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安全与健康防护科普丛书:矿山行业人员篇
- 任文杰 姚三巧主编
- 4512字
- 2025-03-18 23:12:24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
一、生产性毒物的概述
(一)毒物的基本概念
1.毒物
凡少量进入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能够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的物质。
2.生产性毒物
在工业生产中所接触的毒物。
3.毒物中毒
在职业活动中,由毒物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二)煤矿和非煤矿山常见的毒物
通常情况下,矿山行业中常见的生产性毒物主要有爆破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铁矿氧化自燃产生的二氧化硫;某些硫铁矿产生的硫化氢、甲烷;人员呼吸和木料腐烂产生的二氧化碳;铅、锰矿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汞、砷等有毒矿石;柴油设备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有害废气等(图1-2-1)。

图1-2-1 熟知矿山行业毒物分类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在矿山行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皮肤,亦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但实际意义不大。
1.呼吸道
呈气态、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2.皮肤
某些毒物可透过完整的皮肤危害人体,经皮肤吸收而致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
3.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而致职业中毒者甚少。个人卫生习惯不好或发生意外时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内,主要是固体、粉末状毒物。
二、常见的矿山行业毒物的识别和急救处理
(一)矿山行业氮氧化物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通常在矿山行业中出现的二氧化氮气体是棕红色、并且有刺激性气味,一般发生在矿山爆破后。
2.中毒特点
二氧化氮气体具有强烈腐蚀作用,主要是对眼睛、呼吸道及肺等组织;如果遇到水之后能产生一种破坏人体肺及全部呼吸系统的化学物质硝酸,使机体血液中毒(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经过大概一天时间,肺水肿会加重,导致咳嗽加重,此时会有工人吐粉红色泡沫痰,并有剧烈的头痛、呕吐现象,甚至发生死亡危险。
3.现场处理措施
立即将患者脱离现场静卧保暖。
(二)矿山行业一氧化碳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在矿山行业爆破工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另外如果该环境用到内燃机也会产生该气体;再者,如在矿井下发生火灾,因为缺氧会导致氧气不能完全燃烧而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有毒气体。以上中毒情况均可归因于工作环境通风不良。
2.中毒特点
矿山行业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易燃易爆,是一种最常见的可以导致工人窒息的气体。如果中毒程度较轻,一般可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乏力等。中度中毒会导致身体反应进一步加重,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及嗜睡。重度中毒者很快昏迷。
3.现场处理措施
发现中毒患者应迅速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轻度患者数小时即可恢复,中度及重度患者应立即送到医院。
(三)矿山行业二氧化碳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在不通风的井巷中容易聚集。发生急性二氧化碳中毒的场所多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2.中毒特点
矿山行业工作场所中的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如果发生急性二氧化碳中毒,接触后几秒钟内就迅速昏迷倒下,严重时可呈“电击样”昏厥,甚至猝死。当矿工暴露于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时,会不知不觉地发生昏迷、无法呼吸,严重者会有死亡现象发生,而且前期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若不能及时救出可致死亡。中毒程度严重的矿工,可表现为呼吸困难,颜面及口唇青紫,鼻翼扇动厉害,口鼻腔出血,甚至神志不清等。最严重的矿工会发生昏迷状态、呼吸暂停、阵发性抽搐、体温明显升高、肺和脑水肿等身体不适感。
3.现场处理措施
现场救治必须越快越好。应迅速将矿工脱离中毒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患者呼吸顺畅。
(四)矿山行业硫化氢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硫化氢中毒通常是在矿山环境中发生有机物腐烂现象,硫化矿物水解反应,矿山爆破以及导火线燃烧时产生。
2.中毒特点
硫化氢气体是没有颜色的,但是会有腐蚀性臭鸡蛋气味。硫化氢中毒一般会感觉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头晕比较明显,呼吸困难,如果矿山环境场所中出现硫化氢大量释放可导致矿工立即发生昏迷、甚至死亡现象。硫化氢具有“臭蛋样”气味,但极高浓度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觉其味。低浓度对眼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对脑神经系统影响明显,还可引起“电击样”死亡现象。

图1-2-2 矿山行业硫化氢中毒危害
3.现场处理措施
脱离接触,呼吸、心脏停搏者进行心肺脑复苏、吸氧、防止脑水肿、高压氧舱治疗,细胞色素C、脑复康等药物治疗。
(五)矿山行业甲烷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矿山瓦斯一般指矿井中的可燃气体,主要是沼气。沼气为无色无味气味,比重0.559kg/m3。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它是煤在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树木和其他有机物体在不通风的情况下逐渐向烟煤或无烟煤变化的时候,同时产生沼气。矿山瓦斯一般缓慢散放出来,也可突然喷出大量沼气。
2.中毒特点
瓦斯是开采煤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有四大危害:一是可以燃烧,引起矿井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四是会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瓦斯爆炸。
