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人体处于高热而潮湿的环境中或曝晒于烈日下时间太久,体内热量散发不出等原因,均会产生中暑。年老体虚尤易发生。患者多见眩晕、面色苍白、出汗、尿量减少,呼吸浅而快,脉搏加速,血压降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有时肌肉有痉挛性疼痛,体温一般在40℃以上,但很少会失去知觉。

民间偏方治中暑

荷叶粥

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取粳米煮粥,待粥熟后加适量冰糖搅匀,趁热将新鲜荷叶撕碎覆盖粥面上,待粥呈淡绿色取出荷叶即可食用。可做夏季清凉解暑饮料,或做点心供早晚餐温热食用,也可凉饮。本方清热利暑,用于治疗中暑。

绿豆粥

绿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绿豆洗净,后以温水浸泡2小时,然后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至豆烂米开汤稠。每日2~3次顿服,夏季可当冷饮频食之。本方清热解毒,解暑止渴,消肿降脂。适用于中暑、暑热烦渴等症。

竹沥粥

竹沥100~150克,粳米50克。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竹沥汁,稍煮1~2沸即可。供早晚餐或上下午做点心服食。本方清热,化痰,开窍。适宜于中暑、高热烦渴等症。

玉叶茶

玉叶花藤30克,牡荆叶30克,薄荷5克。将玉叶花藤、牡荆叶研制成末,与薄荷包在一起为1剂。每日1剂,开水冲泡,代茶饮。本方清热解暑。对于预防中暑有很不错的疗效。

苹果酒

苹果250克,白酒500毫升。将苹果去皮核,切碎,与白酒一同置于洁净容器中,密封,浸泡。每日振摇1次,7日后即可。口服。不拘时,随量饮之。本方生津润肺,除烦解暑。用于治疗中暑等。

西瓜翠衣饮

西瓜鲜外皮(称西瓜翠衣)200克,白糖适量。将西瓜鲜外皮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本品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用于治疗中暑。

酸梅汤

乌梅50克,桂花5克,白糖适量,盐少许。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本品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治疗中暑。

滑石甘草散

滑石、大黄、甘草各等量。将上述3味药研末。每次用20克,日服3次。适宜于中暑。

一味麦冬饮

鲜麦冬60克。将鲜麦冬绞汁。温饮或冷饮。用于治疗中暑。

胡麻解暑酒

胡麻子200克,生姜60克,生龙脑叶20克,黄酒500毫升。将胡麻子煎熟,加生姜、生龙脑叶,同入炒,细研,和黄酒一同置容器中,密封,浸渍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口服。每日2次,每次30~50毫升。本方解暑热。能有效预防中暑。

名医验方治中暑

清暑茶

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300克,甘草90克。将上述前4味切碎,用文火微炒;甘草另打粗块,然后与上药混匀,过1~2号筛,分装,每袋13克。1次1包,1日2次,开水泡饮。本方主治中暑、伤暑。

来源:本方来源于《中药制剂方法》。

沙参母膏汤

生石膏30克,金银花12克,佩兰12克,知母12克,沙参12克,益元散12克。将上述材料加适量水煎服。本方主治中暑。

加减:口渴加麦冬10克;无汗加薄荷6克。

来源:本方来源于《简易中医疗法》。

青蒿香薷煎

青蒿、香薷、石斛、知母、黄芩、竹叶、麦冬各10克,太子参15克,黄连3克,炙甘草6克,荷叶梗、西瓜翠衣各20克。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服。本方主治妊娠中暑。

验证:临床上治疗中暑有良效。

十滴水

大黄20克,小茴香、桂皮各10克,辣椒5克,干姜、樟脑各25克,薄荷油25毫升(或桉叶油12.5毫升),70%乙醇适量。将前5味捣为粗粉,混匀,用乙醇(70%)做溶剂,按渗滤法渗滤,至渗出的滤液达800毫升左右,即停止渗滤,压榨出余液,与渗滤液合并,加樟脑(应先置研钵中加95%乙醇湿润后研细)与薄荷油,振摇或搅拌使之溶解,置阴凉处静置过夜,如有沉淀,则用棉花滤去再添加70%乙醇至1000毫升。分装备用。口服。每次服2.5~5毫升,小儿酌减。本方导浊,清暑,开窍,止痛。主治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肠胃不适等症。

来源:本方来源于《中药制剂汇编》。

注意:孕妇忌服。

荷叶煎

荷叶25克(鲜荷叶150克),铁轴草15克,鸡蛋花10克。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毒,除暑毒,调谷道。主治中暑轻症,表现为发热、头昏目眩、口渴,可伴呕吐或腹泻等。

验证:本方临床使用效果佳。

其他疗法治中暑

擦药疗法

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按摩疗法

取头部的百会、印堂、水沟(人中)、风池,上肢的曲池,手部的合谷、十宣,下肢的足三里、太冲等穴。用拇指指甲切压人中、十宣各5~10次,紧接着用拇指指腹点按或叩击百会、印堂各100~200次,拿捏合谷、太冲、曲池、风池各20~30次。待患者症状缓解后,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足三里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