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成长
- 南明隆武帝:群友在现代支援我
- 召弓
- 2482字
- 2025-02-03 00:20:50
一小队精锐自青州府乘船南下前往扬州。
另一边的成都,已经步入正轨。
大明宝钞畅通无阻,往来行商虽有担心,但在离去时,确定能将赚来的宝钞全部换成货物,也就安心了。
在此期间,手头宽裕的士兵们大肆消费,也是将当地的经济推上一个小高潮。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原本已经歇业、逃亡的各种楼子,又开了起来,茶楼、酒楼、还有有颜色的楼。
士兵们有钱换新衣、穿新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促成这一切的两位国姓爷,自然而然的就收获了人心。
在兵卒们的眼中,其实没有太多的大是大非,谁给他们钱,他们就为谁卖命。
茶楼听曲的朱成功俯瞰着这座逐渐复苏的城市。
看着穿行在街道上的兵卒,不由的就想到了唐朝。
大唐本不该那么快就灭亡的。
始作俑者就是出了个蠢皇帝。
那位皇帝让各地将领在当地征收银钱,发军饷。
然后就养出了一堆尾大不掉的反王。
“陛下圣明啊。”
这一起手,就将张献忠征税发军饷的权力给剥夺了。
至此军心向明不向西,大西王已然名存实亡。
“陛下自然是圣明的。”啃了一嘴油的狗蛋在咽下去一口肉后不忘跟着夸赞。
朱成功收回目光,看着面前这个毫无形象,抓了满手油,又吃了满脸油污的家伙,顿觉头疼。
“姑娘,帮打盆水来。”
在旁侍奉的琵琶女一呆,如果换一桌客人她可能要坚持一下——自己只卖艺不卖力,但她忍住了。
面前的这位并未点她,是楼主几乎跪着乞求,才让这二人允许她来侍奉,以表孝敬。
放下琵琶,行了个万福。
门开了又关,琵琶女化身劳役,去打水去了。
“你能不能吃有吃相?”
“吃相?啃猪蹄不用手?难道用筷子夹啊?”
“那你不能不吃猪蹄?”
“猪蹄这么好吃,为何不吃?”
这道理是讲不通了,朱成功选择闭嘴。
很快,水打来了。
琵琶曲继续。
待酒足饭饱,朱成功在桌子上留下银钱,起身离去。
“军爷,这钱不能收……”
“不收这家店就关门吧。”
琵琶女面色一白,就要吓哭。
朱成功继续道:“这话你转告给掌柜,掌柜就不会为难你了。”
琵琶女这下缓了心神。
狗蛋忍不住埋怨:“你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看把仙女姐姐都吓到了。”
琵琶女娇羞。
朱成功无语。
离了茶楼,走在大街上。
假期得闲的士兵们一一上前行礼,或是站岗在一边,保持行礼,直至两人消失在视野中。
开始的时候,朱成功还会劝阻下,不必这样,假期好好玩儿就行,但士兵们就是想敬礼,就是想表达自己的敬意,就和某只犟种的狗一般,难以教化,朱成功就闭嘴了。
尽快叫了辆马车,如此才没引发更大的议论声。
至于两人的专属马车,那也是不能坐的,因为效果和两人走在大街上一样。
马车上。
“陛下来信,问你学习的怎么样了,过几日可能要将你派到西安去,执行同样的命令。”
朱成功看着四仰八叉倒在马车角落里的某只涨肚狗,眼中充满了不信任,还有担忧。
“学啥?”
好家伙,一句话险些让朱成功直接掏枪。
四目相对下,迟缓的某人“哦!”了一声,无所谓的道:“哎呀,不就是训练军队,让军队心向陛下而不是……西安的是谁?”
“吴三桂。”
“对,吴三桂。”狗蛋接着说道:“再就是让大明宝钞重新流通,数人头,收田,放田,都明白着呢,错不了。”
真明白吗?
这只狗这么吊儿郎当的样子……国姓爷很担心。
“你确定?”
“确定!多大点事啊。”
“那如果出了岔子呢?”
“那……我就直接把吴三桂崩了,一了百了。”
好家伙,这还真是干脆直接啊。
朱成功略思索,点了点头:“也好,反正陛下没说不能杀。”
原本朱成功还打算实在不行就留狗看家,他去西安,有狗蛋这句话,想来事情就是再糟糕,只要吴三桂一死,吴三桂的势力也就解体了,因此,也不是太糟糕。
“那我就给陛下回信了,说你可以胜任。”
“回吧回吧。”
信鸽自成都飞回青州府。
朱律健看过国姓爷的信,脸上挂上满意的笑容。
信上写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仿照成都。
方案二:方案一失败,直接对吴三桂进行斩首。
“嗯,不错,感觉可行。”
信上还汇报了狗蛋近期完成的课业——读了什么书,会写多少个字。
进步显著。
下一步计划,朱律健打算在各地开设免费成人学校,对全民进行基础的扫盲工作。
等这些人有点文化了,尝到了文化的甜头,才能推行成体系,从娃娃抓起的学校。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全民开智,而不是让世家大族进行知识垄断。
再拆开一封信。
这信装在信封里,是骑马的信使带回来的。
信上情报:猛火油的来路断了,因为战乱,先前找到猛火油的那家人死绝了。
猛火油,也就是石油。
要想骑摩托车征战四方、扩大版图,就不能没有油啊。
朱律健想到陕西榆林的那处易开采的油田。
吴三桂的地盘他必须尽快拿下来,开采是需要时间的,此事宜早不宜迟。
摆驾工厂。
滚烫的钢水正在浇筑蒸汽机需要的各种零件。
蒸汽机的原理很简单——烧开水。
煤炭发电厂乃至于高逼格的核电站发电的原理都是烧开水。
“进度怎么样了?有遇到困难吗?”
“回陛下,目前一切顺利,有失败的烧熔重铸下也就好了。”
朱律健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搞蒸汽机倒不是想开煤炭发电厂,一个水库发电厂就已经能发出多的用不完的电,还不需要破坏环境,没有再开煤炭发电厂的道理。
他想做的是将蒸汽机与纺织厂联动,这样女工下班的时候,纺织厂自己也能运作起来。
到时候白天升级、检修,晚上工作。
等技术成熟,女工下岗时,成人学校差不多也要开了,正好无缝衔接,去上学,丰富知识,技工转型。
这是有关纺织厂的前期构想,等铜矿、铁矿产量上来了,就木改铁(纺织机),汽改电,直接从蒸汽时代跳到电气时代。
看着堆放在一边的蒸汽机的零件,朱律健的思绪也随着发散了出去。
如果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搞不到大量的石油,那要不要试试蒸汽动力的车?火车?
那得把铁矿的产量搞上去。
怎么提高铁矿的产量呢?
寻找铁矿的步骤可以省略,老家那边有现场的作业可以抄。
有矿,那就只差人力了。
或者他可以想办法将工具也升级下。
还有就是解决运输的问题。
修路、造车?造挖掘机?造铲车?造电钻?或者蒸汽钻?
工业大明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啊。
朱律健突然发愁。
另一边,多尔衮也在犯愁。
计划已经执行了,但效果远没达到预期啊——无人拜访,无人投效。
仿佛,那边的人根本不在乎弘光帝的即位。
“报!”
军报送来,打开一看。
东三府的密探汇报,发现大量的棉花种植区域。
“本王知道了!他想冬天起兵!呵!我满人出生在白山黑水间,选在冬天决战,真是愚蠢!”
多尔衮发誓,他要在这个冬天,拿回属于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