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案例

轩轩刚上一年级,每天早上都需要爸爸妈妈反复催促才能起床,爸爸妈妈除了收拾自己上班的东西,还要收拾轩轩上学用的东西,每天早上就像打仗一样,忙碌而慌乱。爸爸妈妈无论是哄着轩轩说“能按时起床就带你去游乐场”,还是吓唬轩轩说“再迟到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轩轩的赖床问题依然困扰着爸爸妈妈。

轩轩因为经常迟到,成为老师和同学关注的焦点。轩轩对此感到很不开心,上课经常开小差,扰乱课堂纪律,丢三落四,同学们叫他一起出去玩他也不愿意出去。慢慢地,轩轩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不想去学校。老师多次找轩轩及其父母谈话,轩轩始终没有什么改进,爸爸妈妈也很无奈。

解析

刚进入小学阶段,孩子往往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学习环境从宽松自由到严谨规范,生活方式从老师像妈妈一样全方位照顾到自己独立自主地管理自己,行为规范从被鼓励无拘无束地自由发展到必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交往方式从老师关注下的小团体游戏到同学自由组合和较为自由的课间活动,等等。面对这些变化与挑战,孩子往往会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这就需要家长积极、科学地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案例中,轩轩在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下,出现了自理能力差、自控力不足、做事情拖沓、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绪不稳定和人际关系差等适应不良问题。面对孩子的适应不良问题,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是好,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孩子,造成更多的适应不良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家教指导

小学阶段是儿童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起始阶段,也是自我、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适应不良,可能阻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因此,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一)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需要有独立应对事务的能力,有了自理能力,才能独立面对小学校园生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需要让孩子有生活自理的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包办、代办。其次给孩子创造自己做事情的机会,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时,家长及时鼓励,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做事情的成就感。最后,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这样坚持下去,孩子做事之前就会考虑后果再做决定,从而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通过和孩子一起制定、执行、调整规则,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规则制定的目的是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控制孩子。因此,制定规则的时候需要和孩子商量,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并允许孩子对规则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规则执行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错误的,而是要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在错误中有所领悟和成长。

(三)协助孩子合理规划时间

小学的课堂有明确的时间设置,这就需要孩子通过建立时间概念、合理地规划时间来适应小学生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引导,如按时起床、准时上班、不拖延等;另一方面,可以为孩子提供时间工具,如闹钟、手表等,并教会孩子如何使用,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变化。此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引导孩子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

(四)减少无关刺激对孩子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步伐。注意力的培养,不仅对孩子的学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推手。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尽量不去打扰孩子。比如,孩子在做作业,家长一会儿给孩子一个水果或一杯牛奶,一会儿打断孩子说“不对,应该……”,这容易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其实,这种对孩子的关爱和纠正,都可以安排在孩子休息时或完成正在做的事情之后。

(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业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走进自然、参观博物馆等,通过启发式提问帮助孩子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次,家长要维护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家长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可以持着好奇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最后,对于孩子学业上取得的进步,更多地肯定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表扬孩子的能力。

(六)有效调节孩子的情绪

面对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孩子通常会产生焦虑、低落等情绪。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家长不要急于帮孩子赶走负面情绪,而是要帮助孩子表达、宣泄情绪,并为孩子提供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具体而言,教孩子使用“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来表达情绪;尝试借助游戏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和宣泄,也可以在家里与孩子一起建一个积极暂停角[1]帮助孩子平复心情;调节情绪的方法包括带孩子做运动、教孩子自我赞美等。

(七)帮助孩子掌握交往技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家长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教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避免发生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首先,家长可以给孩子示范怎么认识新朋友,让孩子去实践,并鼓励孩子;其次,通过角色扮演,教孩子学会分享;最后,在生活中扮演弱者,让孩子发挥他们的能力,并教孩子共情他人的感受。

注释

[1]积极暂停角是指在家里布置能够让自己感觉舒心和安全的角落,当感觉到生气或伤心时可以在里面待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