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倾囊相授
- 红楼从落第秀才到盖世人皇
- 我爱紫鹃
- 4033字
- 2025-01-23 14:22:41
翌日。
这天清晨,贾芸早晨洗漱吃过早饭后,就身着夏天的衣服,来到了林如海处,打算看看林如海的病情如何了。
之前在没有抵达扬州之前,贾芸就时刻关心着林如海的病情,生怕这林如海撑不住,突然就暴毙而亡。
若是如此,岂不是林黛玉又要为父亲守孝三年,三年之内不可成婚?
三年又三年,人生苦短,尤其是对于封建时代的古人来说,这宝贵的三年时间可值钱得很,万金不换。
所以,今日贾芸打算前去为林如海看病,也拉进一番彼此之间的翁婿之情。
不多时,贾芸就来到林如海的书房,见到了正在处理公务的林如海。
此刻的林如海也抬起头来,看见从外面走进来的贾芸,脸色发白,时不时的还咳嗽一两声:“咳咳!你今儿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快坐,快坐。”
下一刻,就见到贾芸走过去,说:“听闻岳父大人身染恶疾,健康有碍,小婿特来为岳丈大人瞧病。”
林如海的病情虽是对外保密,但对内的人来说,则是瞒不住的。
无论是下面的丫鬟管家,还是林黛玉等人,他们都对林如海的病情十分上心,并不希望林如海就此一病不起,甚至是过早的离去。
林如海见贾芸是过来探病的,遂叹息道:“我这病症也非是这一两日,许久都不见好转,算是老毛病了。”
“这次我从宫中特意为您请来了一位宫廷御医,兴许能有好转。”贾芸说着。
宫廷御医的治病手段自当高明,手段也非凡,毕竟,为宫中的皇帝贵妃们看病,治不好是要杀头的。
皇帝迁怒之下,诛杀九族也是常有的事情。
因此,宫廷御医但凡能活得长久之人,还真的不能够说他们是不学无术的废物饭桶,亦或者说是混吃等死的庸人,至少也是有几分本事在身上的。
当然更多的是贾芸要学习医术方面的知识,需要一个引路人,正好可以借着为林如海看病的由头,请这位宫廷御医随行,一边儿南下扬州,一边儿就在路途当中学习精妙医术,好将来实在不行,自己亲自上阵,准叫这林如海身上百病俱消,健康长寿。
面对着这位贤女婿的好意,林如海不能没有感慨,目光略微一凝,表示感谢:“有劳你挂心了。只是我这病症乃是绝症,以前也曾请过宫廷御医,以及民间的一些名医神医前来为我看病,但都是回天乏术,没个结果。”
对于自己的病情,林如海是心知肚明,没有任何人比他自己更关心自己的病情。
可这个时代的医学还是比较落后的,面对着林如海的疾病,也是难以治愈。
多次看病失败之后,林如海也就心灰意冷,不再有更多的想法,这才将林黛玉送去了京城外祖母家中居住,也好为将来自己亡故后,给林黛玉留条退路。
不然的话,这百万家业,仅凭林黛玉这么一个弱女子,根本就守不住的。
听闻林如海的话语,就在这时,贾芸忍不住又劝说林如海,道:“还是再看看,万一能治呢?此事万不可病忌讳医,恐拖延下去,病入膏肓,真就落得个神仙难救。”
说罢,贾芸就看向身旁的人,吩咐一声:“去。去将与我一道入府的王太医给请过来,就说我请他过来为岳父治病。”
伺候在旁边的小厮也不敢废话,忙是点头下去喊人去了。
林如海则是轻叹一声,并不阻拦,这多少都是贾芸这个女婿的一番心意,况且又都是为自己好,实是不能够不领情的。
因瞧小厮离去,林如海这才看向贾芸,就忍不住问道:“贤婿,你如今身居何职?”
