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调神汤

而后便是起身的声音,紧接着诊室门打开,走出来一个中年男子搀扶着一个老年人,这老年人颤颤巍巍的,肢体震颤不停。

后面又陆陆续续进去了好几个人,因为有病人,我也不好打扰,索性在外面听着十师姐的诊病过程,这倒是让我大为惊叹,这十师姐虽然比我大不了多少,但医术竟然这么厉害。

过了大半个小时后,见没有病人了,我才进入十师姐的诊室。

“十师姐,你好”。我一进门便主动问好。

“你是?哦,我想起来了,你应该是师傅收的十一弟子,叫郭什么来着,郭南星郭师弟是吧。”十师姐的声音有些沙哑,想来一天看了不少病人,说了不少话,肯定伤津耗气了。

“十师姐,您可比照片漂亮多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拉近双方关系的第一件事就是拍马屁,当然我说的确实是实话,十师姐确实美貌动人。

肤色白皙,身材苗条,五官端正而显得秀气,颇有“清水出芙蓉”之感。

“哈哈,瞎说什么大实话,不过你这小师弟可处,以后我罩着你。”十师姐拍了拍我的肩膀,看起来心情不错。

“十师姐,我想问一问您,刚才那个震颤的老者,您是怎么考虑的,用了什么方,还有什么是上鱼际脉?”我虚心请教道。

“你这小师弟倒是好学的很呀,那作为师姐,我就来简单说一说吧。

刚才的方子其实出自三部六病,是刘老的调神汤。在讲调神汤之前,我们先来讲一讲奇形脉,这也是来自刘老的讲稿,我就复述一遍吧。

奇形之脉之所以谓奇,就是与正常的脉象不同,而形成其特有的形状。奇形脉有病理奇形脉和生理奇形脉之分。生理奇形脉一般在临床无特殊诊断意义;病理奇形脉对于局部病的诊断和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生理性的有:

双管脉:凭脉时,寸口脉初按始觉宽大,仔细体验,方能感觉到有责任动脉血管同时经过桡骨侧,两脉并驾齐驱,一般无诊断意义。

神门脉:凭脉时,寸口无脉,而在神门穴有纵行通过的脉管,叫神门脉,属生理变异,无临床诊断意义。

反关脉:凭脉时,寸口无脉,脉管从尺部桡骨至手背侧,其脉搏显而可见,属生理性改变。

六阴脉:寸口凭脉时,脉搏特别小,难以摸到,其人表现如常,其人迎、趺阳脉搏动如常人者,称六阴脉。此类脉多与反关脉并见,属生理特异性,一般无临床意义。

而病理性改变的奇形脉有:

上鱼际脉:凭脉时,寸口脉在腕横纹以上可以摸到。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到手掌大鱼际,故称上鱼际脉。多由肝阳上亢而致,病性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奋,呈阳性病理反应。

聚关脉:凭脉时,寸口脉,关脉独大,甚者犹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其脉搏显于关部,故称聚关脉。多由肝气郁结所致。多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主阴性病理反应。

长弦脉:以右尺多见,脉管见弦而长,超出尺部向后延续数寸,脉跳弦紧有力,多为腹满寒疝所致。根据其长弦程度,可判断腹满寒疝病变的程度,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动脉:凭脉时,脉的搏动与正常人有别,指下切脉有纵行跳动之感,关前一下,关后一下交替跳动,摇摆不定,我们称为动脉。经过多年考察,提示病者受到大的惊吓,反映在大脑表层,影响到脉象,心中有惕惕不安之感。

刘老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具有判断病理变化性质的四种类型的脉象,作为临床辨脉定证的依据。

而其中之一是如果有上鱼际脉或上鱼际脉并见聚关脉者,那便可以考虑应用调神汤这个方子,这就是据脉定性、依性定方。

刘老认为上鱼际脉的出现,是肝阳上亢的集中表现。刘老经过几十年的观察验证,提示患者性格刚强、脾气急躁,至少有3年以上的时间内心情不畅,对自己的性格采取压制态度,用理智克制自己冲动的性情。

我们再从西医的病理生理角度去看。思维的冲动,导致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交感神经的兴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管压力增加,血压增高。久而久之,在寸口脉上,使脉管向上移位,甚至达到掌侧拇指大鱼际。这就是临床见到的脉搏突破腕横纹以上的上鱼际脉。

见到上鱼际脉的患者,90%以上会出现交感神经亢奋的一系列表现。机体中,由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使周身上下出现一系列紊乱现象,甚至有种百病传身的感觉。但具体检查呢,无论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核磁等现代设备检查,则无一异常改变。

因实属整体的紊乱现象,并无器质性的病理变化,所以在治疗起来,不能单纯治某一方面,而必须讲协调,使之达到动态的平衡,使紊乱的大脑皮层功能趋于正常,这样方可诸证尽消。”

“多谢十师姐答疑解惑。”看来回去之后一定要拜读一下刘老的著作三部六病讲稿。

“小师弟,师傅已经和我说了,后天想让我带你去祝由交流会。”十师姐顿了顿继续说道:“那问一下小师弟,你知道什么是祝由吗?”

我挠了挠脑袋,幸亏方才等待十师姐的时候,上网查了查这方面的文献,现在倒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不然师姐带我去交流会,而我对祝由的基本概念都不知道,那别提有多尴尬了:

“明清以来,民间流行最广的祝由专科书籍《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在其序中明确释义“祝由”为:对天祝告其(病)由。由此看来,“祝由”可以解释为通过向“上天”或“神”祈祷、祭祀,从而达到解除身体疾患。这是目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说法。

另一种说法也有不少人支持,那就是将“祝”解释为“咒”,明确了“祝”为诅咒之意,而“祝由”,即是对致病缘由予以诅咒,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祝由”亦可理解为对致病因素予以诅咒,与其抗争,从而达到解除身体疾患的一种方法。”

十师姐点了点头,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