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医院营养专家:消化病饮食一本通
- 刘英华 张新胜主编
- 3373字
- 2025-04-21 19:33:56
第四节 肝脏——加工营养
一、什么是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脏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膈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的质量,男性为1230~1450g,女性为1100~1300g,约占体重的1/50~1/40,为一红棕色的V字形器官。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合成分泌性蛋白质等作用。肝脏也分泌胆汁,既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对营养物质的代谢、消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加工器官”。
二、肝脏的生理功能
(一)解毒功能
肝脏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通过新陈代谢将它们彻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体外,这种作用也被称作“解毒功能”。有毒物质(包括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里被处理后变得无毒或低毒。在严重肝病时,如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肝脏解毒功能减退,体内有毒物质就会蓄积,这不仅对其他器官有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
(二)代谢功能
代谢功能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胃肠内初步消化吸收后被送到肝脏,在肝脏里被分解,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分解后的“小物质”又会根据身体需要再在肝脏内被合成为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特殊的糖类或能量物质等。
(三)分泌胆汁
肝脏具有分泌胆汁的作用,而胆汁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
(四)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
新生儿的肝脏有造血功能,长大后不再造血,但由于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静脉)流出肝脏,因此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肝脏的血容量相应地也很大。如此说来肝脏就像一个仓库,在需要时可以供出一部分血液来,为其他器官所用。
(五)免疫防御功能
肝脏中淋巴细胞含量很高,尤其是在有炎症反应时,血液或其他淋巴组织里的淋巴细胞很快“赶”到肝脏,解决炎症的问题。
(六)肝脏再生功能
肝脏还具有再生的功能,如果切除70%~80%的肝脏,肝脏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进行自我再生。
三、肝脏在营养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一)肝脏与糖代谢
1.实现葡萄糖到糖原及糖原到葡萄糖的双向转化
肝脏作为靶细胞受控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刚吃过饭后,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到体内,血糖含量会显著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暂时储存起来,使血糖含量维持在80~120mg/dL的范围内。由于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血糖,血糖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这时,肝脏中的糖原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的含量仍然维持在80~120mg/dL的范围内。
2.实现非糖物质到糖原的转化
糖原除了由葡萄糖合成外,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等转变而成,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异生作用。糖原的异生作用发生在肝脏中。
(二)肝脏与脂肪代谢
1.肝脏与脂肪的消化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肝功能出现障碍时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不良,就出现厌油等症状,所以肝病患者要少吃含脂肪的食物。
2.肝脏与脂肪的运输
当体内脂肪来源太多时,肝脏就会利用磷脂等原料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如果肝脏功能不好,或磷脂等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性肝炎。
3.肝脏与脂肪的再分解
储存在肝脏、肌肉等处的脂肪可再度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等,也可直接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释放大量的能量,或转化成糖原等。
(三)肝脏与蛋白质代谢
1.肝脏与蛋白质合成
肝脏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人体的一般组织细胞都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但肝脏除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以外,还能合成大部分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纤维蛋白等)。据估计,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所以患慢性肝炎或严重肝脏病变患者,血液中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可引起组织水肿。
2.肝脏与脱氨基作用及尿素的形成
当细胞内氨基酸含量过多时,可发生脱氨基作用,从而生成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不含氮部分可在细胞内继续氧化分解为CO2和H2O或转化为糖和脂肪,含氮部分则在肝细胞中转化为尿素,从而解除NH3对人体的危害。同转氨基一样,脱氨基作用也主要在肝脏细胞中进行,而且所有细胞脱氨基作用生成的NH3均需在肝细胞中转化为尿素。因此,肝脏在脱氨基作用及尿素的形成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肝脏与氨基转换作用
氨基转换作用也称转氨基作用,是指氨基转移到其他化合物上,从而形成新的氨基酸的过程。转氨基作用可使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增多,从而满足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求(有8种氨基酸不可经氨基转换作用而生成)。肝脏细胞中含有大量与氨基转换作用有关的酶,如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等,因此,肝脏是氨基转换作用最活跃的场所。正常肝细胞中的GPT很少进入血液,只有肝脏病变时,由于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肝细胞坏死,GPT才可以大量进入血液。所以,临床上常用血液中GPT的数值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肝脏与维生素代谢
肝脏在维生素的贮存、吸收、运输、改造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肝脏是体内含维生素较多的器官。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在体内主要贮存于肝脏,其中,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占体内总量的95%。因此,维生素A缺乏形成夜盲症时,食用动物肝脏有较好疗效。
肝脏所分泌的胆汁酸盐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所以肝胆系统疾病,可伴有维生素的吸收障碍。例如严重肝病时,维生素B1的磷酸化作用受影响,从而引起有关代谢的紊乱,由于维生素K及维生素A的吸收、储存与代谢障碍而表现出血倾向及夜盲症。
肝脏直接参与多种维生素的代谢转化。如将β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将维生素D3转变为25-(OH)D3。许多维生素在肝脏中参与合成辅酶。例如将尼克酰胺(维生素PP)合成NAD+及NADP+,将泛酸合成辅酶A,将维生素B6合成磷酸吡哆醛,将维生素B2合成FAD以及将维生素B1合成焦磷酸硫胺素(TPP)等,对机体内的物质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肝脏小贴士
1.保持正常体重
体重过大会让肝脏工作更辛苦,罹患脂肪性肝炎的概率也会升高。如果全身脂肪减少,肝脏的脂肪也会减少,甚至明显改善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指数。
2.远离各种可能受血液污染的器具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穿耳洞、刺青,避免和他人共用牙刷、刮胡刀等,以及减少接触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
3.均衡饮食
为求速效减肥,三餐只吃水果,而不吃其他食物,或者是“低糖饮食”——高蛋白、低糖类的饮食组合,这些不均衡的饮食会增加肝脏负担。对肝脏来说,把非糖类转化成能量,比把糖类转化成能量更吃力。均衡的饮食能量来源组合应该是55%~65%的来自糖类的能量(例如米饭、面食),11%~15%的来自蛋白质的能量(例如肉类、豆类),20%~30%的来自脂肪的能量(例如植物油)。
4.注意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也不要生食海鲜,因为蛤、蚝以及贝类等容易受到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要去甲型肝炎高感染区旅游,最好在出发前注射甲型肝炎疫苗。
5.戒酒
饮入的酒精(乙醇)都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当酒精过多,肝脏的代谢功能下降时,酒精就要经过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变成乙醛,而乙醛对人体有巨大的毒性作用,最终人体的肝脏在乙醇和乙醛的作用下形成了酒精性肝病。所以说嗜酒是造成酒精性肝病的最主要原因。
6.戒烟
吸烟时大量吸入的一氧化碳会妨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造成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对肝脏的损害。而且,吸烟还大大降低了人体免疫力。对于已经患上脂肪性肝炎的人来说,吸烟还增加了感染各种疾病的机会。
7.不乱吃药
吃进去的药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除了医师处方药,避免自行服用其他药物,因为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交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肝病患者就医时,应告知医师他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以作为医师开处方时的参考。
8.注意睡眠时间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为8h,应该从22点左右开始上床睡觉,凌晨1至3点(凌晨1至3点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进入深睡眠状态,反之,就会养不足血。因此我们呼吁尽可能地不要熬夜,如果不得已成了熬夜一族,就应摄取更充足的营养物质保护自己,把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减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