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一首
刘希夷(651—?),字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二年(675)中进士。据《大唐新语》卷八说,他“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时所重”,所谓“不为时所重”,也许是因为他的诗“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唐才子传》卷一),也就是说在语言体制、声律对仗上没有赶上时髦,并不是说他的诗内容意蕴上不受人重视,那个广为流传的宋之问与他争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著作权的故事虽然只是谣传(见《大唐新语》卷八、《刘宾客嘉话录》《本事诗·徵咎第六》),但也可以说明他的诗在当时未必那么受人冷落。其实他的诗,尤其是他的诗里表现的一种对于人生的思索,恰恰与当时弥漫在整个诗坛上的一种悲凉情调合拍。而他所擅长的,通过女性角度感受韶华易失来表现的一种充满青春气息的伤感和一种追求享乐的浪漫,却不仅超出了初唐诗人生主题的局限,还启迪了盛唐诗浪漫人生咏叹调的全新境界。也许当时人忽略了他的价值是由于他已太“新潮”,而他通过女性来表现的方式又太容易让人误解为这只不过是宫体、闺情的老一套。不过,当人们意识到他的诗的新意之后,就很快被看重,盛唐孙翌编《正声集》,他曾被列为“集中之最”,连远在边陲的敦煌也传抄着不少他的诗。不仅唐人贾曾抄袭过他的诗,就连千年后曹雪芹写《红楼梦》,也从他《洛川怀古》和《代悲白头翁》里分别抄了好几句咏叹人生的话,改头换面地编成甄士隐的《好了歌注》和林黛玉的《葬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