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元门风
- 肉身成圣,从流民开始
- 痫鱼
- 2084字
- 2025-02-05 00:01:26
轻飘飘的一声落下,元启的心却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锤了一下。
自己此前筹谋的一切,似乎都能用得上了。
但如果可以,他真不希望用上那些。
以那样的代价换取一个让大玄浴火重生的机会,真的值么?
而同样寒心的,还有下首一众臣子。
关勇本就算得上边境派和武将派的代表人物,这样的人,在真相尚未披露之前,便被玄帝三言两语打入叛军的行列。
剩下的武将和边境派官员,心中会作何感想?
而京城派的臣子们,能站在这金殿中的,也没有傻子。
陛下今日能这样对关勇,明日会不会这样对他们?
虽然大多数人也并没有为国赴死的觉悟就是。
这场朝会时间很短,寅时二刻开始的朝会,卯时便结束了。
皇宫之内禁止喧哗,同样禁止交头接耳,这是写在明面上的规定——不过大臣们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偶尔小声交谈两句,禁卫们也不会多说什么,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散朝之后,众臣走出皇宫的这一段路,原本是有些热闹的。
可今日,众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遵守规定,安安静静的,连结伴而行的都没有,纷纷低着头,心思沉重,脚步飞快地往外面走,仿佛在逃离皇宫一般。
相府。
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早在大门口等着,管家几次劝说他进去等,男人都未曾挪一挪脚步。
相府收到消息的速度不比皇宫慢,更何况,破云城应该发生什么,他比其他人都要清楚。
元文山披着大氅,深秋的风一过,带起一大片梧桐叶,他下意识搓了搓手,往掌心哈了一口热气。
做完这个动作,他才反应过来,自己身为四品武者,早已不惧寒暑才对,刚才为何会感觉到冷?
不多时,一辆低调的马车稳稳驶来,见到马车,他快步走上前,等在马车边上。
“父亲。”
“咳咳,咳咳咳……”
车厢内传来一阵持续时间很长的咳嗽声,直到自己的气息梳理得差不多了,元启这才慢悠悠地从里面钻出来,缓缓摆了摆手,“进去说。”
“是。”
元文山强按住内心的焦躁,走上前,将老人的手臂搀扶住,脚步始终跟在元启后面,一步一步地走进相府。
关上大门,元文山这才开口询问:“父亲,破云城的事,陛下他……”
“唉。”
元启一句话没说,一声叹息,足以说明一切。
元文山的情绪低落下来,黯然道:“我真为关勇不值,我其实去年就就曾暗示过他,可他似乎没懂我的意思……”
他的情绪起伏很快,此时又瞬间激动起来,险些没压住自己的嗓音,大声道:“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为他战死的价值?!”
“慎言!”
元启训斥完,又猛烈咳嗽两声,缓缓道:“大玄,毕竟还是他的大玄,这样的话,以后莫要说了。”
“是。”
元启又道:“关勇看似鲁莽无脑,实则心眼多得很,你此前与他只有儿时的交情,此去破云城,他给你的感觉是否不一样了?”
元文山不可置否地点了点头,别的不说,就冲关勇第一眼见到李云生,就能在心中安排好后续一切这件事,元文山便自认不及他多矣。
元启道:“所以呵,战场是个很磨炼人的地方,我将你送去破云城,除却为计划做准备外,也有此原因。”
二人说着,慢慢走到后堂,自有下人端来两杯茶,一清一浓,二人各自一杯,分坐两侧。
元启慢慢品了一口清茶,道:“人常说,这所饮之物,往往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你随我,喜欢喝茶,可对茶的选择又与我有所不同,你的茶很浓。”
元文山不语,只是默默呷了一口杯中浓茶,茶的气味几乎完全掩盖他的鼻腔,似乎被这样浓郁的气味包裹,能让他少一分出卖挚友的心虚。
元启呵呵笑着:“我以前就觉得你做事优柔寡断,本想着多跟关勇待一待,能改改你这温吞的性子,未曾想,回来后你喝的茶竟然更浓郁了。”
话虽如此,他语气中却没有什么责怪的意思,毕竟元文山把任务完成得很好,除了——
“若我不把你调回来,是不是还准备留在破云城,再磨一磨关勇?”
元文山不语。
“哼。”元启冷哼一声,“下一次行动,你便不用去了,老实在家待着便是。你不如你儿子多矣。”
元文山不回答,算是默许,转移话题道:“父亲,孩儿见您从马车下来时多有不时,是不是该与陛下说说,免去您的早朝?”
元启冷笑:“若是以前的陛下,我还真就可以耍耍性子,可如今?咱们毕竟要做一些事情的,老夫还是乖乖待在他眼皮子底下为好。”
“上次明州叛乱,陛下便隐隐有把矛头指向我元氏的趋势了。”
正说话间,便听门外传来一阵车轮声,有小厮来报:“老爷,少爷,小少爷回来了。”
“凌峰?”
元文山疑惑,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皱,“他此时不应该在渊明么,为何突然回来,也没跟家里说一声。”
说着,他站起身,对元启拱手道:“父亲,我出去看看。”
元启摆手道:“去吧,我这身子骨经不起折腾,便不动了。”
片刻后,一道装束整齐,走路生风的人影走进来,元凌峰换了一身干练的黑金卷云纹长袍,袖口用护臂扎了,踩着一双玄色翘头步云履,时常披散在脑后的长发也高高束起。
元文山拖沓着脚步跟从后面跟上来,坐上侧位。
元凌峰则向二人行了一礼,高声道:“孩儿元凌峰,见过父亲,见过祖父!”
元启顿时眉开眼笑,似乎见到孙儿,他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元文山问道:“孩儿,你此时应该在渊明书院求学,为何突然回来了?”
元凌峰淡淡一笑,挺直身子,一手置于胸前,一手藏于后背,坦然道:“孩儿以为,书院中的典籍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便与院长说了一声,将剩下一部分未看完的典籍带回来,届时再细细阅读。”
“至于学院……呵,至少现在为止,并无一人有资格与我交手,待着也是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