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层逻辑:任正非管理思维
- 程东升编著
- 7867字
- 2024-12-23 18:10:02
第一章 如何看待行业
01 要做好工业互联网中的云底座
工业互联网是系统工程,要做好工业互联网中的云底座。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应用平台,比如煤矿、公路、铁路、机场……它们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行业特征,这些都是系统工程,需要大家一起来做,一起做贡献。这些努力将帮助各行各业逐步走向工业互联网。
工业首先要走向机械化,机械化走向电气化,电气化走向信息化,信息化走向智能化,这时候才有机会把中国的制造业转变成工业互联网,德国目前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华为要作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光传感、光传输、5G连接以及云底座等。
——2022年5月29日 任正非与系统工程领域科学家、专家会谈纪要
02 总结西方公司的缺点和问题,加强队伍建设
我们要加强队伍建设,就要总结西方公司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我们看一下西方公司的现状。LUCENT裁了一半以上的员工,北电裁了三分之二的员工。市场下滑不完全是裁员引起的,也是市场空间引起的,但裁员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可以看出这些西方大公司受到的极大打击。
大家问:“小公司是否会比大公司好一些?”看看美国的现状:美国IT风暴损失了9万亿美金。现在整个网络投资极度过剩,就是没有空间去销售,不是说仅大公司没有地方销售,小公司也没有地方销售。这种市场情况下生存没有可能。大公司都没有生存空间了,小公司更加困难。大公司为什么死不了?是银行不让它们死,不是它们自己不想死。小公司风险投资失败,导致美国的基金破产,接着还会有连环性的破产。比如环球经济破产了,又会带动设备制造商的破产,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2002年初 任正非内部讲话《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
03 信息和沟通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信息和沟通是人类的基本需求,5000年后,这个世界仍然需要信息服务;当然,也需要相应的设备制造商,只要我们能活过来,就是有希望的。我们在泡沫经济中犯过许多错误,今天仍然有许多错误在发生,如果我们不讳疾忌医,就有希望活下来,就会更加有效地发展。
——2004年 任正非在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持续提高人均效益 建设高绩效企业文化》
04 华为不可能回避全球化
由于制造可以被剥离出来,销售与服务可以贴近市场,它们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所以经济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华为的愿景就是通过自己的存在,不断丰富人们的沟通、生活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华为作为一个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我们可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也能够不断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华为不可能回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寻求保护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
——2004年 任正非在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持续提高人均效益 建设高绩效企业文化》
05 电子行业,竞争极其残酷
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越来越残酷了,特别是我们电子行业,竞争极其残酷。举个例子来看,电子产品的性能、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而且是成千上万的需求,这些人必须有较高的报酬才合理。但电子产品却越来越便宜。这就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解决,我们期待某个经济学家能获得电子经济诺贝尔奖。
——2008年7月 任正非在华为优秀党员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解国家,做好自己》
06 电子产业将永远供过于求
过去的一百多年,经济是以火车、轮船、电报、传真等手段来实现竞争的,竞争强度不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在前一百多年有序地、很好地获得了发展。而现在,由于光纤与计算机的发展,形成了网络经济,形成了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使交付、服务更加贴近客户,而且是快速而优质的服务;使制造更加贴近低成本;使研发更加贴近人才集中的低成本地区……这使得竞争的强度大大增加,优势企业会越来越强,没有优势的企业会越来越困难,特别是电子产业将永远供过于求,困难程度是可以想象的。
——2008年7月 任正非在华为优秀党员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解国家,做好自己》
07 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两个要素
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两个要素:一是数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不用缴任何专利费;二是二氧化硅,做硅片的,这两种东西导致了电子产品过剩。过剩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拧毛巾,绞杀战。西方公司过去日子太好了,拧的水太多了,所以拧着拧着就把自己拧死了。我们也不是最佳状态,我们公司的铺张浪费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2008年7月 任正非在华为优秀党员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解国家,做好自己》
08 电子供给大于需求,稍一休息就被抛弃
我们处在一个电子产品过剩的时代,而且会持续过剩,过剩的商品决不会再卖高价。而制造这些复杂产品却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一边是更少的收益,一边是更大的付出,这是摆在所有电子厂家面前的难题。我希望有一个经济学家,能解决这个问题,获得诺贝尔奖,让我们也像资源行业一样,能靠着墙喘一口气。现在还无人能解决电子供给远远大于电子需求的问题,我们稍一休息,就可能被历史抛弃,从而破产、衰败、颗粒无收。
——2008年5月31日 任正非在无线产品线奋斗大会上的讲话纪要《让青春的火花,点燃无愧无悔的人生》
09 只有规模大,才能摊薄成本
