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为了给接下来要招募的那帮穷苦百姓一点事做,为了那每天一万两银子往上纯收入,蜂窝煤这事必须得搞。
谁他么要是敢阻拦我,我他么就弄死谁,就算皇帝也不行!”
这一刻的周寿好似发现了一个能让自己可以不惧怕任何人的情况下在这个时代好好活下去的方向。
那就是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只要你不是皇帝,不管你手里有多大的权利,皇帝想要让你死,你就必须得死,可当你的钱多到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甚至影响一整个时代的时候。
就算是皇帝也要看你的脸色活着。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只要你足够有钱,你就可以随意的控制整个市场上的粮食,食盐,矿产,甚至是人口。
皇帝想要筹集军队,没有粮食没有兵器铠甲,没有人口,还怎么打仗,最终还不是得求你。
而且,只要你足够有钱,你就可以让整个朝堂的官员为你说话。
就算皇帝想要找个借口杀你,也得考虑一下,朝堂上百官的反应。
相比之下,就算周寿能一路做官到内阁首辅,只要皇帝不高兴,还不是想杀就杀。
唯有掌控足够多的金钱,掌控足够多的资源,才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想通这点之后的周寿就仿佛突然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浑身上下仿佛有使不尽的力气。
就好像,什么账本,什么复辟阴谋,什么王权更替,好像已经彻底跟他没有关系了似的。
可很快他就清醒了过来。
因为,饭总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得一步步的来,在自己还没真正做到不需要顾忌任何人之前,尽量低调一些,还是十分重要的。
更何况,蜂窝煤这东西就算真能按照他预想的那样横扫整个京城,每天给自己带来上万两银子的收入,他也的防着点到时候会不会有人眼红,仗着手里的权利,从自己手里将这个生意给抢走。
“看样子,想要安稳的赚到这个钱,我还得找一个没人敢惹的靠山才行啊。”
他捏着下巴,在房间中来回的踱步,想要从自己认识的人中找一个跟自己没什么仇怨,却又没人敢招惹的人出来当靠山。
可思来想去,他始终没能想到到底什么人符合这一点。
毕竟,因为账本的事情,他可是将整个朝廷上大半的人都给得罪了,他们中大部分巴不得自己早点死呢,怎么可能会跟自己合作。
这时,房门突然被敲响。
万贞儿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少爷,太后娘娘让你过去一趟。”
听到太后娘娘这几个字,周寿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个完美符合所有条件的人。
这个人就是孙太后的亲大哥,会昌伯孙继宗。
说起孙太后的家人一脉,可谓是人丁兴盛,且各个都是文武全才。
尤其是这个当大哥的孙继宗,最后更是以外戚的身份,成为了五军都督府的提督,在整个大明外戚中,他也算是上官位最高的一个人之一了。
而且,这个孙继宗最后活到了八十五岁,直到成化十年才因病去世,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古代,能活到这个岁数绝对算得上是长寿了。
这孙继宗能在这个如此风云诡谲的政治环境中,不仅自己活得如鱼得水,而且还把家族发展的如此兴旺,这就说明这个人做事十分的稳妥,而且十分的有远见,知进退懂得失。
更重要的是,孙家一脉的兄弟姐妹五六个,不仅全都做了官,而且最后还全都是善终,也没多少负面新闻。
这就说明,孙继宗这个继承了他老子孙忠爵位的孙家大哥,在管教家人方面,也是十分有一套的。
否则,偌大的一个孙家,不可能被人眼红弹劾,要是换做一般的家族,怕是早就完犊子了。
能和这样一个权势地位稳定,且人品又相当靠得住的人合作,绝对是周寿目前最稳妥的选择之一。
想到这里,周寿毫不迟疑的就朝着孙太后所在的厢房走去。
打算借助,孙太后暂住在自己家这段时间的机会,好好跟孙家人搞好关系。
很快,周寿就来到了厢房见到了孙太后。
此时的孙太后,正和周稚等人盘腿坐在暖和的火炕上,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跟她们闲聊。
见到周寿来了,孙太后笑着冲他招了招手道。
“想必,你应该也猜到了,哀家今天叫你过来是为了什么吧!”
周寿假装思索了一下,然后不太敢确信的说道。
“难不成陛下采纳了您的意见,已经发布圣旨,将火炕的好处宣扬出去了。”
孙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不止如此,陛下对造出了火炕的人也十分的赞赏,还特意的颁发了一道旨意,当做对这个人的奖赏。”
说着,一旁就有一个小太监手捧着一份圣旨尖着嗓子说道。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天佑我大明百姓,得献严冬瑰宝,于百姓,于天下功德无量,....
特赏金银各五十两,锦缎十匹,东珠二十颗。”
虽然这些封赏,加起来可能也就值几百两银子而已,并没有官位甚至是爵位上的赏赐,看似挺抠门的。
实际上,这个赏赐已经算是很了不得了,毕竟朝中大臣,若不是立下了大功,平时是根本就得不到,皇帝亲自嘉奖的。
但凡是被皇帝特意点名奖赏的人,就说明这个人已经在皇帝的心中挂了号,以后要是有什么升官的机会,绝对可这种人先来。
周寿虽然算到了朱祁钰可能会奖赏自己,但他觉得能有个口头奖赏就算是很好了,不太可能有什么实物奖励,却没想到,他不仅竟然直接下了的一道圣旨,还赏赐了不少金银。
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这其中必然是有孙太后的功劳,朱祁钰很有可能是看在孙太后的面子上,才又是圣旨又是实物奖励的。
其实细想一下,朱祁钰会如此郑重的下了一道圣旨来嘉奖周寿,也算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