人之需。城市里还设立了一批给路面自动洒水的设置,有利于城市保持清洁,这些匠心独运的城市景观既方便了行人,也给巴黎披上了现代的外衣。
《巴黎印象》总体上概述了巴黎的市容,与城市底蕴,囊括所见所闻,也掺杂些个人的体会,算得上巴黎历史知识点总结。我们已到剑桥,Adrein安顿在校外,安好,不必操心,祝顺!
维克多·圣托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