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精神点 别丢份,都是好样的!“求追读”
- 大明:让你当皇帝,你玩氪金!
- 地球人编号520
- 2092字
- 2025-01-05 14:07:00
“各位大人这是怎么了,如果老奴没有记错的话,各位刚刚在朝堂上,那可是纷纷积极响应的。”
“这都什么时候了,各位大人就不要谦让了,赶快抓紧的吧。”
“皇上还等着各位大人,把银子捐出来,用来以做军饷抵御建奴反贼呢。”
“各位大人,请吧。”
收起了脸上热情和笑容的王承恩,语气之中也变得严肃和催促起来。
眼前的这些官员一个个推诿,明显是不想把银子给交出来。
对待这些官员,如果不是为了皇上办事,他王承恩根本不会给好脸色。
笔墨纸砚都已经备好了,结果全都不为所动,王承恩快要忍不住骂人了。
“……”
一听到了王承恩的话,相互推诿谦让的官员们,一时之间有些面面相觑。
不愿意行动起来的他们,都在寻找第一个带头捐银子的人。
无论是周奎、田弘遇、袁祐三位国丈,还是周延儒、魏藻德、钱谦益等人带领的文官。
甚至是骆养性、朱纯臣等武将勋贵,都在打量着身旁的人。
最终,他们都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兵部尚书杨嗣昌的身上。
“杨大人,杨大人,你老是我大明的兵部尚书,又是众多武将的表率。”
“所以,还请您带个头?”
眼见着所有人都在推诿,这一次号召王公贵族,文武大员捐款的行动,本来就是杨嗣昌提议的。
他看着其他人不为所动,知道如果再没有人带头的话,这捐银子的行动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杨嗣昌把心一横,在众多文武官员的面前拱了拱手,第一个率先走了出来。
“好了,好了。”
“既然列位同仁都如此的谦让,那就让本官来第一个带头吧。”
一看到有人带头以后,周奎、周延儒一群人,全部都松了一口气。
只要有人带头,那么接下来就好办了。
与此同时,王承恩以及几十个小太监,看到了终于有人站出来以后,脸上也都露出了几分笑容。
不容易呀,费了这么半天的口舌,总算是有人愿意捐银子了。
王承恩和几十个小太监,全部都眼巴巴的盯着杨嗣昌。
而其他官员的视线,也都放到了杨嗣昌的身上。
他们都想要看看,杨嗣昌要捐出多少银子,从而方便接下来的操作。
在万众瞩目之下,站在众人面前的杨嗣昌,立刻开口宣布着。
“各位同仁都知道,本官家里面一向清贫,还有众多的眷属。”
“但为了朝廷的大业,为了消灭那些建奴和反贼,本官愿意把所有的存银,包括女儿的嫁妆都捐出来。”
“这一次,本官捐8000两银子!”
杨嗣昌说的慷慨激昂,对于此刻的他来说,8000两银子的数目不小了。
一看到杨嗣昌带头捐了8000两银子,拿着毛笔的王承恩,脸上又恢复了几分热情的笑容。
“好好好,杨大人真是百官表率。”
“大家都应该以杨大人为榜样,争当楷模,给更多的官员和王公贵族做榜样!”
王承恩一脸笑容的恭维着,而其他的官员们,看到了杨嗣昌捐8000两银子以后。
一个个对于要捐的银子数量,多少都有几分估量了。
作为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捐了8000两银子,但凡是比对方高的,稍微多捐一些。
而官职比杨嗣昌低的,少捐一些就行,左右不过几千上万两银子。
这样的捐银子的数量,还在众多官员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不过,他们还想要再看看,再观察观察。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杨嗣昌根本就管不了那么多。
确认了要捐8000两银子以后,他接过王承恩手中的毛笔,果断的大手一挥直接登记。
记录了要捐的8000两银子以后,王承恩以及其他的官员们,一个个也都笑着恭维一番。
“不愧是杨大人,不愧是兵部尚书。”
“一下子捐了8000两银子,简直就是我们的楷模,简直就是我朝廷的典范。”
听着身边人员的恭维,杨嗣昌心里带着几分不耐烦,直接抬手拒绝官员们再说下去。
他只希望带头捐了8000两银子以后,眼前的这些官员们,能够多掏出一些银子来。
捐完钱的杨嗣昌,把目光放到一群官员的身上。
重新拿着毛笔的王承恩,继续一脸笑容而又热情的,在众多官员的身上扫视一圈。
“杨大人已经做出表率了,接下来该轮到哪位大人了?”
伴随着王承恩的询问,还想要再看看情况的官员们,又继续相互推诿。
“周大人,您可是万历年间入朝的,完全是四朝元老,您老先来?”
一群官员依旧把第一个目标,放到周延儒的身上,谁让对方的资格了,而且又是当朝首府。
然而。
尽管有杨嗣昌带头,周延儒依旧不情不愿,直接盯住说话的官员。
“刘大人,你掌管着户部这些年,一直以来都是脚踩金山银山,还是你先来。”
“……”
“宋大人,你在前门那一边有三处银号,怎么样,你拨点银子出来?”
“对呀,对呀,宋大人,都这种时候了,你就别吝啬了。”
“……”
“别别别,下官辈分低,官职小还,还是刘大人先请。”
“对了,成国公,你可是我大名的国公,是勋贵的第一人,你先来呀。”
朱纯臣:“啥玩意儿就我先来?你们在做的这些文官,那可比我们武将勋贵富裕多了。”
“还是你们先来,给大伙儿做个榜样。”
“都别客气,精神点,把银子掏出来,别丢份了!”
朱纯臣是万万没想到,自己都躲在人群之中了,居然能被人盯着。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这些东林党一派的文官,身后都有江南地区的商人支持,每一个都富的流油。
各种各样捞钱的手段多着呢,而他们这些武将和勋贵,可远远都比不上。
在朱纯臣看来,要捐钱也得是这些文官捐,他们这些武将和勋贵平日里被文官瞧不起,日子过得苦哈哈。
好处没捞到,还要把银子捐出来做表率,哪有这样的事情。
一群文官看到朱纯臣推诿,随后又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
当他们在人群后面,看到了躲着的周奎、田弘遇、袁祐三人时,一个个眼里冒着光芒。
下一个捐款的对象,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