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间城市活力提升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 张秀芹
- 8字
- 2025-04-23 14:16:23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与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的要求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作为国内大循环主要空间载体的城市需要整合经济、生活、生态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需求,改变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方式,激发城市发展活力。需要有计划地解构城市功能和设施,如梳理中心城区的一般制造业和区域物流基地,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地降低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为城市居民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城镇化空间布局的规划战略指引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塑造城市空间活力,进行城市空间活力建设提供了政策引导并指明了前进方向。
(2)中心城区活力衰退趋势引发人们对活力再生的迫切需求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城市原本就已显现的中心城区活力衰退的现象更加凸显,并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疫情冲击所导致的短期影响并不足惧,但其所放大的中心区活力发展颓势使人们深刻意识到提升中心区活力的紧迫性。原本在科研、人才、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坐拥优势资源的中心城区,因受到快速城镇化导致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城市病问题以及基础设施老化、传统产业转型、软资源外流等影响,而出现以城市发展速度降低、吸引力衰退为表征的城市活力降低迹象。挖掘城市空间活力,促进城市活力内生是逆转中心区衰退的重要手段与要求。
(3)数字技术发展为研究城市活力及其成因提供了可能
在数字化浪潮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与社会活动都可被大数据所记录统计。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升和社会进步是数字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数字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多样化,复杂的时空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城市空间正在不断地重构。人群活动造成了城市空间重构速度快于城市更新发展速度,这导致城市中使用与服务的供需适配性下降。探究城市空间活力基础状况与现有设施服务的供应状况,可以较大程度了解数字化时代空间重构下的城市现状与需求,以便于对城市更新改造提出更加实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