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臣愿为陛下赴死

水电站。

两两一组,将没电的电池送来,再将充满电的背回去——五公里越野跑加五公里常规跑,这训练强度,这也就天天有鱼有肉能顶得住,否则都得下去见太奶。

郑鸿逵将电池背在背上。

背着空电池跑来的一边平复着呼吸,一边帮助同伴检查电池的牢固性,还有方向是否偏斜——这电池是有正反的,如果背反了,里面的液体流出来,溅到身上,那人就废了。

“好了,走吧。”

郑鸿逵也调整好呼吸,气沉丹田,一较劲儿,就奔跑了起来。

在心中锁定目的地,郑鸿逵的意识便自由的发散了起来。

他还记得刚入军营时的意气风发,想要一雪前耻,誓要一路立功,重新登顶,成为郑侯,乃至郑公。

然而……来了后他才知道想要在这里出头有多难。

经过他数月的观察,他已经摸清了这里的结构。

这座军营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据说是三百人的建制,后来被陛下派往各地,只剩一百。

这些人的建制叫做火箭军,是最初跟着陛下的老人。

他们在淮黄河段击沉了清兵百艘战船,虏获火炮无数。

又先后登陆东三府与天津,可谓是战功卓著。

然而,就算这样,他们也依然只是火箭军的士兵。

唯一不同的是,伍长、百夫长、千夫长的前头多了个神勇的称号,叫神勇伍长、神勇百夫长、神勇千夫长。

总结来说就是满载荣誉,但依然还是兵,没有贵族头衔。

想到自己过去只是押宝押中了,就成了郑侯,那是何等的幸运。

这些人,每一个的功劳,都有吊打他的资格。

他虽然随军与王守仁、大侄子一起收复了几地,可那是陛下的军队先打到青州府引的敌军回援,才有的功劳。

硬碰硬的结果他也看到了,在徐州城外,他的人被那个豪格砍瓜切菜,直接打穿了。

是,他们是水师,上岸了施展不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可败了就是败了。

所以啊,和那些人相比,他的功劳比萤火亮不了多少。

当然,他也知晓了其他的事。

比如火箭军为何叫火箭军,那是可以飞翔的炮,就和烟花似的。

还有,最新款的火铳——栓动式毛瑟步枪。

整个新兵营轮流在靶场练枪,他打了好几次了。

他至今忘不了第一次摸到那枪时的震撼与兴奋。

他也在那一刻便确信,清兵在陛下的面前已经不算什么。

只要陛下想,失地随时可以收服。

也从那一刻开始,他心中的骄傲,他所有的锋芒,全都老实的收拢了回去,不再有自命不凡的狂妄想法。

同时,也在心里偷偷告诫自己,永远不能站在陛下的对立面。

新兵营的另一部分,是一万名陛下自天津招来的大小伙子们。

他们不论出身,都是正值大好年华,年轻、英勇,以追随陛下为荣的一股精锐。

同时,他们也有军功在身,击败多铎围城的军队,更是擒获了多铎。

他?他在这里算哪根葱啊。

想在这里出头,难啊,难难难。

“武进士郑鸿逵何在!”

一匹快马在郑鸿逵的面前勒停。

“郑鸿逵在此,找俺何事!”

翻身下马,一身阳刚之气,虎目含威的少年郎将缰绳递到郑鸿逵的手上。

“陛下宣你,后面的路程我代你跑完,你速速前往,不要让陛下久等。”

陛下宣他?

郑鸿逵平静的心湖骤然间卷起层层波澜。

他上一次这般按耐不住激动时还是赢得武进士的受封都指挥使的时候。

“喏!”

解下身上的电池,郑鸿逵利落的翻身上马。

再看向已经背起电池的那位少年,郑鸿逵不由的笑了,“若是喜事,回来请你们喝酒。”

背上电池的士兵已经执行完陛下的任务,那死板的面孔也活泛了起来,不忘为弟兄们顺杆儿敲竹杠道:“那可是要去千金楼喝才够劲儿。”

“就去千金楼!驾!”

会是喜事吗?

传唤他的士兵宣他的时候提到了武进士,这也是他比其他士兵唯一出彩的地方。

来到新兵营后他从未炫耀自己过去的身份。

有带兵经验的他深知有时候比其他人优秀也是一种“罪”,特别是在一个新的环境,是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

所以,这称号只能是陛下宣他的时候说的。

陛下……要启用他?

心有期待便生无限的纠结、踌躇与惶恐。

郑鸿逵只觉这马跑的太快,他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便已经到了。

“罪臣郑鸿逵叩见陛下!”

进来时好像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郑鸿逵想着,目光却没有斜视,静静的盯着地面,等待着陛下的指令。

“平身,听说你在新兵营表现不错,不骄不躁,靶场射击更是得过几次十环?”

郑鸿逵心中狂喜,整个人的血液、意识在这一刻都通畅了不少。

“罪臣惶恐,臣得闻陛下枪枪能命中靶心,与陛下相比,臣实在不值一哂。”

起身后郑鸿逵这才看出那道熟悉的身影是谁,黄宗羲。

此人志大才疏,竟想废除八股文,那八股文被皇权奉为圭臬,怎可轻易废除,也难怪屡屡落第,陛下宣他来是作何?问罪吗?

此人才学虽有离经叛道之嫌,却也是个忠心之人,如若陛下问他该如何处置,他当如何?

“爱卿也不必自谦,昔日的郑侯,如今的兵中的小卒,地位差距之巨朕还是知晓的,你能宠辱不惊,重新来过,朕心甚慰,朕这里有个戴罪立功的差事,这差事不是什么肥差、美差,所行所到将得罪数不尽的人,爱卿可愿赴险?”

机会!

郑鸿逵再难掩心中激动。

叩首道:“臣愿为陛下赴死!”

很好,很有精神。

要找一个有武力,又读过书,又懂些军略,有带兵经验的人实在是难。

朱律健想过让郑鸿逵去把小成功换回来,让小成功主持这件事,但此行多凶险,得罪人不说,事后也有可能被暗害,他可舍不得。

而郑鸿逵,就很合适。

首先他是戴罪之身,其次他还是小成功的四叔,是长辈。

这样的身份下,多承担一些风险,就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