贾芸倒也没有隐瞒:“我现今担任京都宣抚使,负责管理京城附近的治安等问题。”
林如海点点头,也是认可贾芸现在的官爵职位,亦知贾芸是一个有能耐的人。
随后,林如海又问:“这官场上面的道理却不与读书干系。圣贤书是拿来给人看的,却不可当真。还有这人情世故....”
作为探花郎的林如海,他对于这为官之道,多年积累下来,也是颇有心得体悟。
如今见到贾芸过来,林如海打算将自己的为官学问,全盘传授给贾芸,也希望贾芸将来能够更进一步,维持富贵基业,不教他女儿林黛玉将来嫁过去之后,跟着吃亏上当,缺少了富贵衣食。
贾芸认真聆听林如海传授的为官学问,听到精彩处更是连连点头,就忍不住笑道:“岳父,你这番学问却是比我二爷爷的为官学问要厉害得多,难怪岳父大人你能够坐在如今这个位置上,非是他人之功,乃是岳父之能也。”
说着,也是顺带手吹捧了一番林如海,立刻引来了林如海的关注,摇头:“官场里面当官,最重要的乃是体悟上意,尤其是陛下的心意。”
“若是能够得到陛下的恩宠,必定权势滔天,权倾朝野。”
“可若是惹怒了陛下,不仅仅自己的脑袋难保,就连九族亲眷也是难以幸免于难。”
林如海继续说着。
封建社会当官,王法,王法,就是皇家的法。
皇帝的青睐与否,将会直接决定一个朝廷大员的前程与未来,更关系到他们整个家族的生死命运。
贾芸闻言顿时脸色微变,忙问:“岳父,不知道岳父大人与当今陛下的关系如何?”
说着,就要试探林如海的关系深浅:“如今天上有两个太阳,太上皇年事已高,犹如昨日黄花,不可久也。当今陛下心思深沉,难以看出他的心意,恐将来不好把控局势。”
“放心,我与当今陛下关系莫逆。我的恩师昔日便是太子太保,如今太上皇退位,陛下秉政多年,到底也还是有一份香火情分在身上的。”林如海是读书人,读书人的关系最广。
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同乡,同一个地区出来的身份等等,都可以作为读书人攀附交情的借口。
林如海的出身不凡,家中又没有嫡系的亲兄弟,纵然有些亲戚也都是些旁支同门的远亲,关系其实并不怎么亲密。
就如同红楼梦原著中的贾芸在荣国府时一样,无人搭理,除非是贾芸主动前去攀附交情,否则的话,王熙凤他们对待贾芸此人是没有多少印象的。
如今林家的这些亲戚,大概也都是贾芸之流,关系远了,也就不亲近了。
由于林如海是家中的独苗,林家子嗣不丰,所以,林如海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为他寻找了当时京城内最有名气的大儒,太子太保张博通来教导他读书上进。
在古代社会当中,拜师学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
师父,师父,老师如父亲,是常见的事情。
毕竟,若是诛杀九族,授业恩师肯定是跑不掉的。
并且,科举考试当中,每一个级别的科举考试都要查验他们的授业恩师的身份,并且还要请他们过来辨明正身,以防止有人行冒名顶替之事,进行科举舞弊。
而且有了一位好老师当靠山,科举的道路也会顺畅许多。
林如海为贾芸讲述了当年自己早年求学时候的经历,又说:“如今朝廷里面六部之中仍旧还有当年与我一道拜师读书的同窗好友,除了少部分人因以下犯上、贪污腐败等原因被王法惩处之外,其他人如今都活的很好,待你回京之时,我给你写几封书信,你带着我的书信去寻他们,他们必定会帮你的。”
读书人哪怕是不去刻意的交际,凭借自己读书时候的积累,也可以算是人脉广泛。
当初的贾雨村就是被自己当年一起当官的同僚点拨,这才想到了林如海,凭借林如海与贾政的关系,当上了如今的应天知府,可见这关系的厉害之处。
贾芸连连点头,又问道:“既是如此,那我也就放心了。”
林如海的关系网很大,只是因为林如海的身体不好,不常走动。
