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站在澧水岸边的诸葛瞻负手而立,口中喃喃低语着这豪迈的词句。
他那深邃的目光凝视着眼前波涛汹涌,滚滚东流而去的江水,心中不禁涌起万千感慨。
一旁的蒋琬同样静静地伫立着,没有说话,仿佛在默默地等待着什么。
此时的气氛,恰到好处,滔滔不绝的江水声在耳边回荡。
目光远眺,茫茫大地在相继沉浮。
意境俱全。
“雨季来临,澧水的水流变得异常湍急。如此一来,江陵的吴军若想通过水路进发,已然是绝无可能之事。”
经过数日的疾驰奔波,诸葛瞻所率领的军队终于抵达了武陵边界。
只要再翻过眼前这座高耸入云的武陵山,便能顺利踏入长沙的地界。
这里乃是武陵郡通往长沙郡的唯一主干道,亦是大军行军途中必经之路。
然而就在这时,一声轻叹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只见蒋琬满脸失望地摇了摇头,刚刚沉浸在意境之中的美好,瞬间被诸葛瞻的话给到了。
还以为有下句呢。
“啊!”蒋琬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这大好的诗意开头就这样被硬生生打断,实在是大煞风景。
他还期待着诸葛瞻能咏出一篇绝诗来呢?
“先生,您为何叹气?莫非吴军还有其他可行的进军路线不成?”
诸葛瞻见状,立刻收起思绪,面色严肃地向蒋琬询问道。
他不止要彻底剿灭武陵郡的吴军,更想以此围点打援。
“你方才所吟诵的那些诗句,不知道是否还有后续的句子呢?如果能够一气呵成地创作完整,必定可以成为流传于世的经典之作啊。”蒋琬不禁发出这样一番感慨来。
听到这话,诸葛瞻心中也不由自主地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微笑着回应道:“这件事情嘛……”
“下一句还有,那么先生您要是想听的话,我现在就继续吟诵给您听吧。”诸葛瞻说道,虽说澧水并非赤壁那般壮观之地,但在此时此刻吟唱出来,倒也算得上是应景之举。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急促的声音突然传来:“长史、军师,有紧急军情禀报!”
几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将领匆匆忙忙地走上前来。
蒋琬见状,急忙开口问道:“文豹,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何如此匆忙?”
这位将领正是向朗之子向条,表字文豹。他和霍弋一样,都是那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杰出第二代人物。
自从马忠离世以后,就由他担任牂牁郡太守一职。
单从这一点便足以看出他出众的才能。
而在此军中,他也算是排名第三的重要人物了。
通常情况下,诸葛瞻和蒋琬负责出谋划策,而具体的实施以及战事的统领工作,则交由向条去完成。
“前方发现有吴军正朝着我们这个方向撤离而来,从他们的军容来看,显然之前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观察他们的行进方向,似乎是打算撤回长沙郡。”
向条面色凝重地禀报着情况。
“敌军具体人数有多少?与我军相距还有多远?”诸葛瞻神情严肃地追问。
“大约三千人左右,目前离我军已不足十里!”向条简洁明了地回答道。
“如此看来,想必魏延将军他们已经成功得手了。如果我的推测没错的话,这些吴军应该是从武陵城逃窜出来的残兵败将。”
诸葛瞻略作思考后,语气肯定地猜测道。
毕竟潘濬和吕岱此时都在西战线指挥作战,即便要撤退,速度也不至于如此之快。
“思远啊,对于眼前的局势,你觉得应当如何部署?是放任这群败兵就这样安然离去,还是趁势将他们一举歼灭呢?”
蒋琬开口询问道。原本此次出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剿灭武陵城中的敌人。
但经过实地勘察之后才发现,武陵山脉地形复杂,乃是绝佳的埋伏之地。
而此刻,由于澧水水流湍急,来自长沙的援军别无他路,只能从此处通过。
若能在此精心设下埋伏,定能给予来犯之敌以沉重打击,从而大量歼灭敌军。
“不,必须要全部歼灭。”
诸葛瞻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语气十分的冷酷。
这样的神情,不该出现在一个孩童的身上。
诸葛瞻心中一个极为冒险的念头开始不断滋长起来。
“向将军,请你立刻调集所率领的全体军士投入战斗,务必做到全歼敌军,绝不容许有任何一条漏网之鱼逃脱。此事至关重要,关乎我们后续的重大计划能否顺利推进。”
诸葛瞻一脸严肃地对向条下达着命令。
向条并没有立即回应诸葛瞻的指令,而是默默地转过头去,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蒋琬。
说实话,虽然诸葛瞻身为诸葛亮之子,但由于年轻且经验尚浅,在军中还未能树立起足够强大的威信。
况且,就目前整个大规模作战的战略部署而言,以向条现有的职位和权限,根本无从知晓全貌。
因此,他之所以对诸葛瞻保持一定程度的敬重,更多的是源于对其父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而非是对于诸葛瞻能力的肯定。
现在,更是乱指挥。
伏击三千败军,哪里需要几万大军一齐出动。
这一听,就是不通战阵。
“听军师的,他的话,便是我的话。”
蒋琬语气也加重了几分。
虽然,他也不太了解诸葛瞻的做法,但在此时,他不会质疑诸葛瞻什么,从而降低他在军中的威信。
“长史,几万人一齐调动,耗时耗物,对待一群残兵败将,末将以为,出战五千军士进行埋伏就可以了。”
向条进言道,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他还是敢直言反驳的。
大军调动,开头的就是粮草。
这完全就是大动干戈。
“五千军士,向将军就有把握全歼这支吴军,一个也不放过吗。”诸葛瞻微微仰头。
“有!”向条十分肯定道,以逸待劳,又是多于对方,还有什么担忧的。
“那将军可敢立军状否?”诸葛瞻又说道。
他可记得,演义之中,诸葛亮不能服众时,也是用一纸军令状建立威信的。
他现在的情况也是何等的相似。
人小言微,不能让底下的将领军士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