瓦斯的存在使空气中含氧量减少而引起缺氧现象,沼气浓度达57%,空气中氧含量低到9%~10%,此时有生命危险。但瓦斯更严重的危害是瓦斯爆炸,当甲烷浓度为5%~16%时,与空气中氧混合形成一种爆炸性气体,遇明火即爆炸。工作环境空气中甲烷浓度低的时候会出现窒息前症状,如:头晕、呼吸加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做准确的动作;随着浓度升高,在80%浓度出现头痛感觉;在90%浓度,矿工会发生呼吸停止;如果是液化气体、一定要注意不要将液化气体溅于皮肤上,否则会冻伤皮肤。
3.现场处理措施
甲烷中毒的急救措施在发生沼气中毒之时,应该立即将中毒患者转移到空气比较流通的地方,应解开衣扣以及裤带,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同时注意保暖。并且及时送医院抢救。
(六)矿山行业二氧化硫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黄味及酸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空气相对密度为2.2,常存在于巷道的底部。
2.中毒特点
二氧化硫(SO2)对眼睛是有强烈刺激作用的。当工作场所中二氧化硫(SO2)增多时,会与呼吸道潮湿表皮接触产生硫酸,对呼吸器官有腐蚀性,使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当空气中含SO2 0.000 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0.05%时,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死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00 5%。
3.现场处理措施
在抢救前做好个人呼吸系统防护,佩戴防毒面具;切断毒气来源,并加强通风;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
(七)矿山行业铅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铅是有毒的重金属,柔软可锻铸,熔点低,刚切割出来时是银色略带蓝色的,暴露在空气中后,会失去光泽成暗灰色,耐蚀性高。常见于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等作业。
2.中毒特点
矿山行业铅中毒以慢性中毒为主。铅中毒是由铅所引起的金属中毒,脑最容易受到铅的影响。患者常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溶血性贫血、肝脏损伤、黄疸、齿龈与牙齿交界边缘有暗蓝色铅线等。进入体内后,几天内会闻到患者口中有金属味,此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泻,通常会有腹绞痛感觉。如果中毒程度较深,还可出现血压升高、贫血、肝脏疾病加重及神经麻痹等身体不适感。
3.现场处理措施
通常在现场我们可以迅速让患者喝大量浓茶或白开水,用手刺激咽部让其呕吐,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喝牛奶、蛋清、豆浆来保护患者的胃。对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异物引起窒息,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八)矿山行业锰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锰是一种灰白色、硬脆、有光泽的金属,常见于锰矿的开采作业。
2.中毒特点
锰矿山行业中锰中毒主要由于锰及其化合物的烟雾和粉尘通过矿工的呼吸道进入其体内。一般短期内不会发生中毒现象,但如果持续吸入大量锰烟数小时后,会出现头晕、头痛、咽痛、咳嗽、寒战、高热等金属烟热症状,持续数小时,出汗后退烧。如果肺部感染不合并,症状通常在24~48小时内消失。锰毒性肺炎:短期吸入大量锰化物粉尘后,呼吸困难。
3.现场处理措施
一般发生锰中毒症状时是不需特殊药物治疗的,脱离中毒现场环境以后自身的症状很快会消失。如果中毒较重,可让患者大量饮水、可适量服用解热镇痛药进行退热处理。
(九)矿山行业汞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汞是在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又称水银,银白色,比重13.546,熔点-38.87℃,沸点357℃。汞能与许多金属形成合金,称为汞齐。汞的产品主要是汞和硫化汞。我国汞矿以产汞为主。生产性中毒常见于汞矿开采。
2.中毒特点
汞是银白色的液态金属,普通环境中就可以蒸发掉。矿山行业汞中毒主要是因为患者长期吸入汞蒸气和汞化合物粉尘所致,一般短期内是不会发生的。但是长期持续接触该物质会出现精神异常、齿龈炎、震颤等表现。当吸入量比较大时可发生急性汞中毒:全身症状有口内金属味、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全身酸痛、寒战、发热(38~39℃),特别严重的患者会表现为容易激动、烦躁不安、失眠;甚至抽搐、昏迷或精神失常;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出现齿龈肿痛、糜烂、出血、口腔黏膜溃烂、牙齿松动、牙龈 “汞线”;中毒后2~3天皮肤可出现红色斑丘疹。
3.现场处理措施
吸入汞中毒者,应立即撤离现场,更换衣物。
(十)矿山行业砷的来源、中毒特点及现场处理措施
1.来源
砷作为一种无臭无味的剧毒元素,有黄、灰、黑褐三种同素异形体,其灰色晶体具有金属性,脆而硬。主要矿物有雄黄、雌黄,毒砂;还有砷镍矿、砷锑矿,砷华,斜方砷铁矿等。一般用地下开采法采矿,用浮选法选矿。在矿业中“砷的释放”是危害职业人群健康的主要方式。
2.中毒特点
急性中毒已十分罕见。慢性砷中毒患者常在几分钟后感觉到口腔烧灼感,恶心呕吐,腹剧痛、腹泻呈米泔水样,呕血、便血、心脏不舒服,可出现神经系统头痛、眩晕、浑身肌肉酸痛、烦躁、狂躁、抽搐、昏迷等,严重者可发生肾衰竭呼吸系统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指甲出现横纹。
3.现场处理措施
当发现砷中毒的时候,应该迅速离开现场;可以用温水、肥皂水对中毒者的皮肤进行充分的冲洗;口服者,需尽快催吐等;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治。
三、矿山和非矿山行业毒物危害“源头”解析
(一)产业发展水平落后
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跟不上发展;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没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作业环境的安全、通风、测量等进行检查,安全隐患问题持续存在。
(二)生产过程多存在违法现象
大部分企业没有将必需的资金用于安全生产;没有按照矿山行业要求,建立通风系统,或者没有按说明运用;企业的主要责任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取得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没有建立必备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从业人员缺乏教育培训,缺乏安全常识,直接安排井下作业。
(三)通风管理措施不到位
发生中毒的矿井,没有进行通风处理;工人在下井前没有提前对井下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检测。
(四)应急不当,事故扩大
企业内部应急预案没有制定;或者虽然制定了预案但没有进行演练,也没有进行应急培训;导致大部分工人缺乏基本的救援常识,在中毒事故发生后,施救方法不对,造成人员伤亡数量增加。
(董新文 任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