又因为林如海的关系,多数人都在京城活动,少部分人在外地活动,牧守一方,也都因这地域隔离的原因,并不常往来。
但是,交情这个东西,只要以前有,现在也还能有,具体就看贾芸如何把握了。
贾芸笑了笑,心中对迎娶林黛玉的好处更多几分认知,不仅仅林黛玉生得漂亮,得一个大美人儿,还能够得来林家的五代财富,并附带有林如海在官场上庞大的关系网络,这一点就是薛宝钗等人远远不如的地方。
下一刻,就见到林如海说道:“你如今年纪太轻,就身居高位,总要在这个位置沉淀几年,才好提拔!不然的话,难免会遭受朝廷内有些人的妒嫉中伤,未来的路也就不好走了。”
朝廷里面当官,升迁快是容易遭人嫉恨的。
毕竟,他们每年都在盼着升官发财,却一辈子都在原地踏步,心中如何能满意。
如今贾芸快速升迁提拔,心里面不平衡是常有的事情,并不稀奇。
这些人虽不得升迁,却时间多,整日研究些蝇营狗苟之类的事情,自己过的不好,自然也就不愿意让别人好过,在他们想来,大家都一起吃苦才是最好的结果。
人世间的事情与利益交换,从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为官这些年,即便是林如海这样的人物,也曾经多次被人弹劾造谣,中伤生事儿。
平静的官场之下,早就是暗流涌动。
林如海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娓娓道来,也算是为贾芸这个新入官场的新人指点迷津,避免贾芸年轻不懂事,落入陷阱而不自知,害了自己不说,还会连带着害了林黛玉。
林如海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我两家若是联姻,就当共同进退。你以后若是有什么难处,都可以过来寻我,我定会帮你的。”
林家只有林黛玉这么一个独女,林如海死了,林家所有的一切都是林黛玉的。
所以,林如海对贾芸是真的没有半分坏心思,只想着帮衬贾芸,让贾芸飞得更高,日子过得更好。
贾芸的日子过得红火,发达显贵了,林黛玉的日子自然就会好起来。
夫妻本就是一体,哪里又还能给分出个你我来?
至少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夫妻,多数人都是如此的。
就在翁婿二人谈话时,外面有人走了进来,说:“老爷,王太医来了!”
说着,林如海就吩咐一声:“带他进来吧。”
下一刻,就见到王太医带着自己的随身医药箱走了进来,望着林如海与贾芸打了一声招呼:“见过林大人,见过贾大人。”
贾芸忙站起身来,看一眼,笑道:”王御医,不必多礼,今日我请你过来就是为了给我这岳父看病,你尽管使出全力便是。”
王御医点点头,就走到了林如海的跟前,伸出手来,为林如海先行号脉。
林如海对此也没有拒绝,只是安静的等待着王御医给出结论。
一番望闻问切之后,王御医也是皱起了眉头,说道:“这病厉害,以前我也曾在京城遇到过几次,只是都无人能够将其看好。”
说罢,他又站起身来,施礼道:“林大人,你这病年岁日久,我才疏学浅,恐怕治不好,只能开些安稳身心的方子,暂时稳住病情,至于能稳住多久,我亦是不敢保证的。”
前来为达官显贵们看病,稍有不慎,就会落一个人头不保。
在古代行医素来就是风险极大的行业,底层的普通人或许可以糊弄过去,但顶层的权贵们,你还打算糊弄他们,不被发现还好,一旦被发现,定然是要拿命来抵的。
所以,王御医也不敢撒谎,而是告知实情,免得以后翻旧账,让他也给搭进去。
林如海似乎是早有预期,只是摆了摆手,病态的白脸上勉强挤出一抹笑容来,说道:“此事我早已经知道了,以前也曾请过好几位宫廷御医瞧病,却总不见起效。”
随后,又身体一口气,道:“罢了,天命如此,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