我们宁可辛苦一些,也要活下去,谁叫我们走入了电子行业。只有规模大,才能摊薄成本;只有服务内容有吸引力,有竞争力,才能多一些生存机会。所有一切都必须努力,我们没有一个懂电子的上帝,他也不会干活,帮不了你。我们已经用十几年时间走了一条成功的路,为什么不继续走这条路?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光芒,让我们的青春永远无愧无悔。
——2008年5月31日 任正非在无线产品线奋斗大会上的讲话纪要《让青春的火花,点燃无愧无悔的人生》
10 控制网络破坏,不靠技术,靠法律和自律
网络也会对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这些破坏与影响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主要靠法律和自律。例如,互联网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进步,但也可能摧毁一个国家的正确价值观。罗马俱乐部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能够颠覆这个世界秩序的只有互联网。美国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20年有可能摧毁美国价值观的只有互联网。
——2004年4月28日 任正非在“广东学习论坛”第十六期报告会上的讲话《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11 高利润才是高科技、高水平
你们说要做世界第二,我很高兴。为什么呢?苹果公司的年利润是500亿美金,三星公司的年利润是400亿美金,你们每年若能交给我300亿美金利润,我就承认你们是世界第三。你们又说电商要卖2000万部手机,纯利润是1亿美金,一个手机赚30,这算什么高科技、高水平?如果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我们中任何人都可能是奥运会所有项目的世界冠军,只需要限定别的运动员只能是1周岁以下。
——2014年3月11日 任正非在消费者BG管理团队午餐会上的讲话《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12 别让互联网引起你们“发烧”
现在你们赚个几亿美金就开始牛起来了,拿自己的长板去比别人的短板,还沾沾自喜。坚持走一条正确的路是非常困难的,我希望消费者BG不要在胜利之后就把自己泡沫化,不要走偏了。所以电商也不要说销售额,以后汇报就说能做到多少利润。销售额是为实现利润服务的,不是奋斗的目标。终端没有黏性,量大而质不优,口口相传反而会跌下来。不要着急,慢慢来,别让互联网引起你们“发烧”。
——2014年3月11日 任正非在消费者BG管理团队午餐会上的讲话《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13 将着力点放在简化管理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上
我们大公司比较笨,但是也要淡定对待变化,出现新的颠覆,要及时扑上去,超过它。举个例子,当年核心网这个产品我们走错了路,而且还很固执,抵制了很长时间,错过时机,被中国市场排斥。但我们及时醒悟了,争得了我们坂田基地这一小块试验田,试一试我们的核心网产品,这个试验证明了我们改正、追赶的水平。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使用了我们的核心网。
另一个例子是,2002年公司濒于崩溃,在400人的干部大会上,公司明确从鸡肋战略抓起,当时IT泡沫破灭,北电把光传输带到了谷底。公司那时明确,将光传输作为鸡肋,全力扑上去抓住这根鸡肋。现在,我们的光传输已领先全世界,成为第一。这就是在茫茫黑夜中,领袖举着用自己的心点燃的火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人工智能我们同样也晚了,我们现在将着力点放在简化管理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上,这样可以让工程部汇聚起几千人马,奋起追赶。
——2017年10月4日—6日 任正非在加拿大四所高校校长座谈会以及公司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滑铁卢大学)《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
14 没有信息网络的低成本人工智能不会出现
我相信任何东西都会不断地推动人类进步。古代人对我们今天也是不理解的。古时候的货币是石头做的,而且很大,就怕被搬走了。我们现在用的信用卡、微信支付、支付宝……是古代人不可想象的,我们也不可能想象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但是人类不可能停下脚步,总是要不断地前进。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大型、超大型计算机的产生,没有无线和光纤网络的产生,没有大量数据存储设备的产生,没有整个信息网络的低成本,人工智能也是不会出现的。
——2017年10月4日—6日 任正非在加拿大四所高校校长座谈会以及公司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蒙特利尔大学)《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
15 工业中最难管理的是电子工业
世间管理比较复杂困难的是工业,而工业中最难管理的是电子工业。电子工业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发展规律,它的技术更替、产业变化迅速,同时,没有太多可以制约它的自然因素。例如,汽车产业的发展受钢铁、石油资源以及道路建设的制约。
——2005年 任正非《天道酬勤》
16 电子工业生产原料是取之不尽的河沙、软件代码、数学逻辑
用于电子工业的生产原料是取之不尽的河沙、软件代码、数学逻辑。正是这一规律,使得信息产业的竞争要比传统产业更激烈,淘汰更无情,后退就意味着消亡。要在这个产业中生存,只有不断创新和艰苦奋斗。创新也需要奋斗,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创业者和继承者都在销蚀自己,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顽强奋斗,丝毫不敢懈怠!一天不进步,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业界巨头,这是严酷的事实。
——2005年 任正非《天道酬勤》
17 电子工业革命无法想象
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使用……为满足信息流量的传送与处理,石墨烯替代了硅,引发了电子工业革命,其浪潮汹涌澎湃,巨浪滔天,我们无法想象。
——2016年5月28日 任正非在《科技日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努力奋斗》
18 进入电子产业不意味着高工资
你们选择进入华为,这并不意味着拥有高工资,在华为付出的劳动比任何一个公司都多,按付出与获得的收益比来说,可能并不一定好过国有企业。华为起步晚,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什么背景,必须比别人辛苦一点,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能活下来,才能赶超别人。在座各位觉得辛苦,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你们要转行,我不会阻拦,也是鼓励的。华为不怕人员流动,正常的流动是好的,你们可以去友商,也可以去运营商,去政府部门……他们的情况或许比我们好一些。我们是不能自由选择了,我们是法人,走不了,走了银行要把我们抓回来还债的。上了战场,枪一响,我们除了胜利,还能有什么呢?
