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茶道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月白风清的中秋之夜。“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没有多少亲可思,在节日里总喜欢躲起来,静思或者写点心得。
前段时间写了一些关于茶的文章,准备在春节之前出版。东拉西扯地写了不少,但有一样东西一直不愿提及,那就是茶道。许多朋友一介绍我就会说:“标哥是精通茶道之人。”也有很多人一和我喝茶就大失所望地说:“标哥,你这算哪门子茶道呀?用具器皿少得可怜,没有仪式感,甚至有时直接用大玻璃杯泡茶喝,真是有损茶道美名。”每逢此时,我只能是一笑置之,因我心中的“道”和他们所说的“道”相去甚远。
我是一个俗人,在生活中多花了些心思在吃喝上,察觉万物的变化和生活的细微处,加以合理微调,让生活更加简化、轻松、愉悦,本不该妄加论“道”。但当今各“道”纷行,我也不得不论一回“道”了。目前国内流行的茶道,我认为非“道”,顶多算是“艺”,以茶为名,卖艺为生。多数人认为,道袍马褂、奇杯怪盏就是茶道。然而“道”由心而生,道法自然,道生万物,茶本身便是“道”。我们需要明“道”,方能行“道”,道者最终是要提供给我们更加舒适的方式。

世上某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很多以茶为名的所作所为跟“道”是沾不上边的。比如,设计茶叶包装者,不明茶性,做出的包装要么有异味,要么容易把茶叶压碎,要么不够密封;生产盖碗者,不懂人体工学,在泡茶时盖碗怎样握着舒服不烫手,盖碗容量多少,放多少茶、多少水合适,这些因素没有充分考虑,所做的东西自然离“道”甚远。
万物有一个中心点,茶道的中心就是茶,所有工具、方法能够为茶服务,那就是明“道”。流于形式,外表装衬起来的不叫“道”。真正的“道”,是在明白“道”的中心点以后,在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自然地呈现,让人们愉悦地享受,这就是大“道”。
有人指责我用大玻璃杯泡茶这件事,我想说的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茶道就是这样。用大杯泡茶是千百年来大众的饮用习惯,也是最方便的饮用方式。不过它也存在致命的缺点,比如泡茶用的水是滚烫的,一杯茶要等凉下来才能喝,有时客人都走了,茶水还没有凉;还存在一个不雅的细节,用玻璃杯泡的茶,茶叶浮在水面上,每喝一口总会含进几片茶叶,又不得不往杯内吐,几个人一起喝茶时,老是伴着“呸呸呸”的“交响乐”。从多年的观察和实验中,我竟寻到了简单的解决方法——在泡大杯茶时,先用半杯滚烫的水将茶叶泡30秒,然后再兑进半杯冷水,这时茶水冷热适口,浓淡相宜,最重要的是解决了茶叶浮在水面上的麻烦事。泡茶用滚烫的水,热气上冲,茶叶都往上跑,此时兑进冷水,因冷水重,马上带动茶叶下沉。这时一杯温度合适、汤色清澈的大杯茶就可以尽情享用了。当然,也有个别茶叶沉不下去,但那是相对少数的。
2018年,中秋之夜
于茶痴工作室

特级鸭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