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宁夏农垦史文献述评
宁夏自古为边陲重地,亦是我国历代重要的屯垦地区。自秦汉以来,在宁夏土地上的屯垦开发,为历代边疆的稳定、战争的胜利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关宁夏农垦研究的学术史方面,自民国起,出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开发的考量,中国学界逐渐关注西北移民垦殖问题,其中包括对宁夏农垦历史的梳理。如高秉坊(1924)《论西北垦殖事业》,南运河工程局(1930)《西北垦殖计划》,安汉(1932)《西北垦殖论》,李积新(1934)《宁夏垦务概况》等著作,从战略及工程技术层面强调西北移民垦殖重要性的同时,也简略地涉及了宁夏农垦史。王国鼎(1933)《中国田制史》是较早系统论述自上古至元代中国地政的著作,并对屯田制度进行了分述。张君约(1939)《历代屯田考(上下)》论述了自西汉至明代的屯田历史,提出“屯田制是中国历史上仁政具体化之最大政策”的论断。1942年宁夏省政府秘书处编纂《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其中有关水利、农业和土地整理与荒地使用等内容,是考察1933~1942年期间宁夏垦殖的重要史料。唐启宇(1944)《历代屯垦研究(上下)》上册主要论述历代屯垦制度,下册分地域探讨屯垦问题,该书将宁夏置入“甘青之屯垦”部分阐述。李贻格(1947)在《宁夏历代屯垦考》一文中简要地梳理了自秦汉至清末,民国行政区域内宁夏的屯垦开发及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古代农垦方面的著作逐渐增多。如王毓铨(1965)《明代的军屯》、唐启宇(1985)《中国农史稿》、杨向奎等(1990)《中国农垦史(上中下)》、刘继光(1991)《中国历代屯垦经济研究》、赵俪生(1997)《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田澍(2007)《西北开发史研究》等著作,以西北区域为研究视角,研究屯田制度、经济开发与社会变迁,对宁夏农垦历史均有涉及。杨新才《宁夏农业史》(1998)与刘天明《移民大开发与宁夏历史文化》(2008)则重点以宁夏为研究对象,对历代屯垦对宁夏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屯垦戍边与历史文化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左书谔(1986)、刘菊湘(1996)、吕卓民(1997)、李蔚(2000)、薛正昌(2015)分别对明代屯垦、西夏屯田、屯田与水利开发等问题做了专题研究,这些文献都为古代及近现代宁夏农垦史的进一步梳理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在宁夏历代屯垦综述性研究方面,主要有4篇著作。一是李贻格于1947年在《农业通讯》第10~11期上发表的《宁夏历代屯垦考》,这是研究宁夏历代垦殖开发最早的一篇文章。其二是和龑于1986年在《宁夏文史》上发表的《宁夏平原历代屯田开发探述》;其三是《宁夏农垦志(1950~1988)》,专设一章对历代垦殖业做了概述;其四是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吴超博士的论文《13~19世纪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研究》。
在当代宁夏农垦史研究方面,由于新中国农垦史研究是近年来中国当代史新兴研究领域,当代宁夏农垦史研究尚处在文献资料的整理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起,宁夏垦区先后编纂了《宁夏农垦志(1950~1988)》《宁夏农垦志(1989~2004)》及各农场志、公司志、文件汇编等二十余种公开和内部出版物,这些志书和文件汇编是研究农垦史重要的史料来源,具有原始性、连续性、时代性等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成立宁夏农垦经济研究会,该研究会的会刊《宁夏农垦经济研究》(《宁夏农垦经济》),刊登了大量反映当时垦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文章,是考察垦区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1989年,宁夏农垦经济学会编辑出版了《宁夏农垦经济的改革发展研究》,该书部分章节对改革开放前十年作了历史总结。此外,历年宁夏农垦或相关研究人员在《中国农垦》等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宁夏档案馆藏有1950~1985年农垦档案,是研究当代农垦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料。一些散见于公开期刊中有关宁夏农垦的文章,虽然多倾向于行业或企业宣传,但若引用得当,亦可作为论述某个专题的史料依据。2010年,宁夏农垦局党委组织编纂了《足迹(上下)》《劳模风采(1950~2010)》,这两套书以回忆录和人物传记的方式展现了农垦建设者们60年的奋斗历程,具有口述史料的重要参考价值,弥补了档案文献的生硬和不足。
宁夏的农垦事业是新中国农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新中国历史、新中国农垦历史以及我国农业、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史密不可分,所以,宁夏农垦史研究离不开中国农垦史资料的支撑。
在参考文献方面,最具权威的是农业部农垦主管部门汇编的《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该资料共6卷本,收集了自1949~2013年中央和地方有关农垦工作的重要文献。农业部2009年编写的《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是一部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及农业生产发展历程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工具书,收录了1949~2008年全国农业(农垦)统计资料及1978~200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农业(农垦)统计资料。
宁夏农垦局编纂的《宁夏农垦统计资料汇编(1952~1980)》《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垦统计资料汇编(1981~1985)》《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垦统计资料汇编(1986~1990)》《宁夏农垦统计资料汇编(1991~1995)》《宁夏农垦统计资料汇编(1996~2000)》是考察垦区各项事业发展指标的重要参考资料。
1981年,农垦部政策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农垦事业大事记》(内部资料)、历年《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农垦统计年鉴》中的大事记部分,时序性强,基本要事不漏,提纲挈领,问题集中,是了解史实线索的重要工具。同时,年鉴也提供了较为可信的统计数据。1986年,《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曾组织出版《当代中国的农垦事业》,该书以丰富的资料记载了新中国农垦事业开创历程以及各垦区的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学界有关新中国农垦事业的起步、各垦区成立的背景、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历程、农垦建设者以及建设历史经验总结等或散见于不同著作与文献,或侧重个案研究,从宏观层面叙述新中国农垦史的相关著作并不多。为此,农业部农垦局作为全国农垦事业的主管部门,于2000年组织编写了《中国农垦五十年》,介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垦系统的50年奋斗历程。全书分“历程篇”“成就篇”“经验篇”“展望篇”“大事篇”“资料篇”,是一本较为全面的行业史志。与此书相对照的是他们于2008年编写的《中国农垦改革发展30年》,此书对农垦系统1978年至2008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重大成就做了系统的介绍。不足之处是,这两本书对历史问题的探索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国家政策变动的经济社会背景交代不够,宣传性的内容较多。
近年来出版的《海南农垦发展史》(2016)、《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研究》(2017)、《黑龙江屯垦史》(2018)、《打造中国农业领域的航母——新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2018)等著作为本书的结构设计和理论提升提供了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