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公共安全界定

一 公共安全界定

综观人类的长期演化过程,可以看出,公共安全与人类历史的发展相伴始终。但学界对公共安全的界定有分歧,有人认为公共安全指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11]有学者在界定公共安全概念时增加了“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12]的条件,甚至还有学者将公共安全概念的外延扩展至“重大生产安全”“重大公共利益安全”[13]等。虽然学者们对公共安全概念的界定不同,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保护人类的安全,公共安全总会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人类群体或个体在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中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第二个方面则指人类群体或个人本身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共活动秩序和规范。比如2017年,某煤业有限公司的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和联络巷交叉口处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这就属于人类群体或个体在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时没有得到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的保障。此外,那些因违反公共秩序和规范的群体和个体,也会威胁公共安全。比如,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车的团体、家庭或个人也越来越多,但一些人因不遵守交通秩序和规范,由此而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比比皆是。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某个研究报告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降幅明显,但我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第二。仅在2016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就有864.3万起,造成死亡人数约6.3万人[14],其中,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0%左右,追尾与剐蹭行人、疲劳驾驶、超速等问题突出。因此公共安全既包括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也包括在公共场所活动的群体和个体的安全。

二 如何进行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总是与公共安全事件联系在一起,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众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等。为此,不同的国家根据不同的公共安全事件,设置了不同的管理机构。例如,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包括在中央一级成立的应急管理部,并针对不同公共安全问题而组建的以管理自然灾害为主的国务院减灾委员会;以管理事故灾难为主的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以管理公共卫生为主的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以管理社会治安为主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地方政府一级也相应组建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处理不同公共安全事件的管理委员会。除此之外,国家还出台了各类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因此中国公共安全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而公共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减少人类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人类行为失范或公共场所本身存在的隐患都会威胁人类的安全,因此对公共安全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公共安全事件。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15]从这一由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安全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公共活动领域的安全秩序,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以及各项公共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各种行政管理活动的总和。它主要通过制定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相关部门都陆续出台了针对不同行业的公共安全管理条例,例如,原卫生部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公安部发布的《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国务院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和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但是公共安全管理的相关条例或办法只是起协调、维护、疏导、监督的作用,对违反公共安全的人处置力度较弱,这就给那些不断违反公共安全管理要求的个体或群体留下了可乘之机,进而给公众造成伤害。因此加强公共安全的法治建设势在必行。

三 公共安全分类

由于国家是人类目前最主要的生存与发展组织,因此在国家范围内对民众所面临的公共安全威胁进行分类较为科学。比如乡村、牧场的农牧民与城市居民面临的公共安全威胁不同,生活在边境区域与中心区域的民众所面对的公共安全威胁不同。因此我们依据国家范围内国民在不同生活区域面临的公共安全威胁,将公共安全分为城市公共安全、乡村公共安全、边境公共安全和总体国家安全观。

城市公共安全属于“点”的安全,特指在城市范围内,使城市民众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安全状态。包括城市人口安全、城市生产和交通安全、城市社会治安、城市经济安全、城市信息安全、城市文化安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乡村公共安全属于“面”的安全,乡村公共安全主要指在国家范围内城市以外的乡村牧场渔村,使乡村牧场林区渔村等地民众生产生活正常的安全状态。乡村公共安全包括乡村自然灾害、乡村生态安全、乡村资源安全、乡村食品安全。

边境公共安全属于“带”的安全,由于国家边境区域是国家的边缘地带,因此边境公共安全就是指国家边境地区领土、主权、人民及政权的安全状态,包括国土主权安全、跨国犯罪、打击“三股势力”与维护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则属于国家的总体安全理念,特指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其实践。包括我国的国家安全观、国家主权与国土安全、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军事安全和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