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长安夜议

朱雀大街的宫灯在暮春夜风中摇曳,如一条流淌的金河漫过承天门。波斯使者琐罗亚斯德的锦袍蹭过汉白玉阶时,袖中藏着的羊皮卷发出细碎的沙沙声,那上面用楔形文字刻着苏萨城破的血书。

太极殿内的乐声先于灯火扑面而来。二十四名龟兹乐伎跪坐于青铜兽纹方席,琵琶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箜篌弦震似天山雪崩。十六名胡旋女身着半透明的织金锦裙,腰间银铃随旋转变幻出银河般的弧光,她们额间的红宝石在烛火下宛如凝固的鲜血——这让琐罗亚斯德想起幼发拉底河畔被阿拉伯骑兵践踏的石榴园。

隋炀帝杨广斜倚在九龙金漆榻上,头戴嵌东珠的通天冠,明黄缎袍上绣着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晕。他右手执着的玉杯里盛着波斯进贡的葡萄酒,酒液倒映着殿内景象,晃碎了满桌的山珍海味:南海的鲛人泣珠烩、塞北的烤黄羊腿、西域的胡麻饼堆叠成塔,最中央是用夜明珠冰镇的东海龙虾,虾须上还凝着碎冰,在殿内暖风中融成细小的水珠,落在镶嵌宝石的桌案上,宛如使者此刻破碎的心境。

“贵使可知,“杨广忽然开口,声音盖过激越的胡笳,“朕新修的大运河已通至涿郡?“他抬手示意,一名宦官托着鎏金托盘上前,盘中是缩小十倍的运河模型,白玉雕成的河道蜿蜒,琉璃珠代表的漕船正顺着水流缓缓移动。“待明年粮船可直抵涿郡,“皇帝指尖划过代表洛阳的水晶球,“百万大军西征亦不愁粮草。“

琐罗亚斯德叩首时,额头触到冰凉的地砖。他想起三个月前,在波斯波利斯的圣火神庙中,老祭师将象征契约的金戒指戴在他指间,戒指内侧刻着“愿阿胡拉马兹达之光指引你“。此刻那枚戒指正隔着锦缎硌着他的掌心,他抬头望向殿梁上缠绕的金龙,龙目嵌着的猫眼石正幽幽转动,仿佛在凝视着殿内的众生。

“伟大的沙赫anshah(万王之王)恳请大隋皇帝履行同盟之约,“使者的声音混着胡旋女的银铃声,“阿拉伯人的弯刀已逼近埃兰圣山,苏萨的圣火坛每日都在等待援军的烟尘。“他从袖中取出羊皮卷,交由宦官呈给皇帝,卷轴展开时,边缘的血渍在烛光下呈暗褐色,像干涸已久的伤痕。

杨广接过卷轴时,袖口的珍珠璎珞轻响。他漫不经心扫过上面的楔形文字,忽然指着桌上的烤驼峰道:“贵使可知,这道菜需取骆驼脊背第三峰的精肉,一头骆驼仅得三斤。“他用象牙筷子夹起一块金黄酥脆的驼峰肉,油脂在灯下泛着琥珀光,“朕听闻波斯的烤全羊要以藏红花调味,不知与朕的厨子手艺相比如何?“

殿外忽然传来更漏声,三更鼓响惊起檐下宿鸟。琐罗亚斯德看见皇帝耳坠上的东珠随动作轻晃,那是去年他随使团进贡的礼物,每颗都产自黑龙江底,采珠人需在冰水里浸泡三日方可寻得。此刻这些珍珠正随着皇帝的笑声颤动,如同他此刻悬而未决的命运。

“明日早朝,朕自会与三省六部共议西征之事。“杨广将羊皮卷搁在案头,旁边是刚呈上来的荔枝蜜饯,殷红的果肉盛在翡翠盘中,“贵使远来疲惫,可先至鸿胪寺歇息。待战事底定,朕还要与贵国商议通商之事——听说你们的琉璃工坊能制出比水晶更通透的器物?“

使者退出殿外时,夜露已重。他望着漫天星斗,想起波斯占星师的预言:当东方巨龙与西方雄狮共舞之时,便是雅利安人重获光明之日。然而此刻的长安星空下,太极殿的飞檐如巨兽利齿,咬碎了他最后的期望。他摸出怀中的圣火令,金属令牌上的火焰图腾还带着体温,却照不亮眼前漫长的黑夜。

朱雀大街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梆子声惊起墙角的蟋蟀。琐罗亚斯德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隐约的驼铃声,那是商队从河西走廊归来的讯号。他摸了摸腰间的皮囊,里面装着从苏萨带出的圣火余烬,此刻正随着他的心跳微微发烫。也许,他想,这团火终将在某个黎明重新燃起,哪怕要穿越漫长的黑夜与无垠的沙漠。

宫墙内传来最后的胡旋曲终章,银铃声渐止,如同波斯帝国渐行渐远的辉煌。使者裹紧身上的披风,在夜色中走向鸿胪寺的方向,身后的太极殿依然灯火通明,恍若永不熄灭的朝阳,却照不进他眼中的阴霾。这一夜的长安,终将成为史册中一段华丽的注脚,而他肩负的使命,却如同幼发拉底河的流水,在时光的长河中蜿蜒前行,不知尽头。