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内忧未除

在北京内城正阳门与皇城之间有个百步见方的小广场,称“天街”。

因为广场上石护栏的信道呈十字形,方方正正,类似棋盘,又被老百姓俗称为“棋盘街”。

棋盘街南连正阳门,北接大明门,东西分别通往东江米巷西口和西江米巷东口。

北京的内城中部被皇城占据,平民百姓禁止从皇城中间穿行,因此棋盘街便成为北京东西城居民来往的交通要冲。

随着嘉靖时期北京外城的出现,棋盘街又成为内城与外城居民来往的交通要道和行业交融之所。

棋盘街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若是节日庆典,这里更是气势宏大,人流如织。

酉时刚过,给事中魏应嘉御史郭如楚、马三元便早早的来到棋盘街有名的鹤颐楼等候。

几人都是言官,一个给事中,两个御史,别看官职不大,能量却不小。

从上到下,没有他们不敢得罪的,天天上疏骂人,想干啥都不让,能把人活活烦死。

诸如熊廷弼不就是被几个御史弹劾下去的吗。

官场上的人,除了白发催人晋升无望,或疾病缠身心志颓废,一般的人,又有谁不想奔奔前程呢。

话又说回来,削尖脑袋往前的大有人在,没有权臣帮忙说说话,哪怕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晋升无望的。

他们不像杨莲左光斗,虽同为给事中御史,人生境遇却不一样。

就说杨莲吧,那是有从龙之功,回报自然丰厚。

既然没得到机会,那就得想办法创造机会。

所以他们今天等待一个非比寻常的人物。

这个人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甚至不是秀才,他没有进过考场,没有当过官,只是普通老百姓。

就这样一个老百姓,却有一个极高的评价:以布衣入身,操控天下。

他就是汪文言。

汪文言原本是县吏,连最底层的官员都算不上,甚至不入流。

虽然县吏没有编制,但是人家手里掌握着权利。

一般来说,县太爷都是空降下来的,人生地不熟的,总要有人差使。

汪文言就是这样的人。

他熟悉业务,熟门熟路,人又仗义,江湖朋友诸多。

所以县太爷搞不定的事情都要找他办理。

随着名头越来越响,关系也越来越野,越来越能办事,逐渐声名远扬。

就这样被刑部员外郎于玉立所熟知,当时于玉立罢官在家,急需有人帮助他跑跑门路。

汪文言就被聘请到京城打探消息。

汪先生却是了得,到了京城,拿出当年的手段,上下打点左右逢源,很快就跟大部分官员混熟了。

期间他认识一个朋友,这个人就是王安。

王安当时还只是朱常洛的贴身太监,还没有今日的权势。

汪先生鞍前马后的替王安办了不少的事情,深得王安喜欢。

万历老皇帝快不行的时候,杨莲找到王安密议,当时汪文言在场。

杨莲王安就是在汪文言的劝说下,拎着朱常洛,在未经许可下进入皇宫,并帮助朱常洛成功即位。

这个时候汪文言才正式接触东林党人。

正因为这个关系,大学士刘一燝、韩爌、尚书周嘉谟、御史左光斗都和他拉上了关系。

可以说汪文言不但与外臣交情匪浅,与内臣更是相交莫逆。

这样的一个人物总也是值得几个御史给事中久等的。

天尽黑了,鹤颐楼中,已点起了亮丽的宫灯。

几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为了掩人耳目,几个人都是换了便服。

不过,从头到脚,一招一式,还是那官场的做派。

“示周,你说熊廷弼丢了辽东经略的乌纱帽,会怎么想?”

魏应嘉也是笑了笑:“那还会怎么想,一个字,气!”

郭如楚也插话道:“他自己失职,气从何来?”

“失职可以罚俸,可以降级,可以另换位置,断不至停职。

何况熊廷弼经略辽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那这人哪,还是要讲点口德。熊廷弼这不就纯粹是自己作的嘛。

你骂努尔哈赤也就骂了,哪怕骂出花来,骂他八辈祖宗,他也不能奈你何。

万不该又转过头来,骂同事,骂领导,这不就是作死吗。”魏应嘉提他表示惋惜。

“怎么你还替他说上话了。”郭如楚表示不满,毕竟不是自己阵营,魏应嘉纯属咸吃萝卜淡操心。

马三元打圆场转移话题:“这让孙承宗换熊廷弼怎么看着有点不正常,现在京城里由已被吵的沸沸扬扬。”

魏应嘉押了口茶:“这有什么不正常,据说是皇上钦点的。”

“陛下?陛下怎么知晓孙承宗的。”

“陛下怎么不能知晓,说不定现在咱们在这吃的什么,陛下都一清二楚。”

郭如楚听闻左右看了看,小心的说:“不至于吧。”

魏应嘉和马三元哈哈大笑:“就你这胆子。皇上日理万机的,哪有时间管咱们小老百姓吃什么。”

“哎,你们没发现陛下最近不一样吗?”

马三元突然站起来,推开门,左右瞧了瞧,见没人,才又关上门。

没等坐下他就开始埋怨:“郭兄,你要是不想活,可别拉着我一块。”

郭如楚狠狠的拍了自己嘴巴:“瞧我这张嘴,示周,马兄勿怪,勿怪。”

两人并未过多的责怪。

马三元转移话题:“要说用孙承宗换熊廷弼,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对错,我还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一个事,自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抚顺、铁岭、开源,辽东大片领土丢了。

从杨镐到刘挺,到熊廷弼,不能打的打完了,能打的也打完了。

辽东的局势差的不能再差了。能有个人接替就不错了。

光战死的总兵多少了,张诚胤、杜松、王宣、赵梦麟。

说实话,我觉得努尔哈赤恐怕谁都没放在眼里。”

两人也认同魏应嘉的话,事实确实如此,无法反驳。

“不过,外头舆情恐怕不止这么多。三公九卿,谁不知道孙承宗是孙慎行的弟子,也就是咱们的人。这事表面上是陛下钦点,谁又能说的上是不是方元辅的计谋呢。”

马三元和郭如楚不太明白魏应嘉的意思。

“示周,这话怎么说。”

魏应嘉眼中贼亮的光芒一闪:“之前要用袁应泰换熊廷弼,现在又用孙承宗换熊廷弼,前后挺矛盾的。

但是这才是方元辅的高明之处。

你们想啊,如果方元辅拦着不让用孙承宗,肯定要有人上帖子的,说他堵塞才路,不肯为朝廷进贤。

现在启用孙承宗,一则可以杜塞政敌之口,二则还可以观其后效,孙承宗真要挡住建奴的攻势,要是还能收复失地,这知人善用的美誉,少不了方元辅的。

他若是不行,那有可能就是先礼后兵,新账老账一块算了。

那个时候,恐怕有咱们的好日子过了。”

两人不由得点头,不得不佩服方从哲手段老辣。

“姜还是老的辣,不愧是官场老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