——2006年 任正非在苏丹、刚果(金)、贝宁代表处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上甘岭是不会自然产生将军的,但将军都曾经是英雄》
19 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
十八年来,我们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节假日,所有的主管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问题。现在,更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连轴转地处理事务和开会。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我们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休闲、健身的时间里忘我努力地工作。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追赶上竞争对手的步伐,根本无法缩小与他们的差距。
——2006年12月18日 任正非在国家某大型项目论证会上的发言《实事求是的科研方向与二十年的艰苦努力》
20 创业是漫长的艰苦跋涉
自公司创立那一天起,我们历经千辛万苦,一点一点地争取到订单和农村市场;与此同时,我们把收入都拿出来投入研究开发。当时,我们与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阿尔卡特等的规模相差200倍之多。通过一点一滴、锲而不舍的努力,用了十余年时间,我们终于在2005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亿美元,但与通信巨头的差距仍有好几倍。最近不到一年时间里,业界几次大兼并,使已缩小的差距陡然被拉大了。我们刚指望获得一些喘息,直一直腰板,拍打拍打身上的泥土,没想到又要开始更加漫长的艰苦跋涉……
——2006年12月18日 任正非在国家某大型项目论证会上的发言《实事求是的科研方向与二十年的艰苦努力》
21 电信消费是小额消费,经济危机和小额消费没关系
华为公司也曾多次动摇过。人生还是要咬定自己的优势特长持续去做。刚才那个同事说我们做芯片不挣钱,人家做半导体的挣大钱,但是挣大钱的死得快,因为大家眼红,拼命进入。我们挣小钱怎么死呢?我们这么努力,比不上一个房地产公司,如果上帝让我们先死,就有点不公平。我和欧盟副主席聊天,他问我:“全世界的经济都这么困难,你怎么敢大发展?”我说:“第一点,我们的消费是小额消费,经济危机和小额消费没关系,比如你欠我的钱,我还是要打电话找你要,打电话就是小额消费。第二点,我们的盈利能力还不如餐馆高,也不如房地产公司高,还能让我们垮到哪儿去,我们垮不了。”所以,当全世界都在摇摆的时候,华为公司除下面的员工人心惶惶以外,我们没有慌,我们还在改革。至少这些年你们还在涨工资,而且有的人可能涨得很厉害。我们为什么能稳定,就是我们长期挣小钱。
——2012年7月12日 任正非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没有创新土壤 不开放就是死亡》
22 政府、企业上云已成为一种趋势
政府、企业上云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大企业的非敏感数据应用、政企的新型创新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地承载在公有云上;同时,很多政府企业的核心数据、核心业务仍需承载在自建数据中心或专属云上。自建数据中心也会从简单的虚拟化走向云架构,一般由客户自己进行维护,这些客户同时要求享受公有云的高阶服务,这就需要我们的华为云混合云解决方案。专属云本质上依然是公有云,是针对特定客户而建设的公有云,亚马逊建设了GovCloud政府云,只服务于美国政府,由亚马逊进行维护。因此,公有云、专属云和混合云,甚至包括非华为私有云将长期共存,以解决客户的不同需求。
华为云解决方案的最终结构是一套技术架构,支持公有云、专属云、混合云等商业形态。两种交易模式,一是卖给客户,产权属于客户,是客户自己维护的混合云;二是产权属于华为,由华为维护,是客户订阅云服务的公有云(含专属云)。三种部署方式,一是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里面,与公有云分开运维的私有部署;二是部署在华为建设的数据中心里面,由华为运维;三是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里面,作为公有云的延伸,由华为运维。
——2020年11月4日 任正非在企业业务及云业务汇报会上的发言
23 由卖产品变成卖云服务
华为云不是我们传统硬件设备的领先优势,而是华为面向客户商业模式的改变,即由卖产品变成卖云服务。必须提高卖云服务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运维能力。我们向亚马逊、微软学习的同时,也要将本身30年的网络积累做成云服务市场独有的优势,开创更大的空间,构建差异化特色。
——2020年11月4日 任正非在企业业务及云业务汇报会上的发言
24 华为的优势在硬件
阿里云、腾讯云、AWS推出越来越多的软硬融合的设备,华为的优势在硬件,我们要加强软件、应用生态建设,不应放弃硬件给华为云带来的优势。保持底层架构的稳定性与高效率,发挥连接+计算的综合优势,持续迭代优化Ⅰ(IAAS)层架构,并牵引计算、存储、网络等Ⅰ层面向云场景的进一步创新。
——2020年11月4日 任正非在企业业务及云业务汇报会上的发言
25 信息产业新技术需要10年才成熟
