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唐宋服饰

这则笔记叙述了中国从南北朝到宋朝的衣冠服饰的演变。根据文字,不仅可以了解宋朝人的服饰喜好,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过程。

原文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fēi)绿短衣、长靿(yào)靴、有蹀(dié)躞(xiè)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fēn)帨(shuì)、算囊、刀砺(lì)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鞦(qiū)根,即今之带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正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译文

国的衣冠,从北齐以来,就全采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制。袖子窄瘦、红色或绿色的短上衣、长筒靴、有蹀躞带,这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袖子窄瘦利于骑马射箭,短上衣、长筒靴都便于过草地。北方少数民族喜欢茂盛的草地,常居其中,我出使辽国时亲眼见过,即使是王庭也坐落在草丛深处。我到辽国王庭时,刚下过雨,过草地时衣裤都沾湿了,但辽人却没有沾湿。他们腰上的蹀躞带,大概是用来佩带弓、剑、手巾、算袋和磨刀石之类的物品。后来虽然去掉了蹀躞带,但还保留着它的挂环。这种环是用来系蹀躞带的,就像马车上络马股的革带上的套环,也就是现在腰带上的装饰物。天子的腰带必以十三个环作为礼节,唐初武德、贞观年间还是这样。开元年间后,虽然沿用了旧的习俗,但腰带都变得稍微宽大了一些。不过,带钩还是在腰带前端穿孔固定的。本朝时又在腰带上添加了分等级的挞尾,表示礼制文明的意味就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