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加码抽奖
- 挂科了,系统成了我的学习监工
- 魔术师曌灵
- 2059字
- 2024-12-09 09:00:03
不知不觉间,勤学点已经累积到了100点。
此时不抽!更待何时!
只是抽奖前,徐凌先跑到水池边呼哧呼哧地洗了一把脸。
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听说的抽奖小妙招。
脸上的水都没有擦干,徐凌就点开了学霸抽奖池。
巨大的浮空转盘,在徐凌的面前转了起来。
看着里面散发着金光的格子,徐凌望眼欲穿。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徐凌心一横,点击了加码,输入了他的全身家当——20励志点。
抽奖!
“叮叮叮叮叮……”
转盘飞速转了起来,耀眼的金光晃得徐凌睁不开眼。
“停!”
“叮——叮——”
指针立刻慢了下来,靠着惯性继续转动。
终于,在徐凌满怀期待地注视中,指针停在了一个发着光的格子上。
“叮!”
“恭喜宿主,抽中中级学霸道具盲盒。”
“是否打开!”
“打开!”徐凌迫不及待地喊道。
中级道具啊!不知道是什么。
“咔!”
盲盒开了,一时间光芒大作。
片刻后,徐凌看清楚了里面的东西——思维突破胶囊!
把它拿在手上,徐凌仔细地端详起来。
看起来跟平常的胶囊没两样,而且啥都没有,没有包装,甚至说明都没有。
妥妥的三无产品!
但徐凌没有犹豫,仰着头,立即将它吞下,连水都没喝。
……
吃了胶囊,而且数学也升到了lv.1。
然而,徐凌一直心心念念的思维突破胶囊和数学的lv.1好像没有给徐凌带来什么质的变化。
只是偶尔在做题的时候徐凌能感受到那稍纵即逝的灵感。
任务没有刷新,徐凌的生活再次回归了平静。
只是徐凌不知道的是,他的论文在学院报的编辑组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
“老刘,你快来看看,看看这篇文章的证明过程!”
“什么文章啊?老许啊,看稿子多少年了,学院报里能有什么文章让你这么大惊小怪的。”
老刘摆了摆手,有些不以为然。
“这篇文章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法?”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小初值全局解!”
“不就是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吗?等等!你说什么!小初值全局解!”
老刘不再淡定了,眼睛瞪得老大,看向老许。
老许肯定地点了点头。
老刘和老许都是物理学院的老教师,一个叫刘春林一个叫许文渊,平时工作清闲,就兼职审稿人。
“这存在性的证明漂亮啊!”刘春林不由得称赞道。
“这唯一性的证明也很了不得啊!”许文渊附和道。
终于,两人看完了稿子,神色充满了震惊。
“怎么样?正确吗?”刘春林问了问。
“如果我没眼拙的话,应该没错!”许文渊重重地点了点头。
“要不再确认一下?”
“也好!”
两人再看了一遍,神色有些郑重了。
“真没问题了?”
“没问题!”
只是让两人疑惑不解的是,这样一个突破性的研究怎么就发在了学院报上。
这不妥妥的高射炮打蚊子吗!
“看看作者是谁?”刘春林提醒道。
许文渊赶忙把文件翻到顶部,“这徐凌是谁?学生吗?没听过啊!”
刘春林接过话来:“这个张勇杰我知道,是数学系的老师,我给他打个电话问问,怎么能这么儿戏!”
“嘟嘟嘟”
电话被接通了。
“是张勇杰,张老师吗?”
“是的,你是?”
“我是物理学院报编辑组的刘春林。对于张老师最近投过来的稿子,有一些疑问。”
“稿子?什么稿子?”张勇杰很是疑惑。
“就那个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全局解的稿子,你不清楚吗?”
“啊?我没发过啊?等等!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是不是还有个署名是徐凌?”张勇杰恍然大悟。
“嗯!是有一个徐凌。”
“那是我的一个学生,之前跟他讨论了一下唯一性的问题,但是我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发了,还发在学院报上,他也没跟我说啊!”
张勇杰也有些哭笑不得。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刘春林和许文渊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没有把那篇文章放在第二天的报纸上。
而是和张勇杰商议,让他去找徐凌,跟他说明情况,带他换一个更加权威的刊物上发表。
张勇杰自然是欣然同意。
……
第二天,早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张勇杰的线性代数课。
徐凌提前十分钟来到了教室,让他惊讶的是,张勇杰也在教室等着了。
他不都喜欢卡着上课铃声进教室吗?
有些疑惑,但徐凌也没多想,往自己经常坐的座位走去。
不料,张勇杰却喊住了他:“小徐同学,你过来一下。”
嗯?喊我干嘛?论文吗?
徐凌走到张勇杰面前,疑惑地问道:“张老师?什么事?”
“是这样的,你的论文是不是已经发了,发在了物理学院报上。”张勇杰缓缓开口。
“嗯,是的。”徐凌点了点头。
“学院报不准备刊登你的文章。”张勇杰卖了个关子。
“啊?怎么会这样!我的证明有问题吗?”徐凌有些不知所措。
“当然不是!是你的文章太好了!发在学院报上太浪费了!”
“哦,那就好,那接下来怎么办?”徐凌送了一口气,还有些受宠若惊,接着问道。
张勇杰的语气却有些责怪:“现在知道问我了?当初发的时候怎么不问我,我不是说了可以帮你改了吗?”
“一时心血来潮嘛。”徐凌挠了挠头,尴尬地回答道。
“哈哈,没关系。接下来,你把你的文章给我,我给你参谋一下,听编辑老师说,你的证明过程很精彩,但是写论文的腔调还有些稚嫩。我看完了,再给你推荐投稿的刊物。”张勇杰的语气有些认真。
徐凌也不矫情,重重点了点头。
“把我电话记一下,136……,然后准备上课吧。”张勇杰补充道。
坐在位子上,回想起张勇杰对他说的话,徐凌才意识到自己是有多冒失,一篇论文,没搞清楚价值就说发就发。
科研的道路上,自己还是个小麻雀啊!
接下来的时间里,论文交给了张勇杰,徐凌也没有闲着,而是不断地在网上搜集资料,找到合适自己这篇论文投稿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