任何一个新技术的成长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5G也不是万能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从信息产业来看,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大概需要10年才能发育成熟,这已经比工业革命时期的速度快很多了。比如,火车从发明到火车的规模化使用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工业革命60年一个台阶,信息革命基本是10年一个台阶,我们现在刚刚进入这个市场,它的应用价值还有待未来实现,短时间还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2021年5月8日 任正非在2020年金牌员工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26 虽然收益不高,但人类是永远需要土地的
虚拟繁荣的梯次性爆破与我们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坚持在ICT这个行业的土地上耕耘,不断增加土地肥力,虽然收益不高,但人类是永远需要土地的。
——2017年10月4日—6日 任正非在加拿大四所高校校长座谈会以及公司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蒙特利尔、渥太华、多伦多与员工座谈)《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
27 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发展,从来都是问题驱动的
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科技的进步作为助推器,加速了这种变化。我们要追赶上这种变化,已经越来越吃力。由于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我们越来越难获得发展的要素,越来越难催生这种先进要素的产生,为此要增加我们努力的动力。
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发展,从来都是问题驱动的。当前的困难处境催生我们变革,我们要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变革与调整。我们要在开放的心态下,被迫自力更生。时代已经赋予我们重任,我们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我们的责任。
——2019年2月16日 任正非在无线大会上的讲话《我们要和时间赛跑》
28 控制了战略高地,就控制了“黑土地”
对于核心网战略高地而言,控制了战略高地,就控制了“黑土地”。我们需要战略高地,“珠峰”顶上不一定能容纳很多产值,但有利润,人少也是进步。连接产业的组织已经梳理清楚,明年继续调整云产业的组织。平安城市、终端、GTS允许留一小块“自留地”,但必须长在云这块“黑土地”上。
——2019年4月17日 任正非在ICT产业投资组合管理工作汇报时的讲话《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会战略进攻》
29 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我们的命运就会被改变
大家应该向小鸟学习,鸟妈妈含着虫子飞回鸟窝,这么多小鸟嘴张开着,嗷嗷待哺,它怎么知道哪一只喂过,哪一只没有喂过呢?这就需要调度好。你们的数据调度软件,就像鸟妈妈一样。我们协调的中间件做好了,每个CPU就会得到均衡的数据,而且效率提高35%。这样不需要增加投资,就能解决问题,客户怎么还会不满意呢?但事实上,目前我们还做不到。
华为公司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用最好的东西,做最好的事情。比如,买菜大妈使用的存储系统需要最好的吗?需要用石英玻璃来制作吗?不需要。可能买完菜,收完钱,数据就不要了。那我们的存储有没有分类,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方式,来降低客户的负担?在我的云讲话纪要上,徐直军加了一句话:“极简的架构,极低的成本。”我加几句话:“极简的组织架构,极简可靠合理的流程,干部、专家的考核极简化。”否则,我们不能生存。在社会竞争中,我们不能自己改变自己,我们的命运就会被改变。
——2021年5月8日 任正非在2020年金牌员工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30 学术思想不要泡沫化
为什么不洗一个“冷水澡”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冷静、沉着。热血沸腾、口号满天飞,打仗时不行也没用,打胜仗才是真的。我们首先要肯定美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深度、广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特别是美国一些小公司的产品是超级尖端的。我们仅仅聚焦在自己的行业上,做到了现在的领先,而不是看齐美国的国家水平。就我们公司和个别的企业比,我认为已经没有多少差距了;但就我们国家整体和美国比,在某些领域上的差距还比较大。这与我们这些年经济上的泡沫化有很大关系,人们的学术思想也泡沫化了。一个基础理论形成需要几十年时间,如果大家都不认真去做理论,都去喊口号,几十年以后我们不会更加强大。所以,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2019年5月21日 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