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刚上班,之前有过合作的网络公司的人事就对我说,要我帮他们再招一个网络技术员。我有点纳闷,他们公司网络部半年前不是刚招过一个技术员吗?据说还特别敬业,能力也不错,怎么又缺人手了?
对方解释道,正是因为这个技术员太敬业了,以至于身体过分透支,他还不舍得从公司休假,结果前两天病倒住院了。但是工作岗位上又不能缺人,于是公司便决定再招一个人。
我唏嘘不已,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在公司很重要,似乎公司离了自己就无法运转,但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重要,公司离了谁都照样运转。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我们才会活在当下,才会去思考到底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让我想起了朋友李雷的故事。
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李雷成功进入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成了一名收入不菲的白领。
公司的竞争异常激烈,李雷性格张扬,处处要强,不仅会毫不客气地驳斥别人的意见,连分外之事也抢着干,丝毫不顾别人是否尴尬。李雷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可能表现自己,从而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但他一直没明白在工作中除了实力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合作共赢。
一次,因为李雷和一位同事在沟通和配合上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一个项目被搞砸了。为此,李雷受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李雷气不过,当即去找同事理论,问他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
同事本想解释说自己也没想到会这样,但看到李雷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便没好气地说:“你不是一直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吗?还需要我帮忙吗?你自己完成好了,那样功劳都是你的。”
李雷委屈极了,觉得整个公司都充满了虚伪、猜忌和尔虞我诈,身边的同事都因为激烈的竞争变得扭曲,甚至变态。如果自己再待下去,要么被压制得永无出头之日,要么被迫同流合污,而这两种结果都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于是,李雷为了保持完整的自我,直接辞职了。
很快,他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在新公司,他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利用一切机会表现自己。结果令他气愤和不解的是,在同事和领导那里,他竟然遭遇了和原公司一样的待遇。他觉得很受伤,他只是想上进,想实现自己干一番事业的梦想而已,为何在哪里都会遇到那些心胸狭隘、钩心斗角的同事!
人的一生,既是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也是与别人互动的过程。如何自处,以及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是一门必修课。我们要看清楚自己,也要看清楚别人,还要看清楚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既要把自己当回事儿,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当回事,也难免变得自卑怯懦,不仅没什么存在感,还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不仅缺乏价值感,还会活得十分憋屈。
而一个人如果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就会活得太过自我,孤芳自赏,这样的人很容易自视甚高,没有边界感,也不会与人友好合作,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还会惹人厌烦。
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聚光灯效应”。但事实上,旁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关注自己。
刚毕业那会儿,有次我起晚了,眼看就要迟到了。我在跑向公司的路上忍不住批评自己,不断懊悔,不断反思,害怕看到同事们异样的眼光。然而进了办公室以后,我才发现,根本没人在乎我是否来晚了一点儿,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那时候我才明白,过于在乎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反而会给自己增加很大的心理负担。
有时候学会“厚脸皮”一些,会更容易放松下来,不会在每次出现一点儿小错的时候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可以轻轻告诉自己,没关系,下次做好就可以了,天塌不下来,每个人都会犯错。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总认为自己不行。
要么加倍努力,要么早点放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清自己,才是一切成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