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图景
- 赵晓芳
- 555字
- 2025-04-25 19:49:35
第一章 图像文本:文学的图像化趋势
在“图像”对“文字”形成优势和霸权的情况下,文学是否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它该如何发展?在“视觉文化与语言文化”的辨析中,我们已经分析过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之间因媒介不同而导致审美对象、审美方式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能成为它们互相排斥的理由,因为从美学的角度看这些差异正是各自的优长和特色所在,即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独特的表意功能。图像化的结果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正是图像与文字这种既对抗又共生的辩证关系为文学与图像的结合提供了合理性依据。此外,中国本来就有着悠久的象形文字、诗画合一以及图像写作的传统。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的论述非常经典:“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学,是中国传统文艺理想的审美境界,这一美学传统随着全球化时代电子、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而被激活,因此,文学图像化既承接了悠久的文学传统,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可以预见,文学图像化作为“视觉文化时代”文学谋求自身发展的一种策略,将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渗透到文学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